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英宗九岁登基,为何明朝没有亲王再发动一次靖难之役?
迪丽瓦拉
2025-07-15 19:02:26
0

前言:大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年仅37岁的皇帝朱瞻基驾崩,是为明宣宗。身后只留下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和8岁的皇子朱祁钰。主少国疑,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大忌,特别是在明朝有以叔夺侄位的靖难之役

“珠玉在前”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朝廷的最高统治者都做了哪些布置,从而避免了悲剧的第二次发生呢?今天笔者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宣宗遗命

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对于当时已经年近三旬的朱瞻基来说,这个儿子的出生解了他最为在意的子嗣之忧。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才刚过百天的朱祁镇就被册为皇太子。而且为了一劳永逸,朱瞻基不惜废除原配胡氏的皇后位分,将皇太子生母贵妃孙氏册为皇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朱祁镇嫡长子的名分将不再可能受到任何挑战,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宣德十年正旦大朝会,朱瞻基已经病重不起。他免除了正旦贺礼,但是却并没有忘记让百官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正月初三日,弥留之际的朱瞻基立下遗诏,命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大行皇帝遗诏,是新君即位的最大法理依据。

宣德十年正月乙亥,上崩,遗诏天下,诏曰:...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养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与恭让章皇后

二、太皇太后坐镇

朱瞻基驾崩后,他的母后张太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由于朱瞻基是自其祖父朱棣篡位以来,第一个去世之时皇太子在身边的皇帝,因此一切丧葬制度都需要重新制定。(此前太宗朱棣在军中驾崩,当时的皇太子朱高炽人在北京。而仁宗朱高炽驾崩的时候,当时的皇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

从正月初三日大行皇帝宾天,到正月出十日皇太子登基,中间只隔了七天,估计是借鉴了当初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七日后登基的流程。

青年朱祁镇

但是毕竟太子年幼,太皇太后张氏除了大行皇帝之外,还有一个亲生儿子襄王朱瞻墡。而且襄王素有”贤王“的美誉,当年宣宗平定汉王之乱的时候还做过监国。因此宫中群议汹汹,人心不定。对此太皇太后做出果断决定,召文武重臣到乾清宫中当面确立朱祁镇为新皇帝,人心就此安定。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张太皇太后绝对是个传奇人物,当年靖难的时候她就帮着夫君世子朱高炽一起坚守北京。当夫君成为皇太子后,又是她尽力于孝道,小心翼翼地弥补着强势公公朱棣因太子肥胖而产生的恶感。因此宣宗在遗诏之中才会阐明国家重事,必须请示太皇太后之后才能施行。而太皇太后也没有辜负儿子的期望,在她辅政的八年时间确实把朝政管理地井井有条。

仁宗昭皇帝与诚孝昭皇后

三、强藩已除

最最关键的是,在宣宗自己执政的这十一年中,所有能够威胁到皇权的藩王或杀或贬,藩王们的护卫官军基本都被裁撤完毕,就是想效仿当年的燕王,手上也没有了资本。

宣德元年八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宣宗御驾亲征,迅速将其扑灭。宣德二年二月,兔死狐悲的赵王朱高燧主动上交赵王府护卫官军。四月,晋王朱济熿被指与汉王合谋。晋王本人被废为庶人,晋王府护卫官军则被一并削除。

汉王朱高煦

此后的数年时间内,面对朝廷给予的强大压力,秦王、楚王、蜀王、肃王等实力强大的太祖系亲王纷纷主动上交护卫。困扰明初数十年的藩王问题,在明宣宗手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至于宣宗的弟弟们,包括襄王在内就藩时朝廷并没有给他们护卫官军,因此就算是襄王想造反,那也是有心无力。直到二十多年之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之后,才感念襄王的恩义,特旨设立襄府护卫。

(天顺元年五月)壬午,设襄阳护卫指挥使司。改群牧所为中千户所,摘襄阳卫左所、安陆卫右所,全伍隶焉。(《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

结语:宣宗去世之后虽然皇太子幼弱,之所以没有发生第二次“靖难之役”,原因在于内而有太皇太后强力坐镇辅政。外而有宣宗当年的强力削藩,使得各路藩王有心无力。真真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至于权臣专权,武将跋扈,在大明统治稳定的时期是没有其存在的温床的。

参考资料:《明史》、《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三国时代,有一位谋士,他的名字虽然不如郭嘉、法正等人响亮,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占据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位...
原创 郭...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历史舞台上闪耀着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传奇人物。他们各自手下的猛将更是数不胜数,如...
原创 中... 故事发生在唐朝贞元年间(785—805)。 南海人崔炜是个“官二代”,不事家产,喜欢行侠仗义。父亲去...
原创 两... 门阀指的是那些世代显赫、家族背景深厚的贵族。门第的观念早在东汉时期便已萌芽,那时,许多大官僚和名士的...
原创 慈... 在皇宫中侍奉帝王或皇后的人,虽然享有比普通奴才更高的地位,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其实他们的处境也充满了...
原创 大... 前言: 在深宫之中,若皇后失宠,往往下场悲惨且令人惋惜。然而,这位大清的皇后却与众不同,活成了“飒”...
原创 刘...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去世于公元234年,享年53岁,是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之一。他以卓越的智...
原创 刘... 刘备之所以在实力上无法与曹操媲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缺乏能够匹敌的猛将。事实上,刘备曾有多次机会留...
原创 诸...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谋较量,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家长里短的谈资,甚至在日韩及越南等国也同样引人...
原创 串... 前几天,桃花石杂谈详细介绍了沙陀部如何建立北汉以及其历史背景。我们提到北汉在公元979年被宋朝征服,...
原创 为...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的长期对峙终于在长平展开了决定性战役。赵国的主将赵括带领45万大军全力出击,...
原创 东...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其中西凉政权在这一时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西凉政...
原创 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明君之一,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不仅奠定了大唐的盛世基础,还使得国家在政...
原创 清... 宁古塔,这个在宫廷剧和朝代剧中常常被提到的地方,往往与犯有重罪但尚未判处死刑的人联系在一起。那些犯了...
原创 军... 在1958年,南京军区召开了一次扩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反教条”,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对此次大会进行了...
原创 东... 1、起源 东哥特人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他们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最初,东哥特人定居...
原创 三... 从小到大,我们在二三十年的岁月中,曾经是那些充满理想与激情、敢于挑战一切的热血青年,胸怀大志,立志要...
原创 董...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常让人感叹帝王之家的冷酷无情,然而事实上,也有一些皇帝以深情著称...
原创 “...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
原创 周... 周幽王在烽火台上举起了烽火,意图召集各路诸侯前来支援。然而,他的号令并没有引来任何兵马。最终,幽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