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的武则天
迪丽瓦拉
2025-07-15 05:03:10
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副其实的女皇,而在俄罗斯历史上女皇却不止一人,但与彼得大帝一样被尊称为“大帝”的女皇则只有一个, 她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亚,生于普鲁士王国境内的一个小公国,虽然她贵为公主,却因为父亲的敬业与母亲的失职而获得了一个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童年。

更为幸运的是,她在十三岁时被俄罗斯的叶丽萨维塔女 皇选为未来的儿媳妇,也就是皇储彼得三世的王妃。

从普鲁士来到俄罗斯的索菲亚有了一个新名字——叶卡捷琳娜,也开始了作为王妃的美丽新生活。美中不足的是,彼得三世对叶卡捷琳娜并不感冒,一是因为叶卡捷琳娜并非第一眼美女,二是因为彼得早已心有所属。

彼得的心上人是叶丽萨维塔女皇身边的侍女,他对此毫不隐讳,和未婚妻一见面就摊了牌。叶卡捷琳娜既然日后能成为女皇,自然也不是受气的主儿,她很快也有了自己的情人。

叶卡捷琳娜的第二个情人是年轻帅气的波尼亚托夫斯塞伯爵,两个人 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每天晚上都要亲密幽会。开始时是叶卡捷琳娜女扮男装前往伯爵下榻之处密会情郎,后来见彼得三世对此毫不在乎,就变成了伯爵进宫入室直接到叶卡捷琳娜的凤床上求欢作乐了。

时间一长,彼得三世的脸上终于挂不住了,他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亲自带人捆住了兴冲冲前来幽会叶卡捷琳娜的伯爵,并将他单独带到一个密室审问,准备给他定一个图谋行刺的罪名然后将其流放边疆。

消息很快传到了叶卡捷琳娜那里,她临危不乱,当即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但极为明智的决定——派人请来了彼得三世的情人沃伦佐娃。

最后,俄罗斯皇宫的这场风流公案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两对情人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干涉谁,各享鱼水之欢。

但故事至此还远远没有结束。

叶卡捷琳娜和彼得之间虽然没有爱情,但还是在叶丽萨维塔女皇的督促下生下了一个孩子,有传言说这个名叫保罗的男孩是叶卡捷琳娜和她的第一个情人的私生子,但保罗长大后几乎和彼得一模一样,这个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保罗出生时彼得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反应,这应该也可以证明他是彼得的亲生儿子。

1758年,叶卡捷琳娜生下了女儿安娜。和保罗的出生相比,彼得对于安娜的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公开宣称自己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叶卡捷琳娜和谁的野种,更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

同时,他对叶卡捷琳娜动辄冷眼相对,恶语相加。叶卡捷琳娜当时全部身心都在她和伯爵的爱情结晶上,根本没去理会丈夫的无礼举动。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彼得贵为皇储,为什么不废掉叶卡捷琳娜的王妃之位呢?原因有三:

其一,王妃的废立权在叶丽萨维塔女皇手中;

其二,叶卡捷琳娜已经为皇室生下了继承人小保罗,女皇无意将其废掉;

第三,大臣们有的支持彼得,有的支持叶卡捷琳娜,而且叶卡捷琳娜略占上风。

令叶卡捷琳娜非常伤心的是,尽管她全心全意地关爱着伯爵给她带来的女儿安娜,体质虚弱的安娜还是在几个月后夭折了。彼得当然不会安慰她,相反变本加厉地刺激她,攻击她。

心中有底的叶卡捷琳娜自然也不肯示弱,她把失去女儿的痛苦化作反击的力量,和彼得展开了一轮轮的交锋,夫妻之间矛盾越来越激烈,渐成白热化的状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叶丽萨维塔女皇因病驾崩了,皇储彼得继位成为俄罗斯帝国第七个皇帝,史称彼得三世。

按理说,丈夫登基最高兴的应该是妻子,但是,叶卡捷琳娜却是最紧张的人,因为她和彼得三世不是一般的两口子,而是同床异梦、名为夫妻实为敌人的两口子。

面对坐上皇位的彼得,叶卡捷琳娜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逆来顺受, 被所谓的丈夫废掉,继而被打入地狱;要么联合支持自己的大臣发动政变,和丈夫拼个鱼死网破。叶卡捷琳娜不是坐以待毙的弱女子,她最终的选择不会是前者,只能是后者。

与此同时,彼得三世在如何对待叶卡捷琳娜这个问题上也陷入了矛盾,因为他虽然讨厌憎恨叶卡捷琳娜,却不想让儿子保罗失去母亲。

正当彼得三世思前想后、犹豫不定、不知该做出怎样的抉择时,他的手下逮捕了一名受叶卡捷琳娜之命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叶卡捷琳娜一派的政变阴谋暴露了。

