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是头号战犯的杜聿明,临终前对妻子说:绝不能去台湾和美国
迪丽瓦拉
2025-07-14 21:33:50
0

曾是头号战犯的杜聿明临终前却对妻子说,不要去台湾,也不要去美国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肾衰竭在京去世,终年77岁。在病榻前,虚弱的杜聿明向妻子曹秀清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他牵起曹秀清的手,颤抖着对她说:“我死后,你哪里都不要去。”曹秀清也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俯身倾听他的临终嘱托。

“你不要去台湾,留在大陆就好,共产党待我们不薄,出去会招来话柄。”曹秀清这才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向他点了点头,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滴落下来。

大众对杜聿明的印象一直是“国民党高官”、“蒋介石心腹”,为何在临终之时,遗言不是让妻子带他回台湾这样的话,反而提起了共产党对自己的恩情?

国民党内“格格不入”的名将杜聿明

杜聿明,1904年生人。他从小便才华出众,天资聪颖。1923年八月,杜聿明十九岁从中学毕业时,就“英年早婚”娶了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他与曹秀清是同乡,都是陕西省米脂县人,算得上青梅竹马。两人感情很好。1924年初,杜聿明本来打算考北大,但当他目睹了北洋军阀下民不聊生的惨状,便决定参军,并向黄埔军校报名。

杜聿明成功地进入了黄埔一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从一个副排长做起,后来升上了团长。1930年年初,蒋介石组建了一个教导二师,并让杜聿明担任了该师二旅第五团的团长。

杜聿明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征战岁月。杜聿明起初经历了两次东征,后来又参与了北伐战争。

杜聿明在多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声望日隆的他也渐渐成了蒋介石的心腹,深得蒋介石的青睐。杜聿明在抗战期间,曾率部浴血昆仑关,远征缅北,是一名深受人民敬仰的抗日爱国将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位蒋介石的心腹却成了蒋介石企图抢夺胜利果实的“棋子”。

杜聿明于1945年12月夺取了东北的战略要地,次年一月,杜聿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平泉等主要城市。杜聿明为蒋介石打下了东北,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累得半死”。1946年2月18日,杜聿明飞赴北平接受治疗,切除了他的左肾脏。之后又返回沈阳,在那里指挥战斗,直到1948年秋天,才从葫芦岛返回北平。

但此时,杜聿明已经意识到蒋介石大势已去,并且国民党党内贪污腐败的风气一直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一点。杜聿明一直保持着自己加入革命的初心,就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向高风亮节,不愿与国民党党内那些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格格不入”的将领。

因为这事,杜聿明与我党地下党员郭汝瑰的故事还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笑话。

杜聿明曾经就怀疑过郭汝瑰是共产党的卧底,就把自己的怀疑报告给了蒋介石。杜聿明说,他在军队里也算得上是个正直的人了,可是郭汝瑰却比他更廉洁。郭汝瑰不仅不好色,还拒绝贪污受贿,这难道不是共产党派来的卧底吗?此事足以体现当时国民党党内风气的败坏。

沦为战犯的他,被特赦后如获新生

在解放战争中,我们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国民党军队,并在战败后,抓了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例如杜聿明。我们党的政策是宽宏大量的,虽然俘虏的将领和我们的立场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应该去感化他们。

作为被俘人员,杜聿明和国民党的一些高级将领被转移到了功德林监狱服刑。在监狱里,杜聿明对过去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杜聿明态度很好,并且愿意接受改造,但要将杜聿明思想里封建观念彻底清除,不是一件易事。

但中央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秉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他。多年征战的他身上难免有些大病小伤,但战犯管理所积极为他治疗,为他组织医院专家来会诊,还请了国外专业为他看病。

这位“头号战犯”在工作人员耐心地感化和在新思想的耳濡目染下,杜聿明的思想也开始渐渐变化,于是他积极接受改造,在战犯管理所里表现得非常好。

而让杜聿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事件,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对外战争,抗美援朝。

杜聿明在抗美援朝爆发后,对朝鲜的战事也十分关注。可他却抱着“看热闹”的想法,并不看好解放军。

原本他认为中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运气才战胜了国民党,再加上他对美国军队的情况很熟悉,特别是对美军武器的了解。因此,他认为这次共产党遇上了“硬骨头”,不可能取得胜利。

但随着长津湖、金刚川等大获全胜的朝鲜战事不断从前方传来。杜聿明又重新打量起这个由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甚至还多了几分钦佩。

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以解放军击败美国大兵尘埃落定,杜聿明更是对解放军以及共产党赞不绝口,他说“通过抗美援朝,我对解放军佩服不已!这一切归功于背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59年12月4日,是杜聿明人生中的“大日子”。他紧张地听着台上正在宣布特赦战犯名单的声音。“杜聿明!”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杜聿明简直不敢相信。接过判决书的那一刻,他再也不用背着战犯的罪名,而是能重新活在阳光之下!

