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只用一招就制住公款吃喝这个“顽疾”
迪丽瓦拉
2025-07-16 04:33:05
0

公款吃喝,一直是干部队伍里的“顽疾”,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毕竟不是自己腰包里的钱,花起来不心疼。而且,公款吃喝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花样,“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等,都是公款吃喝的马甲。

也因此,公款吃喝这个问题,无论怎么狠抓,都屡禁不绝。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也曾为公款吃喝头疼过。那时候,国家很困难,干部们用公款大吃大喝,那就是在断百姓的生路,断国家发展的前途。

对此,毛主席如临大敌,多次在公共场合要求干部们管住嘴,避免产生舌尖上的腐败。为了抑制住这种不良风气,毛主席想出了一个绝招,一招就制住了“公款吃喝”的顽疾,并且百试百灵。

那么,这是什么“独家秘笈”呢?

毛主席和公款吃喝的“斗争”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节俭的领袖,生平最痛恨的行为之一就是铺张浪费,生活作风奢侈。

就从饮食习惯这一块儿来说,他老人家从不用象牙筷,用的都是竹筷、木筷。他的饭桌上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都是一些家常小炒。

按说,身为国家领袖,毛主席山珍海味都是吃得的,但他当了领导人之后,却从未在饮食上搞特殊。一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汤,再加一个半荤半素,就是他的日常餐食,从来没变过。

平时吃饭的时候,毛主席也不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一颗饭粒掉到桌子上,他也会捡起来吃掉。

厉行节俭,生活朴素,这是毛主席刻在骨子里的优秀习惯。无论是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坚决反对干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在饮食上大搞特殊化。

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就发现了干部队伍中有大吃大喝的苗头。至此,他正式开启了和“公款吃喝”的斗争。

1948年的晋绥干部会议上,毛主席明确地提出要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大家注意,这个时候,毛主席的措辞还是很委婉、温和的。他希望那些违反纪律的干部悬崖勒马,但有些人却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条件变好了一点,革命形势也随之变化。和平的环境,让一些干部产生了懈怠,认为现在是该“享福”的时候了。于是,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现象在干部队伍里疯狂滋长。

这股不良风气,甚至不知死活地撞到了毛主席面前。

1950年2月,毛主席结束了苏联的访问行程,顺路考察了一下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几处工业基地。

哈尔滨的领导得知毛主席要来,热情地准备了一大桌子精美菜肴。

本以为毛主席会高高兴兴地大吃一顿,但自从上了饭桌后,他的脸就阴沉沉的,看得在座的人心里直打鼓。

顶着全场人的紧张目光,毛主席伸出筷子,却并没有伸向那些大鱼大肉,只是夹了一点蔬菜,就着米饭吃了一小碗。那些装盘精美的菜肴,他一口没吃。

哈尔滨的领导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果然,宴席一结束,毛主席就对哈尔滨的领导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

毛主席的语气称得上温和,但负责宴请的领导还是后背一凉,冷汗涔涔,知道自己踩了雷区。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工作人员,又笑着说:“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嘛!”

点到为止的敲打之后,毛主席又赶到沈阳。他没想到的是,沈阳的招待宴席更奢侈,更夸张。

这下好了,毛主席连米饭都不吃了。他喝了一点葡萄酒,象征性地吃了一点青菜,就放下筷子,点燃一根烟,抽了起来。

烟雾缭绕中,隐约可见毛主席阴沉的脸色。熟悉他的人就知道,此时的他已经气到了极致,连话都不想说。现场气氛尴尬中又透着紧绷,再美味的菜肴,此时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一场招待宴,在沉重的气氛中匆匆结束。毛主席闭着眼平复了一下情绪,才对沈阳市的领导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说到“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时,毛主席加重了语气,脸上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神色。

“如果你们一层一层地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会有什么影响?”掷地有声的询问,让沈阳的领导们哑口无言。

  1. 毛主席就怒气冲冲地在领导干部会议上大肆批评了这种奢侈的公款吃喝行为。

1953年,受毛主席指示,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著名的“三反运动”,再次向公款吃喝挥起镰刀。

这里的“三反”,指的是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随着“三反”运动的开展,这些污浊之气得到了很大的遏制,党内风气为之一清。

1956年,毛主席又再次提出“勤俭建国、反对浪费”的方针,把干部队伍中“禁止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规则,推行到全国,将其作为一项治国举措。

铺天盖地地宣传,当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光靠政策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官场上永远不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所以,除了在政策上下狠功夫之外,对于公款吃喝这个“顽疾”,毛主席还有一个绝招。

这个绝招用起来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但每次都是一招就灵,是毛主席的“秘密武器。”

这个绝招是什么呢?

