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庆、成都、常德三地10余名成员组成的“冲绳和平访问团”,一行人自费奔赴日本冲绳,提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其中,有重庆大轰炸、成都大轰炸的亲历者:年龄最大的“团长”粟远奎92岁,他希望日本能够承认史实,赔礼道歉。87岁的成都大轰炸亲历者达朋芳也一同前往,她是当今为数不多的成都大轰炸亲历者之一。
▲11月5日至13日,由重庆、成都、常德三地10余名成员组成的“冲绳和平访问团”奔赴日本
除了宣言,此行团员们还联合日本反战雕刻家一起,制作了大轰炸主题的大型壁雕。壁雕上盘旋的飞机,是一同前去的成都女孩雍采薇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这种压迫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下的深重苦难。”
87岁成都大轰炸亲历者赴日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以炸迫降”轰炸中国大后方。在几年时间里,对重庆、成都、乐山等相邻城市进行轰炸、空袭。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骡马市一带都是被轰炸的目标。6年间,日寇对成都开展了31次空袭,出动飞机921架次,投弹2455枚,造成5337人死伤,人民公园记录的最小遇难者仅有1岁。
今年11月13日,成都大轰炸亲历者达朋芳从日本返回成都。87岁高龄前往异国他乡,这趟10天的行程让家里人非常担心,“家里人一直很担心,但也很尊重我的选择。”
这十天,达朋芳所代表的成都大轰炸亲历者,与粟远奎所代表的重庆大轰炸亲历者,以及相关人员一行10余人奔赴日本,发表反战宣言。
“我是日本侵略军轰炸成都的亲身受害者,一生下来就遭遇了日本轰炸成都。”1938年,达朋芳出生在(原)成都市永靖街,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1941年7月27日那天,一枚炸弹投在了我家,我当时正在院子里面玩耍。幸好我母亲把我抓得快,不然我也被炸死了,从此之后我也成了残疾人。”
▲达朋芳
“此前的民间对日判决中,日本承认轰炸史实,但拒绝赔偿。此行我们是去表明立场,要求日本赔礼道歉。”正如达朋芳在日本的演讲中所说,“侵华日军违反国际公法进行无差别轰炸成都、重庆,对(其)受害者必须进行赔偿谢罪,让冤死的亡灵得到安宁,让我们这颗受伤的心得到安慰。”
92岁重庆大轰炸亲历者赴日
在蓉生活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后代同行
除了达朋芳,此行一共10余人。年龄最大的是92岁的重庆大轰炸亲历者粟远奎。
“我们这次去日本的,包括重庆7人,成都3人,常德(细菌战)2人。”粟远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行受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案律师一濑敬一郎邀请,重庆大轰炸、成都大轰炸及常德细菌战的亲历者及后代一同前往冲绳进行和平访问。
11月6日上午,访问团身着印有“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字样的文化衫,在当地反战人士的陪同下,前往冲绳县厅六楼召开会议。粟远奎、达朋芳以及常德细菌战受害者代表高锋分别发言,“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从战争悲剧中汲取教训,呼吁和平。”
在成都出发的3人中,除了达朋芳,还有徐泉、雍采薇母女俩。“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伤痛’与‘铭记’是我们家族血脉中的烙印。”徐泉在成都生活多年,“我的弟弟徐斌是成都大轰炸索赔团的代理律师。通过他,我知道在成都同样有一群承受着共同历史创伤的同胞。”
这是徐泉第一次踏足日本,她说此行的目的是“倾听”与“陪伴”。“此行让我深感历史之重与传承之迫。这一次与各地受害者及其后代们同行,我深刻体会到:南京、成都、重庆、常德的伤痛是相通的,历史的真相不容掩盖。”徐泉目睹了记忆传承的紧迫性。“像达朋芳老师这样的见证者正在老去,真相不容掩盖,传承不容割裂。我们这代人有义务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这一段民族记忆永不割裂。这不仅是为了告慰祖辈,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和平未来。”
多人参与制作大轰炸主题壁雕
成都女孩设计巨大飞机造型呼吁和平
粟远奎也是重庆大轰炸原告团团长。他透露,此行还有一个目的,“针对重庆大轰炸(为主),我们和日本反战雕刻家金城实一起制作《重庆大轰炸纪念壁雕》,为和平祈愿注入文化力量。”
11月9日到12日连续三天,访问团在冲绳雕刻家金城实指导下,共同参与大型壁雕《重庆大轰炸纪念壁雕》的创作。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照片看到,壁雕一半的面积都被巨大的飞机占满,写着“愈炸愈强”四个字,下方是在大轰炸中承受伤痛的人民。
▲针对重庆大轰炸(为主),“冲绳和平访问团”和日本反战雕刻家一起制作壁雕
“我们去提供素材,由日本反战雕刻家操作。”粟远奎透露,通过共同创作反映战争伤痛的艺术作品,实现历史记忆的对话与情感的共鸣。“愈炸愈强”——这四个字就是重庆人民的精神。”粟远奎解释。
而上方大的飞机,是由成都女孩雍采薇设计,“我就是想通过这种压迫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下的深重苦难。”雍采薇在参与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飞机轰炸的时候,哪还看得到建筑?建筑物和人都瞬间化成灰烟了。那个地方必须留白,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真实,更是为了表达一种心灵的真实。”在这个27岁女孩看来,那片空白象征着在灾难降临的瞬间,人们脑海中那种轰然一声的空白,“那种极致的惊恐、茫然与无法思考的状态。那是一个无声的诘问:‘我们没有招惹谁,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正如雍采薇的母亲徐泉所说,“此行,为和平而来,不为播种仇恨,只为讲述历史、守护真相。让悲剧永不重演,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我们的国家,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经走向强大。今日之中国,已有足够的力量捍卫和平、守护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