晚年他为祖国统一奔波,嘱咐妻子哪都不要去

被释放后,虽然杜聿明的儿子都定居在台湾,但杜聿明主动留在了大陆,他不愿意回到台湾,他害怕自己回到台湾仍然笼罩在“国民党战犯”的阴影。

中央先是安排他到北京市郊红星公社里工作,又聘他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后来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可见中国共产党确实待他不薄。

杜聿明没有想到共产党如此宽宏大量,他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杜聿明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了不辜负中国共产党对他的恩情,杜聿明晚年一直在为了祖国统一奔波,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特意写信给自己的女婿,要他不要做与祖国统一相悖的事。

这位杜聿明的女婿可不简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杨振宁。要知道当时蒋介石也在积极争取杨振宁,但有杜聿明这个“中间人”,蒋介石没能得逞。

被病魔折磨时,杜聿明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后事,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他死后,妻子曹秀清的去向。

如果去到台湾,在儿女身边度过晚年的话,那么必然会受到台湾国民党余孽的控制;如果去美国投奔杨振宁的话,也会被人诟病崇洋媚外。无论怎样都会落下话柄,实在对不起共产党对自己的好啊!于是杜聿明嘱咐妻子,哪里都不要去,还要教育子孙后代都留在祖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妻子曹秀清本身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再加上有丈夫临终真切的嘱托,直到1984年曹秀清离世,她也从未离开过大陆。

杜聿明,这位“格格不入”的国民党陆军中将,一生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没有在污浊中“近墨者黑”。虽然有过曲折的过去,但他的后半生清白且光荣,为了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值得人民敬佩他,怀念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省博物馆:“碑苍帖逸——馆...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17 版...
原创 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局限,很多现象或事件无法用常理或当时的知识解释清楚。因此,古人...
原创 “... 西汉初期,皇帝们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实现中央集权。刘邦消灭异姓王,吕后则削弱刘姓王爷的权力,但她最终被军...
原创 胡... 胡惟庸,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上海举行系列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潘清、丁秋葭)珍贵史料展现可歌可泣的宝岛抗日史,“赤子同心补金瓯”纪念台...
原创 溥... 溥仪吃了烧饼后为何怒斥自己身边的太监?这个太监到底是怎么欺骗了他呢?溥仪在退位后,从一位尊贵的皇帝,...
【探索】银幕百年,追寻上海近代... 市住建委、市历保中心介绍,1920年代上海电影业的繁荣景象,正源于庞大的观影人群与星罗棋布的电影空间...
原创 长... (上图:上海陆家嘴的城市风光) “长江五虎”这一历史名词源于过去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和安庆。当时...
原创 4... 1949年9月25日深夜,司徒美堂正在北京饭店安静休息时,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周恩来与林伯渠的联名请柬...
原创 刘... 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内心复杂,思绪纷飞。 他回忆起父亲当年言辞激昂时,讲述“匡扶汉室”的誓言。那时...
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对...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培植了许多小国的领导人,以他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维护利益。然而,一旦这些代理人不再具...
原创 同...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一些清朝的高级官职:比如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一品带刀侍卫和掌銮仪...
原创 “... 曹操素来是个爱才如命的人,而其中他对关羽的欣赏尤为突出。在三国时期,虽然武将英杰辈出,曹操麾下也不乏...
原创 清... 刽子手是古代社会中的特殊职业,他们以执行死刑为生,常常被社会所排斥。有人说,刽子手即使在空闲时,也总...
原创 沈... 嘉靖十年(1531年),素以谦恭守礼著称的沈藩,突然曝出一则震动朝野的大新闻。沈藩大宗绝嗣,原本作为...
原创 末...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苏联囚禁下,末代皇帝溥仪...
秦始皇统一六国打破了谁的舒适圈... 当张良带着大力士在博浪沙向始皇帝扔了一个120斤的大锤,当项羽领着反秦联军在咸阳放了一场烧了三个月的...
原创 隋... 各位喜欢隋唐故事的朋友,咱今天来聊聊隋唐那些猛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那在隋唐故事里可是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