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语“望尘莫及”背后的历史,怕是连煌煌《资治通鉴》都盛放不下
迪丽瓦拉
2025-07-15 01:33:19
0

之所以本文认为《资治通鉴》装不下一个小小的“望尘莫及”,正在于:“望尘莫及”的背后乃是历史极其迂曲的演进。

大家都熟悉“望尘莫及”这个成语,此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很简单,但故事背后的历史演进怕是连煌煌巨著《资治通鉴》都盛放不下。

先看故事:汉末三国,一个叫赵咨的举荐了一个叫曹暠的当荥阳令(举孝廉)。后来,赵咨赴任东海,路过荥阳,曹暠诚挚去迎接……左望也不来右望也不来……怎么回事?……“哎呀!”……曹暠忽然想起他这位老上级的风格,忙追出城去,可惜还是晚了——惟见长亭外车队的风尘(《后汉书?赵咨传》)。故事到这里,既见赵咨之不愿叨扰地方,亦见曹暠之真诚相会师友,颇俱当时的名士风范。

——但后面的事儿就不是这种单纯的味道了。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赵咨形象。赵咨更有名的事迹是代表孙权出使曹丕。

“望尘莫及”背后的第一个问题:朝廷不如地方,君主不如主君

遇到这种情况,唐宋名士一般怎么办?

文采一般的,也就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李白、苏轼这样爱写又善写的,可能再随信附一两首传之千古的诗。——但曹暠反对:“就这?这哪儿行?”——不带犹豫地丢了国家授予的官员印绶,直奔赵咨赴任的东海而去,就为了把上次未完成的拜谒完成,把“您慢走”说完(《后汉书?赵咨传》)。——儿时觉得,后面这段较“望尘莫及”更具名士情怀;但读了一些历史,愈发觉得这段“不对不对”。

东汉新野令官印。印面边长2.5厘米,通高2.7厘米,铜质铸造,瓦钮。东汉篆刻的地位略等于东晋书法。

1、这位曹先生不是白身士子,而是实实在在执掌一方事务的国家官员。普通人自可以追上几百几千里就为了道声“您慢走”,盖因并不耽误别人,一方长官合适吗?2、那个时代的地方官绝非明清时手下只有几个捕快的县太爷。且不说他们皆有权自决财务及几乎一切民事,自西汉,郡守的地位便略等于中央九卿,申屠嘉即以郡守入御使大夫;至东汉,朝廷取消了西汉设置的“县尉”,地方官甚至兼领军务(《汉书》、《后汉书》等)。

——如此,就不干了?

曹暠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后汉书?赵咨传》)——读史稍多之后,知曹先生此说并非敷衍。1、当时的入仕之途,乃主要是察举和征辟,而这两种制度的考察重点都是“名声”。换言之,名著者总有官做。2、谁给与一个人这样的名声?一曰“天下清议”,一曰当地长官。名重天下者,重臣可以捧着印绶登门招募;名重乡里者,一如曹暠之能被赵咨推荐。

名士的影响力太大,内合外戚,外交朝臣,终令内官忌惮,成“党锢之祸”。

如此,名士视当地长官如先秦大夫视诸侯王,均不去想那个遥远的天子。其一,上文说了,当地长官本就军政财权一把抓,名士为了起码的生存也要陪着一万点小心。其二,个人发展全凭人家看得上。汉末这两点都像极了先秦,不可不谓为历史的倒退,致秦皇汉武似白忙活一场。钱穆先生论此汉末的倒退为“二重君主观念”(《国史大纲·第十二章》),即遥尊“君主”,但实际上一心为了“主君”。

且看:曹、孙麾下的文臣武将,几人视君主重于主君?曹操本人更视汉献帝的伏皇后、董贵人如草芥,视皇帝本人如木偶,连面儿上的尊重都懒得装。后来的司马家亦如此对曹家(《后汉书·皇后纪》、《晋书·文帝纪》等)。有人会说,“曹、孙仇汉有理”,毕竟他们都是自己干起来的,对汉朝并不感恩戴德。但深受国恩的袁家人袁绍也这样啊,母丧的排场快赶上国丧了,全无所谓逾制;更对割据一方这事儿毫不含糊(《三国志》)。

“二重君主”距离真正的“君主专制”,真望尘莫及。

钱穆:“当时的士大夫,似乎有两重的君主观念,依然摆不脱封建时代的遗影。”

“望尘莫及”背后的第二个问题:“君主专制”何时真正到来?

三国之后,“二重君权”的问题更严重。大家都知道,魏晋南北朝可是三百多年天下大分裂的时代,以致后朝的“君主”多来自前朝的“主君”,尤以萧梁等南朝为甚,这便引起华夏大地更普遍、更严重的“二重君主观念”(钱穆引《南史·宋书》:“吏不可以叛君。”)。对比而看,若说汉末三国的“二重君权”还有浓重的名士味、道德味,如曹暠、赵咨他们,此一时期则只剩下保身、建功等功利考量。无他,跟着“主君”比跟着“君主”牢靠。

——秦皇汉武那么专制,天下也无疑地归于一统,何至如此?

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丹阳。

秦汉一统的背后确有中华文明的整体前进,因其的确符合举国上下对更少的战乱、更高效的行政、更辽阔的生产空间的企盼;但秦汉、三国及魏晋南北朝,均未找到持续地组织社会的办法,如科举制,致当时的底层人民并不能参与国事,社会向心力不强。地方长官爰得以联合名士集团成“变相贵族”,继而为“变相封建”——本不世袭的职位退而成为世袭的“州牧”,和先秦贵族的唯一不同之处也没了。

——如此一来呢?

