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强的根本,不光在于国家政策以及财富的优越,同时还需要国家具备一定的应战能力。这是象征国家地位的最佳手段,综合国力的加强,才能够让自己所处的国家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毕竟,强者唯尊的道理,自古就深入人心。话说,在世人口中以腐败昏庸著称的清政府,具不具备相应的应战能力呢?其实,在封建社会王朝之中,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国家兵力的状态。
其中对于招兵要求更是多种多样,封建社会中也会对军队进行合理规划,晚清时期的军队招收也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时候,大家或许就会疑问了,晚清时期的入伍要求是不是十分低下。
否则怎会如此不堪重用呢?其实恰恰相反,晚清的入伍要求不光严苛之外,乃至于现如今都很少有人能够符合其中的入伍条件。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晚清时期的历史
众所周知,晚清末期一般是指我国开始近代史的那段时期,距离现在的我们还是十分接近的,大致年限在1840年—1912年间。说起这段事情,大家或许会想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严格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晚清时期的开端,战争的来袭联想到的,便是晚清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战火硝烟的环境之中发展,垂垂老矣的满清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清皇朝的统治便已经开始腐朽衰弱,西方的国家则纷纷前来“探望”。一时之间,清王朝成为了西方列强口中的香饽饽。
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将当时的中国掠夺,鸦片战争的爆发便是因为,西方国家售卖鸦片被阻,从而导致的一场战争。影响到的不光是社会,还有千千万万满清人的健康,以及意志观念。
鸦片是会上瘾的,而一旦上瘾,之后覆灭的将会是自己的整个人生,这便是西方国家的根本目的所在,赚取钱财的同时,还危害到一个民族的健康。
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稳赚不亏的“买卖”,鸦片战争之后,不平等条约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于很多不能容忍的条约,最后,清政府还是同意了。
同意过后,并没有相安无事,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的妥协,显然告诉了西方自己根本无法反抗。事实也确实如此,不久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爆发了,随后大大小小的征战更是不计其数。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如此往复之下,似乎也就应征了清王朝最后的消亡局面。可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难道清王朝就没有兵力吗?
答案是有的,既然有为何不去抗衡,真的是因为入伍条件太过低下,导致没有能人的出现了吗?没有实力去对抗了吗?只能够听凭西方人的宰割了。
军队的建立
其实,历史上的晚清选择士兵的流程,根本不是像人们所想的那般草草了事。反而,其中相关的规定,比现如今服兵役的要求还要苛刻一些。
起初,晚清所依赖的部队和历朝历代的部队相差无几,随着战争的来临,大家才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已经无法靠着原先的部队前去迎战了。
西方人手中都是先进武器,而清军的手中却是十分原始的武器,这一对比,不就是自愿上前送死的节奏嘛。清王朝在看到这样局面的时候,也开始想要建立一支现代化装备的军队,以此来对付西方军队。
当时,清王朝便派遣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前去安排,“新军”,就是这样一支“新军”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清政府为保障“新军”自身的战斗能力,当时,完全将其按照军事力量最强的、德日国家制度进行训练的。其中,对于士兵的身体要求以及健康状态,都有着严格的指标,这也是之前文中所说到的入伍条件。
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得住,相关的训练强度的,而在入伍条件之中,最为基本的就是身高年龄的限制。
现如今的兵役也有身高年龄的限制,晚清时期分为了南方和北方,南方士兵规定是四尺六寸,也就是现如今的一米五三,而北方士兵入伍则是四尺八寸,也就是现如今的一米六零。
这种数值,似乎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十分简单的,可要知道,当时人们的营养条件的悬殊,自然就导致个头增长定型缓慢。不过,若是将当时的一五三以及一六零,换算到现在的话,少说也得多个十厘米的差距。
入伍的条件
至于年龄要求,张之洞和袁世凯的军队之间,还有所不同。张之洞军队限定的年龄,是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教学和发展。
袁世凯则定位了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界限,他则是考虑到了士兵后续之间,使用的一种情况。在身高以及年龄达到要求之后,便是对于士兵祖籍的一个审查。
当时,时代十分战乱,若是不去调查祖籍,恐怕其中陷入的士兵将会有各方的参与。故而,当下都直接认为军人的出身,家世是必须得清白明朗。
随后,南北方的招募条件便限制到了本省之内的,且需要有相关干部推荐的。换而言之,是有一定关系的人才能够参军,得到推荐之后,还需要针对祖籍上面的人,以及住所展开详细的调查。
在众多调查结束之后,这一项才算是通过,现如今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人,怕是只占有一个部分吧。除了以上的条件之外,便是身体素质的考量。
当时,晚清没有相关的设施技术,故而判定身体素质的唯一方法,就是能不能在平举的状态下,举起超过一百来斤以上的重量。对于视力要求也是有相应标准的,在两百米开外的位置上,能不能看得清五指。
最后,就是能不能服从命令,以及会不会认字。众所周知,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故而强调这一点自然是无可厚非的,而认字这个要求对于当时的晚清社会来说,也算是一个巨大的删减项目了。
以上便是当时晚清的入伍条件,对比于现代来说,光是一个视力审核,估计就有好多人过不了这一关,扛起来一百斤的东西或许可以,但双手举起来多少有些难了。
由此可见,清朝选择士兵的标准也不低,至于清王朝最后的灭亡,其实和这“新军”的关联不大,军队的建立只能够抵挡一时的征战。
王朝的腐败,才是最后灭亡的根本所在,这是由内而外的,根本不是军队可以阻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