管住公款吃喝的馋嘴

古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了。

放到公款吃喝这个主题上,就是你自己都管不住嘴,也管不住公款吃喝的毛病,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清廉节俭呢?

所以,毛主席制住公款吃喝“顽疾”的大招只有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之前说过,毛主席的饮食习惯很节俭,四菜一汤是标准配置。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家里吃饭,只有外出公干,来不及吃饭时,才会去饭馆吃饭。

当然,吃的也不是昂贵的菜品,就是家常菜,有时候是特色小吃。

北京新街口的西安饭馆,毛主席就去过好几次,每次去都是吃的羊肉泡馍。山珍海味?豪华大餐?不存在的!

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回忆,毛主席有一条铁律:他自己,包括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允许占公家的便宜。

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吴连登就清楚地记得,毛主席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在中南海办公时,他居然每个月都会给中南海缴纳房租和水电费。

大家都知道,中南海是中央领导办公的地方。按照常理,这里产生的一切费用都是国家财政出,用不着毛主席自掏腰包。

但毛主席就是这样,不愿意占国家一分便宜。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五六百,除去房租、水电费、生活费、党费、孩子的学费、买烟买茶的费用等,几乎剩不了多少。就这,还要被毛主席拿去宴请朋友。

毛主席请客吃饭的时候,从不用公家的钱,都是自己掏钱,外出开会的茶水费用他都要自己交。

1965年,毛主席重游井冈山,在井冈山住了一个星期。离开前,他让吴连登一定要缴纳这个星期的伙食费,一分都不能少。当然,伙食费也是从毛主席的私人钱包里扣。

在吴连登的回忆里,毛主席很喜欢吃鱼,尤其是武昌鱼。每次他去武汉东湖梅岭居住,都要吃一顿鱼。吃鱼的钱,他自己出。

因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毛主席每个月的工资都用得一干二净,妥妥地“月光族”。对此,他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坚持认为,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是他应该做的。确切来说,是每一位干部都要做的。

“虽然中国不缺我一个人吃的、用的、花的,但如果我白吃、白喝、白拿,下面的人都会照着做,那这个国家还有法治理吗?”

由此可见,在公私分明这一块儿,毛主席的心中始终有一条加粗的红线,不曾逾越半分。

除了在生活上厉行节俭之外,在工作上,毛主席也是时刻谨记清廉节俭,拒绝公款大吃大喝的原则。

他下乡搞调查工作,一般是不住宾馆的,而是直接在火车上睡。为什么?因为他只要在外面过夜,当地干部就会想方设法地讨好他,请他吃饭,给他订最好的宾馆。

所以,为了制止请吃招待的奢靡之风,毛主席宁愿自己苦一点。睡火车什么的,忍忍就过去了,总比不必要的浪费要好。

有时候,出于工作原因,毛主席要请基层干部吃饭。他请吃饭的地方不是什么大饭店,就路边的小馆子,一群人吃几个普通小炒,没什么排场,也没什么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越简单越好。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带头节俭,毛主席忍了七个月没吃肉,且连续二十多天没吃一粒米。很多时候,他都只吃一盘马齿苋或者一盘菠菜,就抵一天的饭了。

因营养不良,毛主席身上出现了可怕的浮肿,走路都困难,整个人非常虚弱。

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一名位高权重的国家领袖,居然会因为营养不良而生病。这种情况,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当时,来看望毛主席的同志们都心疼哭了。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哪怕处在困难时期,也不缺主席这一口肉。别说这一口肉了,就是毛主席一天吃一头猪,也完全吃得起。毛主席为什么要这么“想不开”,一口肉都不吃呢?

而且,别的干部也没像毛主席这样,一口肉都不吃,普通老百姓每个月也能领到肉票。作为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为什么要如此苛待自己?

