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看起来差别不大,因此给了很多人错觉,什么秦军上千年所向无敌等奇谈怪论就出现了。实际上秦军骑兵的武器装备作战技术别说不能和上千年以后的同行相比,就是和百十年后的汉军骑兵比起来都处于全方面落后的地步,让卫青出马绝对可以吊打蒙恬等秦朝名将。
首先汉军骑兵的远程射伤武器就超过秦军同行,汉弩对秦弩具有非常大的技术优势。汉朝的弩箭相对于秦朝弩箭,普遍增加了铜质机匣——郭,汉朝弩箭把牙、悬刀、牛、贯连弩机各部件的轴销等部件先装入郭内,提高了弩臂能够承受的张力,射程有所增加。其次汉朝的弩箭普遍在在望山上增加了刻度,让汉朝弩箭的射击精度更高。
万弩齐发并不是秦军的专利,西汉同样要进行全民比武性质的都亭之试,每年秋收过后西汉的成年男子都要在郡守的主持下进行弩箭射击考试,考试中的优胜者会得到金钱和职务上奖励,西汉民间甚至因此并不禁弩。汉代士兵也人人都会玩弩箭,士兵的考核标准是在170米距离,发射十二支弩箭,命中靶子六发才算及格。
汉军骑兵的铠甲也优于秦军同行,汉朝中期以后铠甲已经变成了铁甲。根据汉简的记录,一只汉军部队就拥有“白玄甲(精致铁甲)十三领,革甲六百五十,铁铠二千七百一十三”,汉军中的铁甲数量远超皮甲。汉代铠甲的长度普遍在80厘米左右,厚度在一到三毫米左右,汉军铠甲肩部上有筒袖或披膊,可以有效的保护战士的胸、背、腰、腹、臀、肩和上臂,有的铠甲还有盆领,加强了对颈部的防护。汉代骑兵铠甲由三排长条状铁甲片组成,上下左右固定编扎,穿戴方便、防护性也很好,汉军骄傲地把它们叫做玄甲。根据秦始皇兵马俑的文物可以得知秦军的铠甲相对较差,秦军骑兵铠甲只有齐腰的短甲,没有披膊、盆领和斗鍪,防护性能远不如汉军铠甲。
秦军骑兵的格斗武器也不如汉军骑兵,从兵马俑上可以看出秦军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弩箭和剑,没有长杆兵器,是以骑射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骑兵。这是因为秦军骑兵的马鞍是典型的低鞍,也没有上马用的踏蹬,秦军骑兵的马上格斗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在秦军攻灭六国的战斗中,秦军骑兵的主要作用就是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少有单独击败敌人的记录。汉朝骑兵则普遍装备了高桥马鞍,使用长戟和枪矛(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马槊)作战,汉军骑兵还有利于马上砍人的环首刀。
最后就是规模上的巨大差异,汉军骑兵的数量是秦军骑兵的十倍以上。秦始皇兵马俑中骑兵俑只有116个,骑兵在全军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这符合当时人们对秦军“带甲百万,车(兵)千乘,骑万匹”,在秦国统一战争中秦军也几乎没有一次出动上万骑兵的作战记录,秦军反击匈奴主力是车兵配合骑兵、步兵。
西汉骑兵可以一次出动十万人以上的骑兵,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甚至亲率18万骑兵对匈奴进行过武装威慑,汉军还有数万异族的属国骑兵(在西汉境内生活的匈奴人有自己的属国,他们就被叫做属国骑兵)和附庸骑兵(乌孙等骑兵都是小弟)可以动用,汉军骑兵的最大动员能力超过20万。
汉朝相对于秦朝在钢铁冶炼等方面都有巨大进步,汉军的装备自然也超过了秦军,汉朝骑兵又经常和匈奴进行连年大战,汉军骑兵的装备、战术自然也远超秦军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