原创 慈禧历经3次政变,维护大清利益的同时,更是捍卫自己的权利
迪丽瓦拉
2025-07-15 02:02:23
0

慈禧一生共历三次政变:一为1861年辛酉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正式开始垂帘听政;二为1884年甲申易枢,罢免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进一步稳固其地位,开始西宫独裁;三为1898年戊戌政变,软禁光绪,杀害戊戌六君子,重新将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辛酉政变后,清王朝形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政治格局,实权主要掌握在慈禧和奕?的手中,双方的势力相对均衡。

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慈禧与奕?开始着手整治朝廷内部。

首先是广开言路,鼓励谏言。

政变后,慈禧以同治的名义颁旨求言:“通谕中外臣工、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务期各抒所见,毋以空言塞责,以副朕侧席求言之至意。”

其次是处置贪官污吏。

失地弃城并且击杀百姓的何桂清、骄纵贪淫的胜保、行贿保官的庆英等人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再次是加强官吏的考核。淘汰无能、不称职的官员,对政绩突出的官员加以提拔,并重用年轻且具有进取心的人。

最后是打破从前清廷以满人为主的旧制

,开始在要职上安排汉人官员,例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与此同时,将太平天国等起义军视为心头大患的慈禧与奕?开始推进对其的消灭政策。

他们在重用李鸿章、曾国藩等汉族地方势力与起义军对抗的同时,“借师助剿”,借用英、法等国力量剿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

其后,北方的捻军、西北的回民起义军、西南的苗民起义军纷纷被镇压,清王朝的统治得以维持。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后,清朝的部分官僚开始逐渐意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于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始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推行洋务运动以维持清王朝的统治。

此举虽然遭到了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反对,但却得到了慈禧的支持。

对于洋务运动的推行,慈禧的态度是有着一个变化过程的。

在最初《北京条约》签订时,慈禧“深以为耻,劝帝开衅端”。但政变后,受奕?影响,再加上英法联军的撤退,逐渐认同奕?所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开始成为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决策者。

虽然慈禧的思想有着从顽固派到洋务派的转变,但究其根本,慈禧对于洋务运动的支持仍旧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在着手朝廷整治,剿杀起义军,推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慈禧从未停止对权力的谋划。

慈禧垂帘听政的初期,恭亲王奕?事实上手握有相当一部分实权,重用汉人以及联合英法镇压农民起义、推行洋务运动事实上都来源于奕?的想法。

但是,随着奕?地位的不断高升,加之他与汉人官员和洋人都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与慈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于是慈禧开始打压他。

首先是借蔡寿祺对奕?的弹劾免去了他议政王的职务,接着就在甲申易枢中将其为首的军机处全体官员全部予以更换,将其逐出权力的中枢。

同时,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推进,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渐渐步入统治集团的核心领域,对慈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于是,

慈禧一边支持洋务派,一边放任清流派对其进行抨击,以达成对权臣、重臣的制衡。

虽然慈禧曾在同治和光绪大婚后撤帘归政,但归政同治后不到两年同治便去世,而归政光绪后,“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所以事实上慈禧一直位于权力的核心。

1894年,甲午战争的落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此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兴起。1898年,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但是不同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意图更改政权结构,从根本上触及了慈禧和守旧派的利益,于是遭到了慈禧的强烈抵制,并最终通过戊戌政变将其彻底终结。

戊戌政变后,义和团运动兴起。对于义和团,慈禧本来主剿,但此时的列强开始干涉清朝内部,于是慈禧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出逃,留下李鸿章等全权大臣与列强谈判,

将责任推到了义和团身上,对义和团大肆剿除。

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深感清朝政权已处风雨飘摇之中,此时她的思想也有了大的转变,于1901年开始提出并推行新政,新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陋习等多方面。

具体而言,在政治上有废除捐纳制度,取消胥吏,调整中央机构,改革地方政治机构和官职,改定刑律废除酷刑,提出君主立宪等;经济上有改革财政,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提倡私人工商业等;军事上有取消旧式武举制,改造兵制,办武学堂等;文化教育上有废除科举,兴办西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此外还采取了取消满汉通婚的禁令,提倡妇女自然足,禁止吸食鸦片等举措。慈禧自垂帘听政以来对内采取的所有政治举措其实都有着一个内核: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她整饬吏治,又推进洋务运动,但当维新变法触及了她的地位与权力时又下狠手终结。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如此抵触维新变法,却又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自己亲手推行新政。

概而言之,维新派以光绪为领导,革旧的矛头指向慈禧,而新政的领导是慈禧本人,加之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也确实地感受到了清政府的落后,再不思变根本保不住清政府的统治,也保不住她的地位,所以她最后亲自推行了与维新变法相似的新政。

总之,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是慈禧政治活动的主要目的。

而其政治手段基本上采取了制衡,用清流派制衡洋务派,用列强剿杀农民起义军,用义和团宣战列强。

虽然慈禧的对内政治举措是为保全自身的统治地位,但洋务运动的推行、对朝廷积弊的整治、勇于推出新政等实际举措,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纪录片《科学巨人沈括》开机仪式... 2024年8月24日,由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杭州市余杭区政协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海外中心(国际频道)...
原创 古... 古代时期,没有现在的通讯发达,治安也不如现在的好,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辟地区,因而滋生了许多占山为王的...
原创 秦... 好多朋友纳闷,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的姓呢? 莫非古代人们的风俗和现代不同吗? 秦始皇嬴政一生有...
原创 久... 1991年8月24日,苏联反革命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呼吁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 同一...
原创 建... 傅作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基本上是白手起家,从阎锡山晋军中脱颖而出,随后自成一派势...
原创 “... 民众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整个国家。 同时民众也是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民,则无家,更...
原创 古...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对于一个称呼并不会陌生,就是“朕”。在古装剧中皇帝经常自称“朕怎么怎么样”,受电视剧...
河工大学子暑期实践:弘扬二七精... 为感悟二七革命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024年8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红心向党,...
铜热潮推动非洲铁路复兴 本报特约记者 汪品植 “非洲南部的铁路突然受到全球关注,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而其核心是争夺能源转...
原创 3...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终统治力276年的时间,此前都是汉人在统治,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
原创 他... 猜猜他是谁?他的第一张名片:唐朝名臣,四朝重臣;第二张名片: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名家之一,被称为“楷圣...
原创 清... 2014年,一位老人正躺在医院重症室的病房之中。在她旁边的医生和护士都非常紧张,不敢离开病房半步。 ...
原创 如... 早在上万年前,人类在从原始人进化的时候,就因为各个大陆之间距离太过遥远,地球上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
原创 朝...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朝鲜民众起义引发甲午战争和国家灭...
原创 当... 1900年5月28日至1901年9月7日八个主要国家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战争导火索是1900年6月...
原创 元... 在当今,还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汉族建立的王朝才能够算中国的正统王朝,而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就是“殖...
原创 县...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根据杜凤治日记记载,晚清官场求官之路异常艰难,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多低级官员为求...
原创 十... 粟裕将军是我国的十大将军之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创 朱... 话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他建功立业的开国武将和文臣们,都被他杀得差不多了。 为了加强皇权,...
原创 独...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兴盛,离不开无数国人的努力,而一个国家的富强与新生,同样离不开无数国人的牺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