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专制国家,开启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却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就被大浪淘沙,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面对如此短命的王朝,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是什么使得在春秋战国时期兼并六家的大秦如此快速消亡?那一场沙丘之变逃脱不了干系。
沙丘之变,密谋许久
对于秦传位两世即被灭亡,后人多怪罪于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暴政。关于胡亥的继位,一直都有流传这么一个故事。
秦始皇在位时,曾请人占卜凶吉,此人占卜出一个字“亥”,天机不可泄露,只是简单说,此字是大凶。
当时,匈奴也称作“亥”,所以秦始皇开始建造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希望秦朝可以永世。
结果,此“亥”非彼“亥”,在秦始皇去世后,长子扶苏没有能够继承皇位,而是胡亥成为了皇帝,这个“亥”才是真正的凶,是秦灭亡的直接因素。
故事终究是故事,关于秦二世胡亥的继位,又怎么能不提到当年的沙丘之变呢?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沙丘之变的两个关键人物:赵高和李斯。
赵高,最熟悉的有关他的事情,那一定就是“指鹿为马”的历史了,但是他也是沙丘之变的幕后推手之一。
李斯,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展现的,秦朝宰相,统一文字,自己也是小篆的书法家,统一思想文化虽然手段有点极端。
不过,这场沙丘之变中,他的角色定位偏向黑暗了。赵高家世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只是因为触犯了法律,才受到牵连。
秦始皇听说赵高为人认真,又习得法律,才破格提拔他,并且让他做了胡亥的老师。
赵高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善于揣测人的心理,对于胡亥,他自然知道,秦始皇会把皇位传给更有能力的长子扶苏,而胡亥却是最好利用,使自己得到更高的地位。
秦始皇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药,也经常去巡游拜神。在秦始皇三十七年,这是嬴政最后一次出巡,他也没有想到死亡会来得这么突然和迅速。
和以前的巡游一样,赵高、胡亥、李斯陪同出行。登完会稽山后,嬴政在归途中突感不适,很快就病倒而薨了。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秦始皇便开始安排下一任君主的人选,召见赵高,拟旨传位给长子扶苏。
当赵高知道要传位给扶苏的时候,他是非常害怕和担心的,因为他与扶苏的关系比较紧张。如果扶苏继承了皇位,那么他自己的前途会是一片黑暗。
出于对自己的考虑,赵高并没有立马将这封诏书公告天下。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胡亥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着手准备发动政变,帮助胡亥夺得皇位,也助自己前途一臂之力。
赵高私下里找到胡亥,想要怂恿他与哥哥争夺皇位,可是胡亥虽然昏庸无能,却也有基础的道德伦理纲常,知道皇位首先应该是长兄扶苏的。
赵高见这条路行不通,便又换了个法子,对胡亥的道德伦理进行一波非常成功地“洗脑”,成功撺掇胡亥进行政变。
“沙丘之变”的第二位主要人物即将登场,赵高知道只有自己和胡亥这个昏庸无智的“傻子”,是远远不够的,他又想到了另一位,就是丞相李斯。
赵高对李斯也是一步一步攻破他的底线,为人臣子,李斯还是知道不可以随意更改先皇的遗嘱的,但是在巨大的个人利益面前,这点微不足道的正义感,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高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将李斯逼到悬崖之上,如果你不参加这次政变,那你之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瞬间烟消云散。李斯最后还是向利益屈服了,同意与赵高联手。
于是,赵高伪造诏书,赐死扶苏,杀害了蒙氏兄弟,这场“沙丘之变”都在赵高的预料之中,胡亥顺利继位,成为后来的秦二世。
沙丘之变的后遗症
沙丘之变后,胡亥登上皇位,在位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多,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昏君和暴主。
这一切也不是空穴来风,胡亥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是一点儿没有手下留情,史书上有记载的,秦始皇的子女大概有30多人,而在秦二世在位期间,死于非命的就有二十多人。
出现这么残酷的内部残杀,与沙丘之变是有很大干系的。
我们合理推断一下,就能找出一个解释——秦二世和赵高担心自己的事情败露,就故意杀人灭口;同时也防止了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杀再多人,做过的事情还是会露出马脚的,一些底层百姓也都怀疑秦二世继位的合理性。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过:
“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民间的传言,和扶苏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些都是要比赵高杜撰的诏书要可信多了。
指鹿为马,得心应手
胡亥登上皇位之后,不关心朝政,把一切大事都交给赵高处理,自己对赵高也是言听计从,赵高终于开始大展身手了。
做了亏心事,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的,当胡亥听到有大臣在讨论沙丘的事情时,顿时紧张起来,随即请教赵高应该如何面对。
赵高也不再卖关子了,直接对朝廷进行一次“大换血”,杀了无数的忠臣武将,久而久之,朝廷上都是赵高的“走狗”和奸臣。
在这次“大屠杀”中,胡亥的兄弟姐妹被残害者无数,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丞相,李斯也没能逃过。
虽然他也是发动沙丘之变的主要功臣之一,但是赵高又岂能容忍世上有第二个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呢?
