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4年周恩来会见李政道,江青与其起争执,毛主席:我赞成李政道
迪丽瓦拉
2025-07-15 12:33:44
0

“中国必须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这才是中国站起来后避免再次摔倒的关键。”

面对江青的发难,李政道慷慨陈词的说道。

1974年,随着中美关系的破冰,奉命出国学习原子弹技术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带着妻子一起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本来这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却在却在共商国策的过程中和江青发生了辩驳,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肯让步。

那么江青到底主张的是什么呢,以至于她和李政道的意见相左那么大呢?难道就没有什么两全之策,二者同时发展呢?

忧国走向,直言不讳进良言

中美建交后,大批滞留在海外的游子都不约而同的向祖国表达了想要回来的意愿,李政道夫妻就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彼时,求贤若渴的周恩来在得知近日炙手可热的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想要回来的消息时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不住的说道:

“好!好!”

因此,为了表现出对他的看重,周总理破例在人民大会堂西厅以最高规格亲自接待了他和他的夫人并为他们接风洗尘。

彼时,李政道和周恩来,一个是声名鹊起的物理学家,一个是身居高位的中央领导人之一,在回国之前,李政道事先给中央写了一封有关于祖国一些建议的信。因此,二人在经过简单的颔首示意后就直接切入了如何发展中国的科技和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

因为他们清晰的知道,对于刚经过28年浴血奋战的新中国来说,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就是政治统顺,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工程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必须打开国门,尽快与世界接轨,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现在是一个拼科技的时代,或许现在还是初具雏形,但是在未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要靠科技来决定的。现在,我们就已经落后西方一大截了,如果这一切的设想在不远的将来成真,中国是不是会再次陷入群狼环伺的境地。

在基于这样考虑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还特意安排了吴有训、华罗庚等一众科学家偕同陪见。期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争论的最激烈的就是江青和李振道。

江青认为,要想体现一个国家如何的繁荣昌盛,第一步当是文化接轨,海纳百川,在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又不断引进新文化,而这也恰恰符合我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适逢这个时候,一种优雅的美—芭蕾舞风靡全球,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谁都不会真正的告诉你如何去发展科学技术,一定会藏着掖着,更是举出了美国扣押钱学森千方百计阻止钱学森回国的无耻行径,比起科学技术,人文艺术芭蕾反而更容易被倾囊尽授。

李振道则认为,发展科学技术刻不容缓,中国必须尽快铸就一把护国之盾,只有在确保国防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能腾出余力来发展人文艺术,浇灌华夏这朵盛世之花,不能因为高山难越而不去越,因为不但会永远存在,更是会不断壮大,此举不可取。

江青眼见李振道人如其名振振有词的与她争论不休,心下大为气恼的说:

“那又从哪里去引进科技人才呢,只凭一两个人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江青的这番说辞,李振道不置可否的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芭蕾都可以从小培养,科技人才为什么不能呢?”

“那是因为芭蕾对于天赋和骨龄有着严苛的要求。”李政道对江青说道。

“那我们可以按照选拔芭蕾的要求选拔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去学习科学技术啊!”李政道面对江青的一再推辞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好脾气的笑了笑后将他想好的话说了出来。

接连被怼的江青气的瑟瑟发抖,当即就沉下了脸色,一句话也不说。

一时间本来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化为乌有,充斥着剑拔弩张的意味,周恩来忙不迭的打着圆场以和谐气氛。周恩来告诉李振道他之前写给中央的信已经收到了,并且已经被转达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对你的提议很是赞赏,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搞,但是有关于基础科学的一些逻辑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还是需要李先生去细致的补充一下。”

得到认可的的李振道备受鼓舞,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把《关于基础科学和科学的补充说明》通宵达旦的给写了出来,不久后就得到了毛主席的约见,而他的这一想法也在不久后得以实现。

刚一见面就问道:

“李先生,我听说你之前和江青闹了点不愉快是吗?”

尚沉浸在科大少年班即将落成的消息中的李政道被毛主席的突然发问一下子给整懵了,面带疑惑的看向毛主席。在反应过来之后,李政道歉意的冲着毛主席笑了笑后,说道:“主席,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

听了李政道说的话后,毛主席朗声笑着对李政道说他已经听江青说过了,并且有不同的看法,说完就拿出硬币让李政道看。

“李先生,你且看这枚硬币,然后告诉我你看出了什么?”

