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我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在这一关键时刻,周公指示上海的地下组织成员留下一部分人员,而潘汉年则带领华克之等几位骨干前往港岛,组成了华南情报局,专门负责收集战争情报。
华克之在港岛的活动极为隐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晓他的行踪。某个夜晚,细雨纷纷,空气湿润,潘汉年敲开了华克之的门,开口便直入正题:“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找你。”华克之笑着回应:“当然,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任务,尽管说。”
潘汉年接着说道:“你也知道目前的局势,战场已经从解放区转移到了国统区。接下来的任务,组织上急需一批准确的国统区军用地图。一方面是为了指挥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国统区的情况。你也知道,在解放区找不到这些地图。二战期间,日军曾制作过一批二万五千分之一比例的军事地图,而这些地图在日军投降后,已被移交给了蒋军。”华克之略一沉思,便问:“意思是,我们得从蒋军内部找到这些地图?”
潘汉年点点头,继续道:“这个任务非常重要。上级明确指示华南分局必须找到这些军事地图。今天的分局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冷静稳重,而且在蒋军内部有不少社会关系,长期与他们打交道,曾多次完成过危险的任务。因此,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
华克之答道:“好,我一定全力以赴。那这些地图具体是哪个部门负责的呢?”
潘汉年答道:“蒋军的国防部。”
华克之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我认识蒋军荣军教养院的一位人,可以找他帮忙。”
几天后,华克之乘飞机抵达上海,随后前往霞飞路的复兴饭店与陈光彬约好共进晚餐。刚走进饭店,华克之便见到一位穿军装的青年军官大步走来,他四下张望着,高声叫道:“华大哥,华大哥!”华克之笑着起身,二人握手如旧。华克之调侃道:“老弟现在是少将了,前途无量啊!”
陈光彬略显谦逊地笑了笑:“大哥见笑了,现在又有什么前途呢?”
华克之笑着说:“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既然这里不合适,何不换个地方?你知道现在的形势,蒋家已经没有民心,你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听了这番话,陈光彬若有所思,终于开口:“大哥说得对,我也知道你是站在哪一边的。如今蒋军越来越不像话,留在这里简直是浪费生命,我也希望能有所作为。”
华克之见时机成熟,趁机说道:“我们走的路是光明的。我此次来,主要是为了一批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听说这些地图原是日军编制的,已经交给了国防部。我希望你能帮忙,找个关系把这些地图拿到。”
陈光彬爽快地答应道:“没问题,我回南京调查一下,弄清楚事情后立刻给你回复。”
几天后,陈光彬再次找到了华克之,告诉他:“这些地图确实在国防部,他们专门在第二厅设立了一个保管科。若要领取,必须通过多层审批,最后还需国防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亲自签字。”
华克之皱了皱眉:“郑介民?他可不容易对付。”
陈光彬胸有成竹地笑道:“别担心,我有办法。你知道吗,我刚碰到了一个人——国防部负责地图保管的科长,他正是我在南京军校时的学生。”
“你早说!”华克之喜笑颜开,狠狠地捶了陈光彬一下。
陈光彬迅速前往南京,通过自己的学生顺利获得了一大捆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事地图,并带回上海交给华克之。华克之打开一张地图,发现上面不仅清晰标注了城市、山谷、土丘等的距离,而且每个细节都非常精准,完全符合军事需求。
解决了获取地图的难题后,华克之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如何将这些地图运出去。由于当时蒋军的防范措施严密,海关和邮局的物品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任何普通的运输途径都难以通过。根据规定,这些地图必须先送往港岛,再通过海运转交至解放区。
华克之深入思考,最终决定利用一条特殊的运输通道。他此次住在一位名叫季常的朋友家里,季常的家族与外国人有着长期的交往,活动能力较强。华克之认为他是个可靠的伙伴,便直接与季常商议此事。
华克之把一捆地图交给季常,说:“这是我从国防部搞到的中国军事地图,需要运送到港岛。然而现在风声极紧,无论在哪个关口,都会经过严密的检查。你看,有什么特殊的途径能把它们送出去?”
季常沉思片刻,答道:“我想了一下,走常规途径根本不可能通过海关。看来,只有借用大使馆的邮袋了。国际法规定,各国驻外使馆的邮件由大使签字后可以免检。如果能用这种邮袋,就能绕过一切检查。”
华克之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办法。不过,有个问题,邮袋送到港岛后,如果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拆开检查,也会惹麻烦。”
季常微笑道:“这不成问题,我有个朋友,驻港领事馆的鲁君,只要在邮袋上写上我的名字,他一定不会拆开。”
“那怎么让大使愿意寄出这个邮袋呢?”华克之问道。
两人琢磨了一会儿,季常有了一个主意:“大使对文学艺术和国际贸易有浓厚的兴趣。”
华克之反应过来:“国际贸易?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与大使合作。”
季常接着说道:“中国的龙井茶在欧洲非常畅销,我们可以以茶叶出口为话题,向大使寻求合作。”
华克之一拍大腿:“好主意,我可以假装是茶叶种植主,向大使提出合作,开设欧洲茶叶种植场。”
不过,华克之很快露出了难色:“可是我对茶叶种植一窍不通。”
季常轻松一笑:“没关系,你可以学啊。”他从书房里拿出一堆与龙井茶种植相关的书籍,并详细解释给华克之听:“我家世代与外国人打交道,对龙井茶十分了解。”
华克之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茶叶知识,几天内便能流利地与季常讨论茶叶的种植和经营。季常听了他的回答后,笑着说:“以你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当个茶叶种植主。”
季常随后带着华克之与大使见面,谈及龙井茶种植的项目。大使对这个项目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华克之则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得游刃有余。季常也在旁补充道:“张先生曾受到蒋军排挤,未来若解放军执政,必会对大资本家实行打压政策,因此他才打算把产业迁往欧洲。”
经过一番交谈,大使最终同意与华克之合作种植龙井茶,并且在晚餐时频频与华克之讨论文学与艺术。华克之巧妙地借机提到海关对资料的严格检查问题,大使立即答应将资料放入使馆邮袋中运送。
三人商定将地图按五批分次通过使馆邮袋运送到港岛。季常帮助华克之顺利将地图交给驻港领事鲁君,最终这些地图成功抵达潘汉年手中,潘汉年对华克之的机智和果敢称赞不已,并立即将地图送交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