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布列斯特条约的背后,为新生的苏联赢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迪丽瓦拉
2025-07-15 21:33:08
0

从1914年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后者迫切希望结束这场罪恶的战争,他们无时无刻渴望着和平的到来。

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迫在眉睫之事。因为不结束战争,就不能巩固革命的胜利,也不可能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苏维埃政权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结束战争、缔结和约不断进行努力。而《布列斯特条约》正是这一努力之下的产物。

一、单方面的努力

1917年11月8日,新生的苏俄政权向美、英、法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大使发出照会,建议在适当时机签订停战协定,并对未来和平会议进行谈判。但协约国各国政府出于对苏维埃政权的敌视,因此根本没有理会这一建议。

两天后,苏俄政府开始通过中立国代表通知各同盟国,建议开始和平谈判。这一次,同盟国集团接受了苏俄的建议,尤其是德国想在东线签订和约后把军队调到西线,从而结束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

在上述情况下,苏俄只能单独同德、奥、保、土四国进行停战谈判。谈判于1917年11月20日在一个叫做布列斯特的城市举行,苏维埃代表团中除了苏俄红军外,还有左派的一些政府人士,以及几个转到革命方面来的旧军队将军和军官。经过多方的磋商,各方终于达成了共识,一份只有二十八天的短暂停火协定被正式签订。

短期停战协定签订后,苏俄代表团在12月9日的谈判中提出了不涉及领土和款项的和约建议。德国代表团一开始表示同意,但在后来又提出一个修正案,提出只有在所有交战国都同意的条件下,才能缔结一项不涉及领土和款项的和约。苏俄再度邀请协约国参加谈判,但后者仍然置之不理。

二十八天的和平转瞬即逝,德国代表团声明,由于协约国不参加谈判,德国集团认为已不再受苏维埃和平方案的约束了,不久关于战争是否结束的谈判被迫宣告终止。

当时的苏俄,国民经济因为战争遭到了巨大破坏。许多前线战场的士兵都纷纷自行返家,可以说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厌倦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旧军队已然瓦解,而新生军队还没有准备好继续作战的准备,两种气氛相互叠加,摆在苏俄面前的,就只能是尽快结束战争,保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二、激烈的讨论与博弈

是接受德国和约条件,还是继续同德国进行战争?在苏俄内部对此问题也发生了尖锐分歧。1918年1月8日,列宁在出席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上,提出了立即对德进行议和的提纲。

但是,与会的63人中只有15人赞同列宁的提纲。大部分参与者都寄希望于全欧社会主义革命,认为无有必要与德国缔结和约。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平不能导致社会变革,只有战争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即使新生政权被取代也在所不惜。

这种立即进行革命战争的主张在大会上获得了多数的支持。另外有16票支持——"停止战争,不签订和约"。在这种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列宁分析道:目前俄国提出革命战争口号,不是意味着一句空话和单纯的示威,就是意味着客观上陷入帝国主义分子给我们布置的圈套,因为帝国主义分子很想把我们这个力量暂时还很薄弱的国家拖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用最便宜的方法来摧毁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1月11日党中央召开会议,立即进行革命战争的观点遭到否决。但在表决关于"停止战争,不签订和约"的建议时,则有9人赞同,7人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决定提议表决"我们尽量拖延和约的签订"的建议。最终有12人赞同列宁的提议,仅有1人反对。

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讨论是否与德国签订合约这一问题时,一些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等其他阶级都均坚决反对和平谈判,只有当时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对这一建议表示支持。1918年1月14日在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以后,苏维埃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缔结和约一事的决议。

根据要求,1918年1月17日,各方决定在布列斯特继续进行谈判。动身之前,苏俄内部决定将谈判向后拖延,直到德国人提出最后通牒时为止,然后立即签订和约。

三、《布列斯特条约》的签订

抵达布列斯特后不久,苏俄与德国双方在签订和平协议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动:因为苏俄方面一直未能拿出解决方案,提出了"苏维埃俄国拒绝签订和约,准备停止战争,复员自己的军队。"的言论,使得德国代表团停止了双方的停战谈判。

