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
1912年2月12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统治276年的结束。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统皇帝,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从成为皇帝的荣耀加身,到被迫退位;从成为傀儡皇帝,再到面对审判,直到最终成为一个普通公民。
从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可以看出,内心还是有很大的不甘。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新的事物总是能够战胜腐朽的旧事物来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在本书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自己可以成为新中国公民,是他的第四次皇帝生涯。这或许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纵观溥仪的一生,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博学之人”。虽是末代皇帝,但溥仪从小的教育却没有落下。比如当时流行的十三经,溥仪也都深有研究。除了和那些军阀统治者们打交道之外,在建国之后还与国学大师郭沫若有着一定交集。
提前特赦
在品史君看来,溥仪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幸运儿”。当时清朝虽然已经灭亡,可北洋政府还允许他住在紫禁城,并支付银元供他们生活,甚至可以安享晚年。虽然后来做了傀儡皇帝,但最后经过军事法庭的审判,绝大多数罪行都和他无关,但自己还是要进行思想教育改造。
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十余年的时光,编号是981。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被争取回到国内,同时被我国特赦。可此时的他能干点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毕竟前半生那样辉煌,要什么有什么,如今成为一个平民,这可着实有点让人费解。
在政府人员的帮助下,溥仪被分配到了植物园工作,靠着自己的双手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60元。后来因为特殊的身份,加上对顾问颇有研究,在有关部门的提议下,溥仪成功当选成为了一名关于历史文学的研究员,工资从60涨到了100。
郭沫若邀溥仪当助手
关于郭沫若这个人,品史君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在古史和文字方面的研究,在近代史上的位置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虽说学问比较渊博,但对满文的研究却不是很深刻。这时他想到了这位“末代皇帝”溥仪,加上他刚刚被任命为历史研究员,这个想法一定可以的。
一天下午他特意将郭沫若请到庄园里喝茶,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溥仪只是冷冰冰地回复了他五个字:“我不会满文”,这让郭沫若不知如何是好。随后谎称自己有急事,匆匆忙忙离开了这个地方。其实很多人会好奇,堂堂一个大清皇帝,难道连满文都不会吗?并不是。
故宫博物馆里有一封溥仪的亲笔信,上面是他用满文给英文单词进行的注音。这也标志着溥仪不仅会满文,而且十分精通。我曾经堂堂的大清之主,难道要给你一个所谓的学者当“助手”?哪来这么大的面子?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溥仪或许并不是有意。历史上的末代皇帝,能有几个善终的?自己好不容易从战犯所中劳改出来,难道要对着自己的祖先去评价一番?表面上看是做研究,实则是在背叛自己的列祖列宗;
就算自己不参与这方面的工作,难道看着郭沫若去评价心里会好受?“我不会满文”简单五个字,说白了只是一种托词。溥仪目的是为了维护大清最后的尊严,郭沫若的心里自然也比较明白,只能尴尬地离开。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