“主席,这枚硬币除了有正面和反面,且两面的设计不同,也没看出别的什么啊?”仔细端详半天硬币的李政道不解的看向毛主席。

“你和江青的看法不就是这硬币的正反两面吗?一面科学,一面人文啊。”毛主席拍了拍李政道的肩膀后面带微笑的对李政道说。

明白过来毛主席深意的李政道不由在心里暗暗佩服毛主席的英明高见。

英才荟萃,科大少年班成立

1978年3月,在李政道的大力倡导和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的支持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符合要求的神童,力主在那个科技人才严重断档的特殊年代,打造出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队伍。

“你们是祖国新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科大少年班成立不久,时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的严济慈满含热泪的对着少年班的芊芊学子说,之后为了勉励他们更是就这句话进行题词,至今,合肥市档案馆内还馆藏着这幅珍贵题词的影印词。

为了更好的培养这些天赋异禀的少年,科大少年班更是在培养方式上做出了创新。采用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的方式将课程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产生迫切探索的需求,使他们尽早进入科研一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

之后,提议创办科大少年班的李政道更是每每有闲暇时间都会来到少年班对师生进行亲切的访谈,考较这些少年的学习情况。之后为了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程度深一步研究的需求,更是在1979年的四月从美国给他们带回18本有关科技方面的书籍,并会不断的嘱咐学生们不要盲目的选择专业,要切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哪里确缺人就把自己定位在哪里,照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我就是块砖,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

这时,可能有些人心里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些选拔出来的少年在经过一番有针对性的学习后真的能够填补人才的缺失,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各尽其能吗?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呢?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这一点,李振道早在2005年就在他所撰写的《少年班的建立与思考》一文中明确提出,关于学习不但要学思结合,更要注重劳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在早期的科大少年班中,一度流传着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概就是当时有个新老师到少年班任教的时候,只一堂课就被少年班学生们的聪明震惊的不知所语,其中尤以一位名叫林沐的学生最为出众,即便是在多年后也依然能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那堂课中,他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认为科学家之间的共性是什么,我们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需不需要丢掉被我们称为封建落后的东方文化呢?

在他提出这个问题后,其他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说需要,不需要之类的,只有这个名叫林沐的少年说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辅相成,中西合璧的惊人一语。

之后,他又就着他的这一观点展开了论述,并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西方自然科学和东方传统文化的最强联合就是科学家之间存在的共性,互勉,共同进步,并且大言不惭的说,中国现就有一项科技是西方远远不能及的。

他说,之前李政道李教授来学校访谈的时候曾经用一个小故事来告诫我们不要让千古绝唱成绝响,中华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就是历史和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计算机方面虽然比较先进,但是中国在计算机方面其实是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先进的,因为中国的算盘就是最古老的计算机。

他的这一番言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这个老师更是不住的感慨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种种事实均证明,在当时李振道提议论并倡导成立科大少年班的是一个很英明的决定,此举不但很好的缓解了当时人才稀缺的压力,更是为之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不止是只有科大少年班这一深谋远虑的倡议,更是筹资打造了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等仪器为中国科学界开展物理实验提供了条件。

此外,他还在中国物理学界举棋不定的时候提出了BEPC方案,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为了助力中国科研,他更是拿出了毕生积蓄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机构,并绞尽脑汁的为中国学生不断的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CUSPEA就是他在这一期间推出的。

“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衷心祝愿祖国的高能高能物理事业蒸蒸日上。”

2021年10月10日,已是93岁高龄的他仍然牵挂着祖国的繁荣和昌盛,真诚的期盼着我们的祖国在高能物理事业中能够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征程。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这不仅仅是毛主席对当年那些风华绝代的人才的赞誉,更是饱含着对我们新一代中国少年的期望,因为我们每一代中国少年都会有自己将要完成的使命,我们必须刻苦钻研,立志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9年 1月2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设...
原创 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打仗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冷兵器,什么刀枪剑戟十八般武器。但是火药也是中国发明的,属于中...
原创 岳...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无论每个人心目中的名将都有谁,我们都不会忘记一个:武穆岳飞。岳飞之死一直是后人...
原创 如... 如果唐玄宗早点死,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这个说法将历史大事件简单归结为个人因素,过于粗暴且肤浅。事...
原创 美...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为我们熟知,他...
原创 原... 正所谓“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家里好端端的妻子突然被别人抢走了,换谁都忍不了吧,但在我国唐朝时期,有...
原创 原... 在中国,提起杨家将可谓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评书、戏剧或是影视中,关于杨家将忠义英勇的故事数不胜数,你...
原创 成... 铁木真,世界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一步步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被尊称“成吉思汗”。铁木真...
原创 原... 清朝宫廷有不少迷案,孝庄下嫁多尔衮便是其中著之一。 孝庄,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贵族博尔济吉特氏...
原创 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要说大家最喜欢的三国时期的谋士,那么首选肯定是蜀国的...
原创 原... 众所周知,唐朝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朝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繁荣,特别是在李治...
原创 曹...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
原创 史...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阶级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贵族才能坐在统治阶级的位置上,一般人能考取功名当个大臣就已经...
“郧县人”写进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许应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章节提及“郧...
原创 朱...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评...
原创 韩... 自古以来,旧朝的破灭与新朝的建立总避免不了激烈的战争,而每当乱世结束,总有一些传奇名将的事迹会被永久...
原创 1... 资料来源:《毛泽东与一位普通铁匠四十年的兄弟情谊》——世纪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爱戴,...
原创 原...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结束一共存在了276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由康熙、雍...
原创 原... 导读:潘安本名叫潘岳,是河南中牟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帅哥。他不仅“帅呆了”,而且文采甚佳,还玩得一手...
原创 原... 一说起雍正大家可能想到的是他那严肃的面庞,上位者的感觉油然而发。九子夺嫡的故事相比大家每个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