看着哭花了脸的同志们,毛主席轻声安慰:“吃肉我还吃得起,我的工资也够买肉吃了。”说完,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神色和说话的语气都带着心疼和愧疚:“我是想到全国人民吃不上肉,我有责任,应该与人民同甘苦。”

这番话一说完,在场的人都哭得更厉害了。有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何愁中国不兴?这也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可以说,毛主席的节俭和公私分明,无论是在干部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都是公认的。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厉行节俭,带头反对公款吃喝,用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道标杆。

大权在握的一国领袖尚且如此,其他干部又有何理由贪污腐败呢?

所谓上行下效,当上级干部带头拒绝公款吃喝,下面的人自然也会警醒,反思自己的行为,牢记心中的底线,从上至下形成一股清廉之风。“公款吃喝”这个顽疾,自然“药到病除”。

反之,如果领导人都做不到公私分明,把国库当成自家的私库,随意取用,那就不能怪下面的人有样学样了。

毛主席的高明之处,便在这里。

就如巴基斯坦的一篇《晨报》所说:“世界上有许多革命不幸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本来目的,但是毛主席使中国革命保持了纯洁,不断前进……毛主席怎样说就怎样实践,在他指导下的中国其他领导人也是这样。”

历史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大力提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吃大喝、厉行节约”的举措,才有了现在的繁荣社会,有了发展革命的不竭动力。

如今,在面对公款吃喝这个“顽疾”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毛主席是怎样做的。当上级领导都以身作则,拒绝公款吃喝了,距离这个“顽疾”被彻底祛除,还会远吗?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深度关注丨持续发力纠治违规吃喝顽疾

上海党史网-毛泽东严于律己反对吃喝风

人民网-毛主席也爱吃同盛祥牛羊肉泡馍

中国新闻网-毛泽东嫌工资差距大自降级别

新浪新闻-毛主席吃武昌鱼自己掏钱羞煞谁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饮食二三事

说说你的看法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草根皇帝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少有的能被冠以祖的开国皇帝,他建立大明朝的过程,让后人无比钦佩。但是每每提...
战争之歌:人类的历史与情感之颂 自古以来,战争一直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场生与死的战场上,人类的勇气和牺牲、荣耀和失败共...
原创 朱... 一、 都城定在哪里,和一个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历史走向。 而都...
原创 1... 1979年邓小平访美,在与美国总统会谈时,幽默地撂下一句话,让苏联百万雄师不敢妄动...... 提起...
原创 八... 作者:武陟东旭 1939年初的一天,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早上起来,看见外面的窗台上有一封信。 ...
原创 考...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犹... 人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但有哪些杰出人物是犹太人呢?他们又为何被称为最聪明的民族呢? ...
原创 世... 在世界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是最多的,当英国先后承认这些殖民地独立之后,这些殖民地中有四个成了由英国的...
新时期秦文化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西... 2024年8月28日上午,西安西影大厦二楼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场以“新时期秦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
秦始皇属什么生肖呢?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这一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按照中国传统的生肖计算...
原创 古... 自秦朝建立之后,郡县制便被完整的确定下来,《史记》中记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且“每四郡划为...
原创 战... 前言: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原创 在...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在传世作品《乌衣巷》中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自新中国建立后,...
原创 曹... 我们在看三国时,目光重点永远都在那些名臣名将上,很少有人把目光看向那些没名气的人,然而,却有这么一个...
重磅纪录片|真实亲诚的朋友 非洲,富饶美丽、充满生机。这里蕴藏着人类起源的秘密,也是21世纪的希望热土。 政治互信持续深化 中...
原创 卧... 关羽和张飞古城相会后,派周仓回卧牛山接裴元绍入伙,自己去河北接回了大哥刘玄德,回古城的路上,遇到了浑...
原创 佳... 自古以来,皇帝爱江山更爱美人。皇帝喜欢的美女众多,可是宋仁宗有点特别,他是个痴情男子,他独宠张贵妃。...
原创 三... 三国中最狂的几句话,关羽两句,曹操两句,都不及此人一句! 三国中有很多狂人,如天下第一猛将吕布,第一...
原创 帝... 我们国家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在帝制时代(也就是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的这两千...
马拉维留学生库瓦莉:在中国田间... “中非科技小院”留学生库瓦莉(右二)在马拉维乡村和农民们一起讨论中国“大豆—玉米间作技术”(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