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的伏击战由于无险可守,对于机械化的敌军,相对于山区更难操作。抗战时期,有一位创造平原伏击战范例的八路军司令员,后来在反扫荡中被日军包围,与副司令员同时牺牲。他的名字叫赵义京。
赵义京,出生于1914年,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时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他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战爆发后,赵义京随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初任师部通讯队长,后任师部作战参谋、作战科长。1938年8月,129师在衡水、武邑、枣强一带收编武装建立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赵义京被派去任参谋长。
后来,赵义京相继担任了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的副司令员、司令员。有一次,赵义京率分区武装会同军区第25团,埋伏于武邑、衡水间的苏正、苏义地区。次日凌晨,日军衡水敌川井大队100余人来犯。
敌进人伏击圈即遭到八路军猛烈打击,还未醒悟过来,即被全歼。整个战斗仅用9分钟时间便告结束,缴获一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被129师评价为“平原地区伏击战的范例”,受到八路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区在武邑县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与会人员共计200余人,突然遭到2000多日军的合围。与会人员虽两次转移,但仍未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赵义京命熟悉地形的枣北县副大队长张静、教导员张祥甫及分区警卫连两个排在前面开路,一个警卫排断后,其他人员在中间,向西南方向突围。前锋两个排和部分干部冲出后,敌人将突破口堵死。
赵义京又重整队伍分组朝不同方向突围,这时遇到了日军骑兵,当即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赵义京冲进敌群,从敌人手里夺过了一把东洋刀,一口气连砍了六七个日军,但自己也被刺伤。这时,敌人的机枪响了,赵义京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陈耀元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后来,第5军分区为赵义京、陈耀元两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将枣北县改名为赵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