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地区的困境。那么,这位红色特工赵炜的传奇人生究竟有何精彩之处?
我想加入共产党,去延安。赵炜眼神坚定,对王石坚说道,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没有遵循人民的意愿,背弃承诺挑起了内战。黄埔军校出身的赵炜,被派往东北保安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负责与共产党作对抗。 在正式上任之前,赵炜从上海出发,经过多次辗转,最终来到了天津,和老同学朱建国见面。两人深入交谈后,赵炜深感时局的变化,心中明白,蒋介石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继续跟随这样的领导,无异于自掘坟墓。于是,赵炜下定决心加入共产党。 在朱建国的介绍下,赵炜前往北平,见到了王石坚。王石坚是中共情报部部长李克农的联络员,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身材中等。王石坚了解赵炜的意图后,低声对他说:延安现在形势紧张,去了之后,你最多也只能当个营长。经过一番思考,王石坚认为,赵炜更应该利用他作为参谋长的身份,潜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收集情报,助力革命。 革命不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吗?赵炜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47年3月,赵炜大胆带着中共地下党成员袁泽,光明正大地进入了保安司令部的宿舍。尽管赵炜从未做过情报工作,但他深知,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他迅速将国军即将发动的辽东战役作战计划传给了袁泽,甚至在纸上画出了战斗示意图,并交给袁泽带走。幸运的是,这次并未被察觉,否则赵炜和袁泽的生命将面临极大危险。 随后,沈秉权夫妇在王石坚的安排下,秘密建立了一个电台,定期向中共中央传递关于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调动和战略部署的情报。 作为东北的司令长官,杜聿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竟然隐藏着眼睛。他的一切部署和计划,都被赵炜悄悄掌握,并及时传递给了延安。赵炜不仅心思缜密,而且胆大心细。为了摸清杜聿明调动13军两个师的意图,他假借探望老同学的名义,搭上了13军司令部的军车。然而,13军军长见赵炜面生,立刻命令他下车,赵炜只能尴尬离去。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赵炜迅速冷静下来,决定为自己找回面子,于是他草拟了一份假命令,并通过电台迅速发给了13军:命令你部全速前往新宾三源浦,攻占兰山制高点。13军照办,却不知东北联军早已在兰山设下口袋阵,结果敌军重创,我军乘胜追击,迅速解放了南满地区。 这一巧妙的策略,不仅改变了战局,还迫使国民党进入了全面防守的状态。蒋介石勃然大怒,指责杜聿明指挥失误。杜聿明无奈,只得启动调查,最终发现作战命令竟是赵炜所为,但因为事情牵涉甚广,无法追究,只得不了了之。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再次发起迅猛攻势,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逼近四平。赵炜被任命跟随郑洞国前往开原前线指挥所,担任参谋。在这期间,赵炜再次通过沈秉权夫妇,将关于国民党在四平作战的情报传递给了延安,帮助解放军重创敌军,取得了新的胜利。 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中,赵炜几乎能接触到所有的作战机密,掌握了至关重要的情报。由于指挥不力,杜聿明被蒋介石撤职,郑洞国临时代理司令官职。 郑洞国在代理期间,制定了一份东北防御计划。然而,这份机密计划很快就被赵炜泄露给了中共中央。计划得到批准后,赵炜被派遣前往北平,准备亲自向蒋介石汇报。 然而,事态很快发生了变化。赵炜在前往北平的途中,发现沈秉权夫妇的住处有异常,窗帘随风飘动,这是他们之前约定的紧急信号,意味着沈秉权夫妇可能已经被暴露。赵炜心急如焚,整晚都无法入睡。 第二天,赵炜通过地下党党员姚义得知,沈秉权已经被捕,敌人还查获了他手绘的作战图。这一消息让赵炜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但姚义坚定地表示:不走!赵炜内心挣扎后,决定继续潜伏,等待局势的变化。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赵炜再次冒险前往沈秉权夫妇的住处,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偶遇吴淑兰时,赵炜发现她正遭遇跟踪,便小心谨慎地悄悄离开。 最终,赵炜决定借机逃往北平。途中危机重重,几次与宪兵、国民党军擦肩而过。抵达北平后,赵炜得知朱建国已经被捕,地下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形势愈加严峻。 当他找到王石坚的下落时,发现地下党组织已遭严重破坏,王石坚也失联了。赵炜与地下党同志王啸见面后,意识到事态非常紧急,最终决定返回沈阳,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尽管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生死危险。赵炜凭借机智和勇敢,穿越了严密的国民党防线,最终成功抵达了解放区。尽管历经艰险,赵炜的情报工作为东北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得到了中共中央东北局的表彰,成为西柏坡纪念馆的一部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