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比如,牛津大学竟然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成立!而唐伯虎和米开朗基罗的年龄差距也不过只有五年! 这种历史的对比让人好奇,为什么中国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曾领先世界,而到了明末清初,却开始明显掉队了呢?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清朝的统治者一直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位置,因此采取了封闭的政策,坚持闭关锁国。然而,在此时,外部世界却因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迅速发展,科技和文化进步飞快,结果中国就被远远甩在了后头。 1793年,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在乾隆皇帝的寿辰时,带来了大量的工业科技产品来到大清帝国。这些新奇的礼物无疑震撼了现场,但乾隆和清朝的高层仅仅表现了一下新鲜感,随即就冷淡了下来。 乾隆简单地把这些科技产品归类为奇巧技品,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这种态度让英国人看出了大清帝国表面光鲜、内里空虚的本质,他们觉得这个国家就像一艘外表豪华的老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果然,50年后,英国的舰船和炮火强行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开启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篇章。而这段历史,慈禧太后也无法回避。 慈禧太后的故事非常传奇。她18岁进入宫中,最初不过是咸丰帝的一位普通嫔妃。由于咸丰体弱,未能有多少子嗣,幸好他早逝,她的儿子继位后,慈禧凭借母凭子贵的身份,逐渐掌握了权力。通过击败宫中的对手,慈禧成功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生涯,最终成为了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然而,就在清朝面临世界科技思想迅速发展的时刻,慈禧依然固守在紫禁城内,抱持着我们才是最好的心态,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对外界的新事物持有抵触情绪。这种做法让清朝逐渐落后,成了外部挑战的靶子。 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在接连遭遇外界打击后,中国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的新科技和思想逐渐渗入中国。科技与思想的碰撞,不仅令人眼花缭乱,还发生了一些至今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例如,慈禧第一次见到电灯泡时的反应,竟然兴奋地喊了一声茄子!所有在场的外国人都惊讶不已,忍不住大笑。你也许会好奇,为什么慈禧会喊茄子呢?其实,这个故事和一位名叫裕德龄的女官有关。 裕德龄精通外语,曾多次出使欧洲和日本,向慈禧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技,也帮助她拍照。对于慈禧来说,拍照是件非常新鲜的事情,每次拍照时,她都会保持着严肃端庄的姿态,结果照片看起来僵硬不自然。 聪明的裕德龄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每次拍照前都会提示慈禧说cheese(英语中的茄子),以帮助她露出自然的笑容。时间久了,慈禧也养成了在拍照时说cheese的习惯。某天,当慈禧看到电灯泡亮起时,她误以为是拍照的时刻,兴奋地喊出了茄子!外国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大笑,裕德龄则机智地解释道:太后认为这一刻意义非凡,值得记录下来。大家听后恍然大悟,纷纷拿起相机拍照,场面变得轻松起来。 这个茄子的故事后来被裕德龄写入她的回忆录《紫禁城两年(清宫二年记)》,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有趣插曲。至今我们在拍照时说茄子,却不知道这一习惯其实源自慈禧的一个误会。 不过,话说回来,慈禧的大多数照片确实是没有笑容的。至于她的茄子习惯是否让她的笑容看起来更自然,这或许永远是个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