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苏联的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一时间,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就这样突然解体了?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崩溃了,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成为了一个个主权国家。时光飞逝,33年已经过去。今天,我们不妨看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究竟哪些国家发展得最好,哪些最为落后。让我们先从最差的开始说起,答案其实很清楚。
乌克兰,这个国家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其发展历程也与周围的国家有着很深的联系。首先,从历史角度看,乌克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基辅罗斯公国,这个公国不仅孕育了乌克兰,还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辅,作为乌克兰的首都,与基辅罗斯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几乎可以说是“嫡系”的象征。然而,乌克兰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俄罗斯帝国逐渐崛起,乌克兰的地位却始终不如邻国。蒙古金帐汗国、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等国曾先后统治过乌克兰。1654年,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帝国合并,标志着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长期联系正式开始。1795年,波兰三分后,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也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乌克兰经历了多次动荡,最终完全纳入了苏联体系。因此,尽管乌克兰与俄罗斯在族群和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在乌克兰的漫长历史中,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统治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其次,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独特,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复杂命运。乌克兰位于东西方交界的战略位置,既是连接西欧与俄罗斯的桥梁,又是两者之间的缓冲区。乌克兰一旦向西靠拢,俄罗斯自然不愿意,而一旦偏向俄罗斯,西方国家又会感到不满。这种地理位置的敏感性,直接导致了乌克兰在国际政治中的难以平衡,尤其是在面对俄乌冲突时,地理位置的矛盾加剧了该地区的动荡局势。
再者,乌克兰内部的矛盾同样深刻。东部地区亲近俄罗斯,西部地区倾向于西欧,社会上存在着显著的分裂。东部的乌克兰人多为俄罗斯族,西部的乌克兰人则更认同欧洲文化和价值观。这种东西方的对立,使得乌克兰内部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社会动荡、政治对立时有发生。这种对立几乎是势均力敌的状态,注定了乌克兰的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且难以根除。
在苏联解体后的1991年底,乌克兰成为了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尽管如此,由于内部动荡和经济发展滞缓,乌克兰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主动销毁了核武器,放弃了“强力武器”。为了改善经济状况,乌克兰逐渐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乌克兰的亲欧派领导人推动加速加入北约。然而,俄罗斯自然不能接受这一点。2014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标志着俄乌关系的彻底破裂,乌克兰内战的阴霾愈加深重,俄乌冲突逐渐升级,最终于2022年2月爆发了全面战争。
战争让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原本就不强的经济水平,在战火中更加萎缩。数以万计的年轻士兵在战斗中牺牲,无数的企业资本外流,乌克兰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工农业几乎停滞。眼下,乌克兰在所有前苏联加盟国中,经济最为困窘,发展前景也显得无比暗淡。虽然按人均GDP来看,乌克兰并不是最差的,但考虑到战争对国家经济和民生的摧残,乌克兰的退步已经不可忽视。
那究竟,哪些国家发展的最好呢?我们先来看看这15个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这些国家的发展情况。
首先,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虽然它们在苏联解体后具备较强的历史和文化优势,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国的发展水平并不突出。俄罗斯虽然是这些国家中最大且最强的,但其人均GDP也不过1.3万美元左右。白俄罗斯的人均GDP在7800美元左右,而乌克兰则远远低于5000美元,显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接下来是外高加索的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经济相对薄弱,人均GDP为8100美元左右;阿塞拜疆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外高加索地区有较强的经济表现,人均GDP为4721美元;而亚美尼亚,尽管其体量较小,但在发展上表现不凡,人均GDP为8168美元左右。摩尔多瓦则继续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2023年人均GDP仅为6600美元左右。
中亚的五个国家,最为贫困的是塔吉克斯坦,2023年人均GDP仅为1100美元,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均GDP也分别为2500美元和1900美元左右。唯一稍微好点的是土库曼斯坦,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2023年人均GDP达到了9100美元。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其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成为中亚地区的领头羊,2023年人均GDP达到了1.3万美元,与俄罗斯不相上下。
最后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小国的经济表现可谓非常亮眼。爱沙尼亚2023年人均GDP高达2.98万美元,位居整个前苏联加盟国之首。立陶宛为2.71万美元,拉脱维亚为2.32万美元。这三个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也已经成为欧盟和北约的重要成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远超其他前苏联加盟国,堪称发展最好的国家。而乌克兰,在经历战争和政治动荡后,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惨淡的国家之一。
不少人批评乌克兰“一味向西”,认为它未能认清现实。然而,从乌克兰人民的角度来看,波罗的海三国已经成功融入西方,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乌克兰人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类似的机遇。尤其是西部的乌克兰人,他们与波兰、德国等西欧国家有着较深的历史联系,文化上也更倾向于西欧。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同样有权利选择与哪个国家结盟,并追求更好的未来。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俄罗斯绝不会允许乌克兰轻易加入北约或欧盟,这一点几乎可以说是注定了乌克兰的悲剧。而乌克兰的处境,最终成为了一个战略上的巨大失败。它本应成为一个中立、务实的国家,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然而,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乌克兰最终未能避免与俄罗斯的冲突,甚至走到了如今的困境。
这就是乌克兰的悲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