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军混战,大明和蒙古加起来没死百人,这场战役有多诡异?
迪丽瓦拉
2025-09-09 17:32:33
0

为避免错过冷热防务的优质文章,请。

公元1517年也就是正德12年,大明王朝自明英宗以来又迎来了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庙号为“武宗”,跟这次御驾亲征有着直接关系。

朱厚照御驾亲征的地点是应州,应州之战让威胁明朝边境许久的鞑靼部达延汗,之后十数年不敢犯边,甚至导致蒙古高原再次陷入混乱。

但非常诡异的一件事却是几万大军对砍六天,伤亡数字少得可怜。蒙古这边被斩首16人,明军这边阵亡52人,伤562人。这就有点搞笑了,别说是这种大型会战,就是进山剿匪可能都不止死伤这个数字。但考虑到正德帝种种出格行为早就令大明文臣不满,那么应州之战朱厚照被抹黑的可能就很大了。

明代军人

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皇帝对于御驾亲征有了心理阴影,全部都乖乖呆在北京城听捷报。但是“各种出格”朱厚照怎么能忍得了。

达延汗就是熟知的那个小王子,他靠着武力统一蒙古诸部,然后把这些土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达到了集权的目的。随后,达延汗又降服了朵颜三卫,完成了对整个北元的统一。统一就发生在正德年间,达延汗至此成为大明最大的威胁。

达延汗

应州之战前十一年里,蒙古人每年都大举入侵边境,到正德十一年已经深入到了蓟州,可以说到朱厚照的眼皮子低下了。朱厚照御驾亲征就是在这一背景发生的。还有一个小插曲,朱厚照的御驾亲征是绕过整个文官集团进行的,朱厚照也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到了居庸关。在关口遇到了巡关御史张钦被劝回去了,但朱厚照此后趁着张钦不在偷偷出了关。

十月甲辰大同总兵王勋近万明军与鞑靼部遭遇,应州之战就此拉开帷幕。第二日明军再次与鞑靼部在应州城北激战,鞑靼部退却。到了第三日,鞑靼部机动优势显现出来了,辽东镇援兵被阻击无法救援。

得到情报的朱厚照及三镇总预备队,从阳和出发到达应州合围鞑靼部,在十月初六这天集合四镇兵马与五万鞑靼人激战,此战从清晨打到黄昏,鞑靼部不支引兵西去。朱厚照率领明军一路追到朔州边地因为天气原因得胜还朝。

明武宗朱厚照

虽然《明实录》没有写明军到底多少人,从鞑靼部的人数推算明军只多不少。但这种以万人计的大会战,事后报功时只斩首16级,明军自身伤亡也很奇怪只有600多,阵亡数字更是只有52人。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数字,只能说当时和后来为了打压边将集团把功劳抹杀了。再加上后来朱厚照对边将集团的批量赏赐,如果文官集团不把这一战功劳给卡掉,那自土木堡之变得来的话语权有可能丢失。

这一仗到底有多大伤亡,文官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说实话了。汪玄锡在朱厚照回朝后就谏言应州之战六军“折损亦多”需要反思,折损52人肯定不是多,那这场战役绝对是一场大战,激烈到朱厚照自己,都上阵斩杀一名鞑靼人。

明骑兵

应州之战的主角是朱厚照、江彬、王琼这些人。朱厚照做皇帝的种种出格行为,文官集团是极其厌恶的。江彬是边将集团的核心人物,正德年间朱厚照为了强化皇权在京营外又设置了“外四家”,这四大营就是明朝九边重要的辽东、大同、宣府和延绥的边军,江彬正是这四镇的统帅。文官当然也对他非常不满。

最后一个文官集团不待见的就是王琼。王琼是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的四朝老臣,其能力是历代皇帝都有目共睹的。王琼不仅能搞漕运、协调六部工作,更是能总督九边军事、平定内部叛乱。平定宁王叛乱和打击鞑靼部都是在王琼做兵部尚书期间完成的。

王琼的头衔包揽了“三孤”和“三辅”,权位之高无人出其右。但是这个人物跟杨廷和领衔的文官集团政见不合,双方斗争激烈。王琼此人也在朱厚照驾崩后失势,被流放陕西绥德。

王琼

杨廷和的文官集团对这三个人有多憎恨从《明实录》就能看得出来。其中《武宗毅皇帝实录》的作者费宏跟王琼本来就有仇。正德三年朝廷推举吏部侍郎一职,在内阁推荐的八个人中就有这个费宏。但朱厚照对这八个人全部退了回去而是任命王琼为吏部侍郎,至此之后费宏与王琼就有了过节。

费宏在编写《实录》的时候就把王琼是给刘瑾贿赂才当上吏部侍郎这样的谣言也写了进去。如果看整个《实录》的记载,王琼简直就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大奸臣。通篇基本都是王琼如何排挤忠良、抢夺军功的记载。

《武宗毅皇帝实录》编撰时期王琼已经被杨廷和挤出朝廷,流放边疆。而继任的嘉靖帝跟朱厚照血缘关系并不浓厚,对于如何描写正德一朝也没太大的意见。所以,由于文官集团对王琼和边将集团的痛恨,也不管费宏如何带主观情绪利用春秋笔法编写。