叶卡捷琳娜一不做二不休,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决定提前动手,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和支持她的军人大臣们发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自己登基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第四位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变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她的石榴裙为她吸引了比彼得三世更多的拥护;

另一个是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搞得国家国库空虚、军备松弛,引起了上层贵族和下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促进了商贸繁荣,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了国家机器。

她公开宣称:“如果俄罗斯想要获得自身民众和周围邻国的尊重,俄罗斯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政变还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带来了另一个收获——她最著名的情人波将金。顺便说一下,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并没有忘记波尼亚托夫斯基伯爵,她登上皇位后凭借俄罗斯的强大实力把伯爵推上了波兰国王的宝座。

在波将金等文臣武将的衷心拥护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创造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第一次是由彼得大帝创造的)。在发展经济、加强国防的同时,她兴办各类学校,支持文艺创作,追求文明进步,不仅与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运动主将交往密切,还曾经慷慨资助过狄德罗。

她在位期间,俄罗斯击败了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开辟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把俄罗斯的国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法国还要大。

但叶卡捷琳娜二世过于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逐步加深了贵族和农民农奴之间的矛盾,以至于普加乔夫假冒已死的彼得三世之名发动了轰动一 时的农民起义。

叶卡捷琳娜二世虽然成功镇压了普加乔夫起义,但这次起义还是对她内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从这一年起,她再也不让情人波将金离开她的身边了。

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已经获封为公爵的波将金悄悄在教堂举行了婚礼,正如她的婆母叶丽萨维塔女皇当初所做的一样,但关于此事, 研究者们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证据。

不管怎么说,自1774年起,俄罗斯政坛上出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她的波将金公爵共同主政的局面,和一千一百年前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二 圣”几无二致,所不同的是,波将金有着强烈的吃软饭的性质。

十七年后,波将金公爵不幸病逝,叶卡捷琳娜二世随后也病倒了,四年后与世长辞,不甘心地把她庞大而强大的俄罗斯帝国抛在了身后。

之所以说她不甘心,是因为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让历史震颤的话语——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但她这个愿望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尽管她贵为至高无上的女皇、大帝,最终也战胜不了生命的生死轮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作者:林淼 说到姜子牙封神,在我国民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一方面,姜子牙当时总共封了365位正神,...
原创 原...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领导者身边有一个智慧过人的谋臣。周武王身边...
原创 原... 引言 “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唐代诗人郑愚曾在《醉题广州...
老字号英雄钢笔背后竟蕴含工业遗... 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仅是见证和承载中国工业化...
原创 黄...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了,而且黄巢的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黄巢何许人也?黄巢从小到大就有钱,也参加过科...
原创 北... 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朝代,不过现如今被人们所熟知的王朝却非常少,唐朝、宋朝、秦朝,...
原创 塔... 文| 香洁知识局 编辑| 香洁知识局 塔希尔王朝 塔希尔王朝由公元9世纪初期的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塔...
原创 叶... 1940年6月27日,午夜的时候,新四军的纵队司令员叶飞刚刚睡下,值班参谋就将其叫醒了,说是有一位女...
原创 哥... 2015年4月10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有两百余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为逝者——溥...
“洋女婿”走进长影制片厂 观中...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来自英国的友人M...
原创 从...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当年明月介绍了明末五大猛人,第一是洪承畴,第二是曹文诏,第三是左良玉,第四...
原创 南... 南宋被被蒙古攻打50年,竟然没想出什么办法可以应对? 南宋被被蒙古攻打50年,竟然没想出什么办法可以...
原创 原... 公元418年,司马家族最后的坚持东晋王朝灭亡,一个叫刘裕的人取代了晋王朝,建立起宋政权。 从历史的角...
原创 吴... 公元221年,刚称帝没几天的刘备就举全国之力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进攻东吴。这是蜀汉建立后和东吴的第一...
最窝囊的皇帝排行榜:宋朝皇帝夺... 皇帝这个称呼,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
原创 原... 慈禧是大清末期的实际掌权者,但是清朝是有皇帝的,所以皇帝和慈禧之间就会有冲突,很著名的“珍妃井”就是...
原创 三... 文|历史追不停 三国中最被贬低的一位皇帝,在位41年,却被后人误解为傻瓜。 我国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
原创 曹... 曹操这个人可以说一生中是生性多疑,并且在看人的角度上也是非常刁钻的。三国中,刘备会用人,曹操会看人这...
原创 高... 公元249年,一个晴天霹雳般响彻了整个魏国的天空,魏国大臣司马懿趁着大将军曹爽陪皇帝去高平陵祭祖的时...
原创 为... 为何无人拍元朝历史剧,而清宫戏却泛滥?不是不拍,而是根本无法拍 现在古代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在拍以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