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以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为核心主题,来自京辽两地高校专家、文化学者及行业代表,聚焦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奉国寺辽代木构两大国宝级文化遗产,围绕古建筑修缮保护、文保单位所在区域城市更新、数字化利用等方向展开研讨,开展跨地域、跨学科的深度对话。
法海寺作为明代皇家壁画的杰出代表,其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堪称“明代壁画之最”;奉国寺大雄殿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辽代木构建筑,代表着辽代木构建筑的最高成就,彰显出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本次交流会汇聚京辽两地高校专家、宣传及文旅主管部门领导、行业精英与学术研究者,搭建起高规格学术交流平台。在主题报告环节,六大重磅分享亮点纷呈,深度挖掘两座古寺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锦州市义县文旅中心主任于凤雷以《奉国寺历史与特征》为题,系统解读这座辽代古刹的文化底蕴;北方工业大学朱兆阳老师分享木结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前沿技术;沈阳建筑大学张帆教授围绕《义县宜州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探讨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共生路径;北方工业大学沈莹老师从纹饰符号与文创设计视角,分析法海寺壁画的艺术表达与现代转化思路;法海寺文保所王嘉雯以《法海寺壁画的绘画风格探微》为题,剖析壁画中宫廷画师的细腻笔法、绚丽色彩及人物塑造技巧;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运营总监刘会雨则分享壁画文化挖掘及数字化应用成果,展现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
交流环节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调研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考察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及法海寺,感受驼铃古道在当代城市更新中的独特魅力。
备受关注的辽宁义县文化交流展正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持续展出,北京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感受辽代文明的深厚底蕴,该展览也成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延伸内容。据悉,未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将继续深耕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搭建更多高水平文化交流平台。
摄影/杨国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