明骑兵

对王琼的抹黑,还能归因于此人确实排挤文官集团,那对王阳明的贬低就可以看出文官集团对边将集团的痛恨了。王阳明的名号就不用多说了,那是跟孔孟、程朱相提并论的圣人,但在费宏笔下成了一个伪君子。

王阳明的伯乐就是王琼,也正因为如此费宏在《明实录》中描写王阳明首开“附下罔上之风”,他把所有军功都归功到兵部尚书王琼头上,然后明朝九边也有样学样的跟着他奉承王琼。费宏利用这一描述把王琼的所有功劳都给抹杀了,顺便还黑了一下王阳明。

在描写平定宁王叛乱时,更是把王阳明的功劳都给写没了。在宁王攻城时,费宏把功劳给了伍文定,描写为在他的劝说下才坚定守城。然后,在平定叛乱后又写王阳明本跟宁王有联系,为了隐藏罪行把证人刘养正给杀了。至于朱厚照本人就不用多说了,从整个《实录》里就看不出有任何优点甚至都不如司马衷,这样的皇帝不知是怎么治理国家十几年的。

从整个应州之战来看,朱厚照、江彬、王琼确实主导了整个战役。王琼在正德十一年就命令边军注意鞑靼的行踪,在正德十二年应州之战爆发时辽东、宣府等三镇兵马相隔千里能迅速机动到应州,这就是王琼事先已经布置好了,应州之战就是为达延汗设置的陷阱。

至于应州之战临场指挥很有可能是军官出身的江彬本人,朱厚照御驾亲征为江彬压阵。而从事后来看,明军虽然伤亡更多但也确实重创了鞑靼部。蒙古高原的整合完全依靠武力,所以一旦本部兵马遭到重创,其他各部落马上就会群起攻之。在应州之战后达延汗就消失了,但根据《蒙古黄金史》的记载此人死了。

至于达延汗是被明军重伤随后死亡,还是因为本部实力大损被叛军杀死,亦或者是像刘备一样被气死,已经无从考证。但44岁正值壮年的大汗,在此前还带兵到处劫掠,战后突然死亡确实很让人浮想联翩。

应州之战后,鞑靼部在再也没有了此前的气势而是陷入了内部纷争,这也是为什么之后十数年明朝边境比较安宁的真实原因。鞑靼再次出现在中原人眼中还得等到隆庆朝的俺答汗。自从景泰帝开始,皇权与文官的斗争愈发激烈,应州之战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秦名将司马错:开疆拓土的战略... 东伐西讨,彰显军事谋略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在稳定巴蜀后,国力愈发强盛,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原与楚国。...
原创 1... 自14世纪起,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给整个大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尽管这一灾难沉重打击了欧洲,许多不...
原创 “... 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既是作家、学者、教育家,也是厦门大学的教授。2005年...
清朝的军事统帅是怎么分层的,让... 昨天写了一篇清朝总兵有多大的权利的文章,结果评论区都在说我写的不实,说我把总兵的权利写太大了,说总兵...
原创 南... 福清公主,这位历史上被誉为“才女”的女性,曾在明朝的政坛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凭借出色的智慧和聪慧的...
原创 打...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们很容易便可以发现,各个时代都有着一些令人铭记与学习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以坚定...
原创 刘... 东汉末年,刘表被朝廷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担任荆州牧期间,刘表不仅成功击败了孙坚,还在与曹操、孙权...
原创 杨... 昨天,杨超越的战国袍再次引起了热议,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是谁想到战国袍这么适合杨超越的?真是绝配!”...
原创 崇... “如果忠贤还在,时局又岂会发展至此?” 面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的崇祯皇帝,心腹太监曹化淳情不...
原创 马... 228年春,蜀军兵分两路,诸葛亮亲率主力,走祁山道,西出祁山。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偏师出箕谷...
原创 貂... 前言 大家对貂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享有盛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原创 售... 鸦片,作为近代中国衰败的根本因素,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命运。提到鸦片,许多中国人心中充满愤慨,因为正是英...
原创 1... 在1856年之前,沙俄一度被誉为欧洲的宪兵和救世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寒冷的气候,...
揭秘百万年人类史!《寻古中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东方人类百万年》,将于5月30...
原创 齐... 鲁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鲁国最鼎盛时,其疆域...
原创 汉...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米仓山之战本来有可能成为汉中之战的转折点:只要黄忠成功焚毁曹军的粮草,刘备就...
原创 曹... 贾诩是曹操阵营中一位极为重要的谋士,在江湖上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当时的人们普遍称赞他具备“有良、...
原创 一... 一千多年前的古画中,有一幅作品让人惊讶,仔细观察时竟然发现其中的某个物品像是现代物品,难道是“穿越”...
原创 中...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女子最幸福?不是唐朝,也不是宋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朝代更迭,女子的命运也...
原创 日...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灾难。这场战争涉及的具体数据一直以来存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