令苏俄方面没有想到的是,德国军队从2月18日起对苏俄展开了全面进攻,德军一度将前线推进至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附近。新生的苏俄政权此时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下,一场大规模战争可能即将到来。

关键时刻,苏俄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极其尖锐的斗争终于同意了列宁的签订和约的决定。这是列宁路线第一次在中央的会议上得到多数。消息传到德国方面后,德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苛刻条件:苏俄必须退出原属沙俄帝国的波兰、波罗的海沿岸、芬兰、乌克兰等地,以上地区全部归属于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将沙皇俄国于俄土战争中占领的阿达罕、卡尔斯、巴统等地区归还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时还要缴付60亿卢布的赔款。

2月23日,苏俄中央举行特别会议。经过艰苦的斗争,以列宁为首的委员终于使中央委员会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了按德国条件签订《布列斯特条约》的建议。

次日深夜,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终于一致整合了多方意见,同意苏俄与德国共同签署《布列斯特条约》的决议。1918年3月3日,在西乌克兰布列斯特,两国代表正式签署了这一协议,苏德两国的战争宣布正式结束。

结语

《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后不久,1918年11月,德国在停战协议中,表示愿意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及其补充条约。11月13日,苏俄宣布也单方面废除此条约,关于领土与主权的一切要求也在4年后的《拉帕洛条约》中被放弃。

参考资料:

1.《苏联大百科全书》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

3.《苏联编年史1918》

4.《布列斯特:被遗忘的和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徐鹏举是明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勋臣,魏国公徐俌的孙子,也是中山王徐达的六世孙。正德十三年,他按照家族的...
原创 东... 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尽管有许多将领曾一度统兵过万,但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却并不多见。乱世之中,究...
原创 如... 一、汉祚是否将移? 袁宏在探讨“汉祚是否将移”这一问题时,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他在《后汉纪》中特别提到...
原创 朱... 在现代关于明朝的讨论中,经常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或读者认为明朝是一个全球性的帝国,甚至...
原创 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段经典记忆。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那些曾与自己并肩作战,...
原创 可... 在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清洗那些异姓诸侯王,其中梁王彭越便成为了目标。彭越因被指控谋反而被捕,最后判处...
原创 三... 在讨论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时,吕布无疑是第一无二的。然而,对于其他武将的排名却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马超...
原创 齐... 公元前279年,燕国的大军在乐毅的指挥下,终于向齐国发起了决定性的战争。这一刻的到来,燕国为此筹备了...
原创 原... 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然而最终却因关羽的失误丧失了这一重要的战略据点。那么,荆州的...
原创 二... 1975年,在中央政府的号召下,边远地区的开荒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年的四月,一群知青来到了位于...
原创 三... 欢迎阅读《三国中诸葛亮登台作法借东风,他靠什么借到东风?古人当真睿智》 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
原创 宰... 提到宰相这个角色,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份极其崇高的职位,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宰相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
原创 浅... 电视剧中的曹操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世人皆错看我曹孟德,今日错,明日错,何日不错?”这句话不禁让人深...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众多杰出人物展现了非凡的才智与勇气。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等人物成为了历...
原创 原... 在三国时期,假如关羽真投奔了曹操,那么他在曹营的排名可能轻松进入前十,但如果说他能成为曹营的第一号人...
原创 蜀... 在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中,浪花淘尽了无数英雄,而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关羽和张飞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位...
原创 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是文化瑰宝的象征,每一本都深刻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国演义》这一部作品在人们...
原创 原... 他被誉为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战神,连李牧也难以与之抗衡。如果没有这位英雄的出色表现,秦国根本不可能实现统...
原创 曹... 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凭借强大的兵力和掌控天子的名号,拥有指挥诸侯的权力。无论在气势上,曹操的实力都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操扫北征南,雄图一时,被誉为世之枭雄。曹操的最大优点在于他深思熟虑、善用谋略,并且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