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英宗九岁登基,为何明朝没有亲王再发动一次靖难之役?
迪丽瓦拉
2025-07-15 19:02:26
0

前言:大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年仅37岁的皇帝朱瞻基驾崩,是为明宣宗。身后只留下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和8岁的皇子朱祁钰。主少国疑,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大忌,特别是在明朝有以叔夺侄位的靖难之役

“珠玉在前”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朝廷的最高统治者都做了哪些布置,从而避免了悲剧的第二次发生呢?今天笔者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宣宗遗命

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对于当时已经年近三旬的朱瞻基来说,这个儿子的出生解了他最为在意的子嗣之忧。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才刚过百天的朱祁镇就被册为皇太子。而且为了一劳永逸,朱瞻基不惜废除原配胡氏的皇后位分,将皇太子生母贵妃孙氏册为皇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朱祁镇嫡长子的名分将不再可能受到任何挑战,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宣德十年正旦大朝会,朱瞻基已经病重不起。他免除了正旦贺礼,但是却并没有忘记让百官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正月初三日,弥留之际的朱瞻基立下遗诏,命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大行皇帝遗诏,是新君即位的最大法理依据。

宣德十年正月乙亥,上崩,遗诏天下,诏曰:...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养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与恭让章皇后

二、太皇太后坐镇

朱瞻基驾崩后,他的母后张太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由于朱瞻基是自其祖父朱棣篡位以来,第一个去世之时皇太子在身边的皇帝,因此一切丧葬制度都需要重新制定。(此前太宗朱棣在军中驾崩,当时的皇太子朱高炽人在北京。而仁宗朱高炽驾崩的时候,当时的皇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

从正月初三日大行皇帝宾天,到正月出十日皇太子登基,中间只隔了七天,估计是借鉴了当初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七日后登基的流程。

青年朱祁镇

但是毕竟太子年幼,太皇太后张氏除了大行皇帝之外,还有一个亲生儿子襄王朱瞻墡。而且襄王素有”贤王“的美誉,当年宣宗平定汉王之乱的时候还做过监国。因此宫中群议汹汹,人心不定。对此太皇太后做出果断决定,召文武重臣到乾清宫中当面确立朱祁镇为新皇帝,人心就此安定。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张太皇太后绝对是个传奇人物,当年靖难的时候她就帮着夫君世子朱高炽一起坚守北京。当夫君成为皇太子后,又是她尽力于孝道,小心翼翼地弥补着强势公公朱棣因太子肥胖而产生的恶感。因此宣宗在遗诏之中才会阐明国家重事,必须请示太皇太后之后才能施行。而太皇太后也没有辜负儿子的期望,在她辅政的八年时间确实把朝政管理地井井有条。

仁宗昭皇帝与诚孝昭皇后

三、强藩已除

最最关键的是,在宣宗自己执政的这十一年中,所有能够威胁到皇权的藩王或杀或贬,藩王们的护卫官军基本都被裁撤完毕,就是想效仿当年的燕王,手上也没有了资本。

宣德元年八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宣宗御驾亲征,迅速将其扑灭。宣德二年二月,兔死狐悲的赵王朱高燧主动上交赵王府护卫官军。四月,晋王朱济熿被指与汉王合谋。晋王本人被废为庶人,晋王府护卫官军则被一并削除。

汉王朱高煦

此后的数年时间内,面对朝廷给予的强大压力,秦王、楚王、蜀王、肃王等实力强大的太祖系亲王纷纷主动上交护卫。困扰明初数十年的藩王问题,在明宣宗手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至于宣宗的弟弟们,包括襄王在内就藩时朝廷并没有给他们护卫官军,因此就算是襄王想造反,那也是有心无力。直到二十多年之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之后,才感念襄王的恩义,特旨设立襄府护卫。

(天顺元年五月)壬午,设襄阳护卫指挥使司。改群牧所为中千户所,摘襄阳卫左所、安陆卫右所,全伍隶焉。(《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

结语:宣宗去世之后虽然皇太子幼弱,之所以没有发生第二次“靖难之役”,原因在于内而有太皇太后强力坐镇辅政。外而有宣宗当年的强力削藩,使得各路藩王有心无力。真真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至于权臣专权,武将跋扈,在大明统治稳定的时期是没有其存在的温床的。

参考资料:《明史》、《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令... “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美国的空气更是比国内的香甜”正是出自美国留学生之口! 崇日、崇美、短短10年...
原创 浅... 前言 沃尔特·德·考文特是14世纪的苏格兰传教士,现如今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他的出生日期,他的家庭或...
原创 赵... 谁没事去屠杀功臣呢?刘邦也没杀功臣啊,朱元璋杀,也不至于屠杀吧? 你以为杀功臣很容易?一个弄不好就被...
原创 皮... 鏖战太行战友情深 1943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对侵占河南林县县城及其以南地区的伪军发动攻势,...
原创 公... 小时候,刘邦和卢绾常常一起在村子里奔跑嬉戏,他们像是一对难分难舍的兄弟,相互之间的默契在他们成长的过...
原创 井... 1928年4月28日,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大的革命领...
原创 为... 人类文明已经有着数千年历史了,期间无数个灿烂的文明孕育而生,按照历史学来说,延续一个民族的基本条件,...
原创 东...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只有当我们拨开迷雾,才能窥见真实的面貌。东周的开端,一直是中国历史...
原创 郑...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
原创 延...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延安整风运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场始于1942年的运动,不仅深刻影响...
原创 贵...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封建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朝代更迭易主都意味着杀戮,一些皇帝的后代为了躲...
原创 他... 说起东野的一位悍将胡奇才,他的故事可真是戏剧化得很。人家打仗赢了,通常都是升官加薪,领导拍拍肩膀,说...
原创 史... 这也是一种投降派与主战派的争论,也是民众生命与民族大义的争论。小编在这里觉得,是否投降,一切根据历史...
原创 麒... 麒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麒麟的雄性为麒,雌性为麟,故而得名麒麟。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诸...
原创 李... 陈赓大将和粟裕大将是我最钦慕的两员战将,尤其是陈赓大将真是精彩非凡,干过特科、救过校长、带出来将星云...
文化中国行: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 天津北方网讯:在保护中传承创新文博文化,这个周末,北疆博物院110周年特展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宣字款龙纹三足炉工艺与文化意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铜炉作为祭祀、焚香及取暖的重要器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以其精湛的铸...
原创 招... 在梁山泊的波澜壮阔中,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命运如同洪流中的波涛,或起或落,最终汇聚成历史的长河。他们之中...
原创 张... 道家思想最初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发扬光大的,但最初在秦朝时期社会中并没有"道"这个名字相关的表述,一直...
原创 拒... 说到丘吉尔,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立马想到了二战的时候,丘吉尔在战场上叼着雪茄,淡定指挥英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