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名画“女鬼图”,放大后看看她在干啥,细思之下有点道理
迪丽瓦拉
2025-07-14 23:02:51
0

绘画艺术是我们中国艺术众多门类中受众最广的艺术类别之一,绘画的手法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绘画作品上反映出来的模样,既可以是写实的真实场景,也可以蕴含一些深刻哲理在浅显的画面之后。绘画艺术的流传,让我们现代的人看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在清朝时期,名画频出,各种各样的画卷向人们传递了艺术的魅力。当时有这么一幅名画,民间称之为“女鬼图”,这个名字就让大家惊恐和好奇,把画面放大之后仔细看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内容?它为什么会被冠以女鬼图这样的名号?放大之后再看,这幅画又有何玄妙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被慈禧太后珍藏的奇幻的“女鬼图”吧。

从古至今,鬼神之说一直是人们好奇万分但又想敬而远之的东西。在古时候,医疗技术还不发达,一般的老百姓有个什么小病小痛,都不会直接去看大夫。他们会采用封建迷信的那一套方法,自己用一些土药方解决。

这些土药方包括什么呢?比如说,老年人会去寺庙里或者说是去找民间大师求一道符纸,然后把符纸点燃留下灰烬,再把灰烬化水,给生病之人服下。在比如说,有时候家里人会立水筷子,就是把三根筷子一起立在盛了水的碗里,然后嘴巴里再念一些祈祷祝愿的话语。

这些民间土方法,不仅在古时候适用,很多现代人,尤其是一些老人们,都会用到。所以,人们对这些说法,都是不明白原理但又非常好奇的。也正因为大家的好奇心,民间就出现了许多以鬼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在清朝,这些艺术作品格外多,尤其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鬼神之说的相关主题在社会上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于是,清朝的一副古画就应势而生了。这幅名画叫做《窥窗见鬼图》,民间又把它称呼为“女鬼图”。

顾名思义,这幅名画的绘画主题就是鬼神,画中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女鬼。而窗外,正好有人窥探到了女鬼在屋里的动作。《窥窗见鬼图》所展现的画面,在艺术表现力当中又带着一丝诡异。我们初看,能看到艺术,我们细看,又会细思极恐。

了解了《窥窗见鬼图》为什么被称作“女鬼图”之后,我们再来详细解读一下这幅画的画面。相信详细解读之后,大家就能够清楚为什么它会带给人细思极恐的感受了。

首先,这幅名画的正中间,就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鬼怪,这个鬼怪的五官十分扭曲,好似一个窟窿头,没有任何正常人该有的特征。我们打眼一看,就知道它绝对是个鬼怪。这个鬼怪在房间里,正详细地做着事情。

鬼怪伏在桌子上,正用笔在描绘着什么。我们把桌上的情景放大一看,一定会吓出一身冷汗。桌子上是个女人的脸,准确来说,是一张女人脸的人皮,这个鬼怪正是用笔在仔细描绘女人脸的五官。而这张人皮看起来是非常逼真的,或者说非常新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张人皮是刚从活人身上剥下来的。

很显然,这个鬼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现出自己的原形,再细致地修补那张人皮的容貌。白天的时候,鬼怪就会戴上这张人皮,以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孩子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这个场景虽然骇人听闻,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在窗外。这间房间的窗户空隙处,出现了一张人脸,那是个活人。他正在窗外窥视着屋子里发生的一切。他看到了青面獠牙的鬼怪正描绘着人脸。

看到这个窗外窥探的人,我们可能会联想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被鬼怪发现吗?他会被恶意报复吗?还是可以成功逃脱,把鬼怪的真面目揭露出来的?这个人的结局,是画中的留白,也是作者给予我们的想象空间。

画面正中心的鬼怪和人皮,画面边上窗外窥视的人,共同构成了这幅画的艺术感和恐怖性。或许乍一看,我们并不会觉得“女鬼图”有多么吓人,但放大仔细看这些细节,我们确实会体会到什么叫细思极恐。

就是这么一副让人细思极恐的古画,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慈禧却把它当成是珍宝一样收藏了起来。旁人看不懂慈禧的做法,还以为她是什么重口味人群,把收藏这种恐怖画卷当成是恶趣味。

别人不明白,但慈禧却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画上的女鬼,白天是温柔端庄的模样,夜晚又是青面獠牙的模样,见人是一个样儿,私下里却又是另一个样儿。这个女鬼,其实也是不少人的映射,他们和女鬼一样,不知真面目。

也因此,慈禧用这幅画提醒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要轻易与自己觉得可以信任的人交心。有可能你前脚刚信任了某一个人,后脚对方就亮出真面目,在背后捅你一刀子。

这幅名画,同时也被慈禧看做是做事风格的效仿。她也要像画中的主人公一样,不轻易展露自己的真面目,不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底细。慈禧后来的做事风格,也的确做到了她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

一副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应该具有艺术性,还应该具有社会性。就像这幅《窥窗见鬼图》,表面上是在描绘女鬼描脸的场景,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一些社会存在的现象。

慈禧把这幅画作为自己的警戒,其他人或许也会把另外的作品作为自己的警戒。不同的人能从作品中读出不同的意思,那这就是好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90至00年代的年轻人,可能对李敖这个人物并不太熟悉,或许偶尔在浏览视频时,看到过他激烈辩论的片段。...
原创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辽阔、武力强盛,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元朝从忽必...
原创 关... 关羽“绝北道”之战究竟是什么?为何这一战役具有深远意义,却常被忽略? 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英...
原创 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诗字字珠玑,深刻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勾画出无数英雄的...
原创 萨... 20世纪末,冷战的落幕标志着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渐确立...
原创 元... 大哉乾元 一、我们如何定义元?强悍壮阔,实用至上 元朝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强悍气息的王朝,这是对它最...
原创 克... 克留奇科夫与苏联解体的背景 克留奇科夫,作为苏联的一位坚定保守派领导人,在苏联解体的危机面前作出了...
原创 9... 1991年8月,苏联的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一时间,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就...
原创 光...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创作,只是为了谋生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能够多些理解。为了让大家免费阅读全文,...
原创 冒...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冒顿为什么放弃灭掉汉朝?...
原创 元... 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外族统治的朝代。其独特的行省制度...
原创 美...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屡遭挑战。无论是关于高铁合约的单方面撕毁,还是在外交上的反复摩擦,似...
原创 以... 在清朝,如果皇帝接到紧急的军报或公文,他会下令通过军机处采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迅速将文件送至各省。所谓...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的传出,使得日本军国主...
原创 八... 当年,八国联军如同一股强劲的洪流,毫不费力地推进至北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
原创 倘... 能否扭转局势?我们只能回顾历史一次,并对当时各方的决策进行反思和评价。 主要原因:错在金国,而非南宋...
明明嬴虔才是长公子,为何秦献公... 在波谲云诡的战国舞台上,各国兴衰往往系于关键抉择。秦献公临终之际,为何舍弃掌握军权的长公子嬴虔,反而...
原创 元... 引言: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奠基以来,便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成为各个朝代政治运作的核心之一。宋、...
原创 李... 最近,网上突然兴起了一股热潮:电子宠物。别误会,这里的“电子宠物”可不是QQ企鹅那种虚拟角色,而是指...
原创 假...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荆州失守后的关键一搏,是他对国运的一次重大赌注。遗憾的是,刘备未能赢得这场战役,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