经过这一次血洗之后,赵高顺其自然地登上了当朝宰相的位置,而胡亥更是满意地把一切权力托付给赵高,自己只顾花天酒地。
时间久了,连丞相这个位置,赵高都坐不住了,他想要更高的权力,这胡亥有哪一点比得上自己呢?于是,他想借机试探一下胡亥,导演了一场朝堂闹剧。
那天,赵高进献给胡亥一头鹿,但是却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虽说残暴昏庸,但是马和鹿还是分得清楚的,就笑着说,丞相,这明明是一只鹿,怎么说它是一匹马呢?
赵高便转身问大臣们,这到底是一只鹿还是一匹马呢?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只鹿,但是碍于赵高的权势,即便秦二世也说这是一只鹿,可他的意见又哪里有什么地位呢?
众大臣们纷纷说,这是一匹马,还是一匹骏马。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坚守自我,说这是一只鹿。而那些说鹿的大臣,在后面都被赵高找借口杀了。
这场闹剧,结果怎么样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赵高心里清楚,这皇位迟早会是自己的了,胡亥的价值已经不存在了。
但是,赵高还没有来得及开展下一步行动,秦朝就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直至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秦帝国命运——土崩瓦解
历史学家班固对秦灭亡,是这样讲述的:“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人民苦于战乱割据,好不容易秦统一,本是民心所向,但是秦统治不过二十几年,就改朝换代。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往往是归结于秦的暴政,特别是秦二世在位的那几年,大肆滥杀无辜,加速了秦朝走向灭亡的速度。
沙丘之变,是否真的埋下了秦帝国灭亡的一颗种子呢?答案无疑是正确的,沙丘之变,因为赵高的个人私心,改写了秦帝国的命运走向。
但是秦国的灭亡是早就注定的,秦王嬴政在位时,就严刑峻法,为了抵御匈奴,修建长城,动用的人力、物力数不胜数。
还有那被烧毁的阿房宫,哪一样没有证明秦王室的奢侈宫廷生活。
这些,都是从劳苦百姓身上压榨而来的,长子扶苏是宽厚仁慈、品行俱佳,但是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来不是一个人可以挽救得了的。
沙丘之变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就没有消失过,赵高为了铲除异己,杀害了无数忠臣良将,昏庸的胡亥也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对百姓的镇压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下层人民和六国的贵族,终究还是揭竿而起,想要推翻这暴政的秦王朝了。风雨飘摇中,胡亥和赵高谁都不能避免被杀的局面。
曾经多么风光,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谁敢不服,他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可是,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他面前时,赵高还是倒下了。
后人总是感叹于秦王朝的短命,大家会想,如果没有沙丘之变的一念之差,扶苏成了秦二世,也是历史又是另一段新的篇章了。
也许吧,但是秦朝的灭亡已经是过去了。
如今的我们,要以史为鉴,无论是扶苏也好还是胡亥也好,作为一个领导人和统治者,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好内部的矛盾,要关心体谅百姓的生活。
大秦帝国,轰轰烈烈倒下去,但是新的领导者会吸取前者的经验,思想家也会冷静分析,总结历史,每一步都在让我们这个民族变得更团结更强大。
参考文献:《秦二世继位“迷案”新考》孙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