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都是经过了损毁翻修的,那你可曾见过清朝时期的
真实的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时,
日本的一位摄影师
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些罕见的故宫照片,这才让我们后来人见到清朝时期紫禁城的真实模样。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从而中国地位一落千丈,
自此外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都想瓜分中国这块肥肉。
转眼来到1900年,八国联军在这一年入侵中国。没过多久,从大沽口登陆的八国联军部队长驱直入,到了8月14日,八国联军部队就已经攻陷了这座几百年的古都。
宫内的慈禧也没有闲着,她在清晨就听闻八国联军已经抵达东华门的时候,就匆忙从神武门出逃,然后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路跑到了当时的陕西省西安府。
慈禧西逃
而慈禧出逃后的紫禁城,只留了一些太监看守,整个宫殿都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这让觊觎很久的八国联军对这座古城更加好奇。
随后八国联军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紫禁城,
开始了他们肆无忌惮地掠夺、疯抢。还在广场上练兵、在龙椅上拍照,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贪婪地搜刮着这里的一切。
就在一年之后的1901年7月28日这一天,
两个日本人伊东中泰与小川一真走进了这座早已被抢掠一空的紫禁城,并且这两人在当时皇宫留守太监的引导之下,系统地拍摄了大量宫内珍贵的画面。
我们这才有机会一睹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几经沧桑的古城容颜。
穿越时空的紫禁城
此时的故宫因为已经有一年多没人管理,角楼下的护城河已经长满了野草。来到故宫的中轴线位置,便看到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宫门。
这座雄伟而古老的宫门,自建造之后,明清两代的皇帝都会在这里举行颁奖大典,并且每次重大战争结束之后,朝廷都会在午门前举行献交俘虏,以显示战功。
另一方面,这里也是明朝皇帝惩罚有逆鳞之罪大臣的地点,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就曾经因为弹劾太监刘瑾而在这里挨板子。
作为明清时期戒备极其森严的午门,此时早已无人看守。这里杂草丛生,城墙也已褪色,显得斑驳不堪。
穿过午门,来到故宫的内部太和门。太和门在600年前建造之初被命名为奉天门,早在明朝时期,
明朝的皇帝就是在此处接受大臣们的朝拜与开会,相当于现在的“会议室”。
这里的广场面积比午门大,无人打理,因此杂草更多,从照片来看密密麻麻,就像一片“草海”。
在这张照片拍摄的13年前,也就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
故宫内就曾突发大火,连烧两日的大火将太和门烧成一堆木炭。
于是在两年之后,新的太和门拔地而起,最终便诞生了画面中的这座故宫内最年轻的建筑。
日本摄影师还拍到了一名太监百无聊赖地行走在太和门前的金水桥上,
如果慈禧还在宫里,打死他都不敢走在这上面。
穿过太和门,就能看到故宫中最宏伟的部分前三殿,它们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在1420年建成后的第二年就遭遇了火灾,被严重焚毁,从那以后又经历过数次焚毁与重建。照片中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康熙年间重修时所保留下来的。
与人们的想象所不同的是,平日里大臣们的上朝很少在这里举行,只有在举行特别大的盛典的时候,例如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等,皇帝才会在太和殿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进入太和殿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匾额“建极绥猷”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此块牌匾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意思是“天子要承担上对苍天、下对庶民,顶天立地的双重神圣使命,既要立法成规,又要顺应民意,不能望断独行”。
只可惜就在照片拍摄的十几年后,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这块匾额被换了下来,真迹不知所踪,现在挂着的是件仿品。
太和殿至今都是不可随便参观的“禁地”,连后来袁世凯进入紫禁城后,都不敢坐在龙椅上称帝,他担心自己的气场压不住龙椅上方的大龙珠。
传说只有真龙天子才能坐龙椅,不是真命天子的话,龙椅上方的天花板吊着的大龙珠就会掉下来,寓意“必遭天谴”。看来袁世凯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而那时候八国联军却随便坐在龙椅上各种摆拍,一副没有规矩、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这要是乾隆皇帝还在,必定将他们拉出去满门抄斩,灭九族!
接着来到中和殿的内部,在明清两朝时期,这里的用途则基本相同。皇帝在太和殿前参加重大典礼之前,都要先来中和殿进行准备。
另外清朝每七年纂修一次族谱,每当完成之后,皇帝就会在画面中的殿内进行审阅。
再往里走就是保和殿,保和殿在明朝时期多数时间是用来皇帝参加各种活动前更衣的场所。
到了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开始,这座大殿拥有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成为国家最高等级考试的考场。
但那时候从照片来看,也是荒废了很久,门窗破烂,院内杂草丛生,只有一个太监在此坚守,荒凉得很。
接着穿过乾清门后,就可以来到故宫中轴线上的后三宫。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第一宫乾清宫。明朝时期,这里曾经是14位明朝皇帝的寝宫,就是皇上睡觉的地方。
可是清朝自雍正之后,
这里便被雍正皇帝从皇帝的居所改为了召见和选派官吏,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以及举行重大赐宴活动的场所,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结束。
第二宫交泰殿。照片中的交泰殿,它的大门紧闭,而且遍地长满了野草,显得十分的荒凉。
此情此景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就在百年之前,这里曾经是清朝皇帝在元旦,中秋、除夕时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
乾隆皇帝就曾经把象征着皇权的25枚玉玺全部放于此处,可惜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最后一座宫殿坤宁宫。这座建筑在明朝时期就曾经一直都是皇后居住的寝宫。
清朝时期的坤宁宫主要成为一个举行祭祀活动以及皇帝举行大婚的场所。康熙和同治皇帝先后使用过这里作为洞房。
就在这张照片拍摄的12年之前,也就是1889年这一年,光绪皇帝也有幸入住了此处作为洞房,但令人惋惜的是,画面中此时的坤宁宫则是一片萧瑟的景象。
养心殿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皇帝临时休息的场所,可是自从清朝雍正皇帝将居所从乾清宫搬入养心殿之后,前前后后共有八位皇帝在这里居住。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彼时已经逃到西安的光绪皇帝。除此之外,这里也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养心殿除了天花板有些陈旧外,其他地方都相对保持得较好。
储秀宫是后宫嫔妃们居住的地方,这里是西六宫中最华丽、最考究的一座宫殿。
慈禧也住这里,但没想到奢淫无度的太后,连便盆都是金的,居然允许自己的住所外观破败不堪,
门延上的挂帘都破得像抹布,可见那个时候国库亏空成啥样了!
故宫的北大门在明朝建立之时被称为玄武门,到了清朝时期,为了避开康熙皇帝名讳,于是便将它改名为神武门。
而且在清朝时期,每三年会举办一次宫女选秀,得以入选的宫女与嫔妃就会从此门进入宫中。
当然了,在此张照片被拍摄的一年之前,慈禧也是从此门匆匆离开了紫禁城,踏上了西逃之路。
不仅如此,在画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长期无人打理维修,神武门的墙体多处已经出现了脱落现象,显得相当地破败不堪。
结语
1901年的故宫之旅随着我们走出神武门外,也就在此彻底告一段落了。
其实故宫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在这里就不进行逐个介绍了。虽然是我们所熟知的北京故宫,但从另外一个时间节点以及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观摩,则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奇妙体验。
中国历史上这座600多岁的老皇城,不仅见证了几百年间明清的更朝换代,更见证了大清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经过历史的洗礼、沉淀和积累,故宫已经渐渐演变成崭新的中华文化符号,它与现代人的联系也跨越了时空,变得愈发紧密。
希望在我们的保护下,紫禁城不仅仅是600岁,它还可以活到一千岁,甚至是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