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名画“女鬼图”,放大后看看她在干啥,细思之下有点道理
迪丽瓦拉
2025-07-14 23:02:51
0

绘画艺术是我们中国艺术众多门类中受众最广的艺术类别之一,绘画的手法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绘画作品上反映出来的模样,既可以是写实的真实场景,也可以蕴含一些深刻哲理在浅显的画面之后。绘画艺术的流传,让我们现代的人看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在清朝时期,名画频出,各种各样的画卷向人们传递了艺术的魅力。当时有这么一幅名画,民间称之为“女鬼图”,这个名字就让大家惊恐和好奇,把画面放大之后仔细看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内容?它为什么会被冠以女鬼图这样的名号?放大之后再看,这幅画又有何玄妙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被慈禧太后珍藏的奇幻的“女鬼图”吧。

从古至今,鬼神之说一直是人们好奇万分但又想敬而远之的东西。在古时候,医疗技术还不发达,一般的老百姓有个什么小病小痛,都不会直接去看大夫。他们会采用封建迷信的那一套方法,自己用一些土药方解决。

这些土药方包括什么呢?比如说,老年人会去寺庙里或者说是去找民间大师求一道符纸,然后把符纸点燃留下灰烬,再把灰烬化水,给生病之人服下。在比如说,有时候家里人会立水筷子,就是把三根筷子一起立在盛了水的碗里,然后嘴巴里再念一些祈祷祝愿的话语。

这些民间土方法,不仅在古时候适用,很多现代人,尤其是一些老人们,都会用到。所以,人们对这些说法,都是不明白原理但又非常好奇的。也正因为大家的好奇心,民间就出现了许多以鬼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在清朝,这些艺术作品格外多,尤其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鬼神之说的相关主题在社会上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于是,清朝的一副古画就应势而生了。这幅名画叫做《窥窗见鬼图》,民间又把它称呼为“女鬼图”。

顾名思义,这幅名画的绘画主题就是鬼神,画中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女鬼。而窗外,正好有人窥探到了女鬼在屋里的动作。《窥窗见鬼图》所展现的画面,在艺术表现力当中又带着一丝诡异。我们初看,能看到艺术,我们细看,又会细思极恐。

了解了《窥窗见鬼图》为什么被称作“女鬼图”之后,我们再来详细解读一下这幅画的画面。相信详细解读之后,大家就能够清楚为什么它会带给人细思极恐的感受了。

首先,这幅名画的正中间,就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鬼怪,这个鬼怪的五官十分扭曲,好似一个窟窿头,没有任何正常人该有的特征。我们打眼一看,就知道它绝对是个鬼怪。这个鬼怪在房间里,正详细地做着事情。

鬼怪伏在桌子上,正用笔在描绘着什么。我们把桌上的情景放大一看,一定会吓出一身冷汗。桌子上是个女人的脸,准确来说,是一张女人脸的人皮,这个鬼怪正是用笔在仔细描绘女人脸的五官。而这张人皮看起来是非常逼真的,或者说非常新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张人皮是刚从活人身上剥下来的。

很显然,这个鬼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现出自己的原形,再细致地修补那张人皮的容貌。白天的时候,鬼怪就会戴上这张人皮,以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孩子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这个场景虽然骇人听闻,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在窗外。这间房间的窗户空隙处,出现了一张人脸,那是个活人。他正在窗外窥视着屋子里发生的一切。他看到了青面獠牙的鬼怪正描绘着人脸。

看到这个窗外窥探的人,我们可能会联想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被鬼怪发现吗?他会被恶意报复吗?还是可以成功逃脱,把鬼怪的真面目揭露出来的?这个人的结局,是画中的留白,也是作者给予我们的想象空间。

画面正中心的鬼怪和人皮,画面边上窗外窥视的人,共同构成了这幅画的艺术感和恐怖性。或许乍一看,我们并不会觉得“女鬼图”有多么吓人,但放大仔细看这些细节,我们确实会体会到什么叫细思极恐。

就是这么一副让人细思极恐的古画,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慈禧却把它当成是珍宝一样收藏了起来。旁人看不懂慈禧的做法,还以为她是什么重口味人群,把收藏这种恐怖画卷当成是恶趣味。

别人不明白,但慈禧却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画上的女鬼,白天是温柔端庄的模样,夜晚又是青面獠牙的模样,见人是一个样儿,私下里却又是另一个样儿。这个女鬼,其实也是不少人的映射,他们和女鬼一样,不知真面目。

也因此,慈禧用这幅画提醒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要轻易与自己觉得可以信任的人交心。有可能你前脚刚信任了某一个人,后脚对方就亮出真面目,在背后捅你一刀子。

这幅名画,同时也被慈禧看做是做事风格的效仿。她也要像画中的主人公一样,不轻易展露自己的真面目,不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底细。慈禧后来的做事风格,也的确做到了她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

一副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应该具有艺术性,还应该具有社会性。就像这幅《窥窗见鬼图》,表面上是在描绘女鬼描脸的场景,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一些社会存在的现象。

慈禧把这幅画作为自己的警戒,其他人或许也会把另外的作品作为自己的警戒。不同的人能从作品中读出不同的意思,那这就是好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隋...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如果说起西方人最敬仰的皇帝,可能大家都有些摸不着...
原创 明... 明代中期,莱阳经历过金元以及明初的血腥统治后,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也有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教育和...
原创 西...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
原创 夏... 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一直是西方费尽心思想去诋毁和改变的。 西方一些学...
原创 成... 之所以本文认为《资治通鉴》装不下一个小小的“望尘莫及”,正在于:“望尘莫及”的背后乃是历史极其迂曲的...
从镰刀到拖拉机—世界农业简史 古埃及的角牛犁地。塞内杰姆墓室中的绘画,约公元前 1200 年。/图片来源:约克项目,维基共享资源 ...
原创 刘... 文| 小懿 编辑| 老涵 三国时期一直有这样一句话说:“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以安定天下。” 要想在三...
原创 英... 一通炮声炸开了北京城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撕扯的马鸣和列强的叫嚣。 那一天的圆明园学会了无声的哭泣,世...
原创 隆... 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一天,17岁的光绪皇帝正在选自己的皇后,选秀进行到了第3轮,已从96名秀女...
原创 顺... 顺治帝,清朝的一位皇帝,其短暂的一生只有24年,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作为皇帝,顺治帝生活在一定程...
原创 唐... 郭子仪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他有着过人的文韬武略。“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采纳了郭子仪的平叛之...
原创 从... 南宋朝廷在减免农民赋税时,会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对赋税减免实际需求的强弱,灵活、合理地制定并实施赋税减免...
原创 我... 在七十年以前,我们的中华地区也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和践踏,人民更是民不聊生。战争过后,老百姓还是...
原创 1... 五家统事目的实施与修改 16世纪末,壬辰倭乱的发生,使朝鲜的统治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动摇——此后,丙子胡...
原创 幸... 前言:大明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定下了封建诸王的国策,目的是让这些皇帝的亲儿子们作为戍守边疆的领兵大将,起...
原创 “...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作风轻浮,不检点,把所有男人都当作自己的丈夫。但需要注意的是,在...
原创 辽... 众所周知,上世纪初,晚清的政权便逐渐开始崩塌。在1911年之后,统治了百年历史的清王朝彻底覆灭。当然...
原创 欧... 前些天,桃花石杂谈给大家介绍了那支100多人的西班牙远征队如何征服印加帝国的历史。在其中我们提到,在...
原创 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一个国家的文明起源不仅仅是从有文字记录开始,还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