当然是更激烈的争霸战、更悲惨的民生以及无穷无尽的上下猜疑、无休无止的阴谋诡计……直到贞观时期,虽已开始科举,但其制不成熟,“关陇集团”及“五姓七家”等“变相贵族”仍然严重掣肘着全社会的向心力。强君贤臣在位,此一问题尚不明显;待到国运走衰,社会向心力不够的问题便被无限放大,一如秦皇汉武时代之于东汉末年。好在唐朝有科举,且又过了几百年,“二重君权”已不那么严重。

如此,“五代十国”仅几十年,而宋元明清之想递嬗,更只有几年、十几二十年。宋以后,科举制几近完善,普通读书人渐充为国家的专业行政人员,“贵族政治”基本过去,长期裂土割据的时代亦终过去……不对啊,“君主专制”很好吗?“君主专制”当然早已过时,但相比“共主封建”,的确可看作一种历史的进步,如上文,盖以其能避免无谓的争霸之战,并带来更高效的行政、更辽阔的生产空间。

“君主专制”的尘土虽苦,却令上一时代的“二重君主”走了一两千年才望见它,途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窟),位于甘肃武威,北凉时代。

小结:何以说《资治通鉴》装不下“望尘莫及”?

之所以本文认为《资治通鉴》装不下一个小小的“望尘莫及”,正在于:“望尘莫及”的背后乃是历史极其迂曲的演进。如上文,“君主专制”绝非凭秦皇汉武的几次大胜或几卷雄文就能无缝衔接“共主封建”。秦朝就因“分封还是郡县”闹出过“焚书坑儒”,汉初的诸侯割据亦终酿成“七国之乱”,还有王莽,还有三国,还有西晋“八王之乱”……拉长了看,这一重要制度的积淀跨了两个千年。

王莽时代的青铜丹壶,出土于四川汉源。

《资治通鉴》并未上溯至封建的源头,即商周时代;更以其时代之所限,并未囊括专制的全部情形,如明之“文官、家臣、皇帝三家博弈”、清之“汉官、满蒙贵族、皇帝三家博弈”。——小小一个“望尘莫及”,放在拉长的历史演进里看,确已超出《资治通鉴》的幽远。“君主专制”之真正接上“共主封建”,怕是隋唐以后的事;之完全代替,再无门阀主君的干扰,怕是北宋以后的事,距今仅千余年而已,

所以,一般读物里所谓“秦汉开始,君主专制……”虽算不上错,但禁不住稍微细致的考察,乃至连“望尘莫及”这关都过不了。还那话,历史演进哪儿有什么一帆风顺?秦皇汉武开了个头,子孙后代却不停地往先秦故事里陷……至中华民族的制度积累到一定程度,至全社会的封建文化削弱到微乎其微,至思想观念全面匹配前两种社会现实……“君主专制”的尘埃才算完全盖住“共主封建”的覆辙。

【主要参考文献】无名氏《诗经》,孔子等“春秋三传”,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裴松之《三国志》,李大师、李延寿《南北史》,司马光等《资治通鉴》,钱穆《国史大纲》等。

写于北京家中

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前言 天下之苦秦,楚人始作俑者 曾几何时,天下大定,秦始皇的铁骑将华夏大地一统。秦王政行事严苛...
逾200件墨西哥玛雅文物在豫展... 郑州5月28日电 (记者 阚力)209件(组)古典时期玛雅文物28日在河南博物院展出,九成系首次在中...
原创 清...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古代,丫鬟的地位可谓卑微至极。她们负责做最脏最累的活计,随时待命,主子一声召唤便得赶...
齐国这么强大,怎么也和晋国一样... 公元前379年对于齐国来说是个天翻地覆的年份。这一年,齐康公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原本由姜子牙后代统治...
原创 上... 1949年5月27日清晨,解放军第23军67师成功攻占了上海国民党军最高指挥部——淞沪警备司令部,俘...
原创 李... 李鸿章的孙子成了美国亿万富翁。曾外孙女是张爱玲。你想象不到,一个清末权臣的家族,竟走成了这样的路数。...
原创 秦... 在古代,尽管各项科技远远不及今天的发达水平,但这并未阻止古人们凭借聪明才智创造出诸多令人瞩目的奇迹性...
原创 清... 在清朝的晚期,尤其是其最后几十年,整个中国的天空仿佛被浓重的阴云所笼罩,阳光变得难以穿透。政治腐败的...
原创 故... 故宫的地板损坏了,专家们在进行修复工作时,意外揭示了一段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冷酷心肠。这一发现让人对朱棣...
原创 十... 孙中山先生创建了黄埔军校,使得他终于拥有了独立的武装力量来支撑革命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军事才能的...
原创 土... 近日,在土耳其中部的埃斯基谢希尔省(Eskisehir),考古学家们在库鲁奥巴(Kulluoba)遗...
原创 武... 周朝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王朝更替,更像是一场力量的碰撞,力度或许比文明间的对抗略为柔和,但...
十万大军混战,大明和蒙古加起来... 为避免错过冷热防务的优质文章,请。 公元1517年也就是正德12年,大明王朝自明英宗以来又迎来了一位...
原创 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世情”长篇章回体小说,《金瓶梅》有明代“大百科全书”之美誉。 “...
原创 一... 在整个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桑弘羊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财富大管家”,专门...
原创 一... 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富裕家庭的定义标准有着显著的差异。在20世纪80、90年代,如果一个家庭的存款...
原创 汉... 提到秦始皇,我们总会想起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壮丽画面,而与秦始皇并列的汉武帝刘彻,他治理下的民生富...
原创 卫... 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位卓越的大将军,他们的成就和地位使得人们不禁思考,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原创 如... 1948年,我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在这一关键时刻,周公指示上海的地下组织成员留下一部分人员...
原创 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英雄豪杰的光辉。那些英勇无畏的将领们,或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