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小刚曾建议恢复繁体字,易中天怒道:把这四个字写出来试试看
迪丽瓦拉
2025-07-16 14:03:06
0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叫做郭沫若,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十分的广泛,他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研究,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也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虽然说因为他考古的一些考虑不当使得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郭沫若在文字研究上面的功夫还是让人钦佩的。

据说他在自己晚年的时候曾经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把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和近代中国繁体字进行了对比,他认为新石器时代的那种图画文字实际上就是今天甲骨文的一个祖先,而甲骨文又是今天繁体字的一个祖先,所以郭沫若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在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变迁之后最后演变成为了今天的汉字。

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

中国的各种考古学证据证明中国汉字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话说中国汉字至少已经有了长达六千多年的生命力,而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人一直强调的就是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汉字却有六千年的文明史,那岂不是说汉字的历史比中国的文明还要久远?

在中国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汉字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从一开始被原始人所使用的原始图画文字到后面商朝使用的甲骨文,再到后面周朝使用的金文,以及被一些文史学家认为是一种书法之中的巅峰作品的篆书,其中篆书又因为秦朝李斯对于文字的优化工作而分为了大篆和小篆。

这两种文字都在东周时期被广泛的使用,到了秦朝之后从一些奴隶手中发明了隶书,但汉朝直到东汉的时候,官方的文书依旧是以秦朝李斯改良之后的小篆为主,那到底是谁最后取代了小篆成为了中国朝廷的官方文书式样呢?这个问题就要去询问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邕。

他刚正不阿的风格才能够创造出来这种楷书,而也正是这种楷书使得后人学习最多,很多学习书法和刚刚识字的时候都是从这种字体开始的,据说当年到了西晋时期有一个人为了学习到他的楷书作品甚至专门去盗取他墓葬之中的楷书作品,这种做法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也能够看见在那个时代中国文人对于文化书法的一个极大追求。

蔡邕这个人不仅书法出名,他周围的人和事物也是十分的出名,很多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主持修建的熹平石经可以说是继秦始皇以后中国文化界的又一次大一统,因为在汉代的时候,一般人是根本读不到这些经典书籍的,这些珍贵的典籍都被收藏在大家族之中,这些大家族将这些经典当成是传家宝,不轻易给外人看。

所以造成了很多寒门子弟想要学习这些书法和字体以及其中的内容的根本就学习不到,而正是因为蔡邕主持修建了熹平石经以巨大石碑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刻制在了洛阳中心的太学门口,使得天下读书人都能够从这里抄写经典内容带到自己的家乡去传授文化,而书写这个石经其中内容的文字字体就是蔡邕的楷书。

只是这些文化界之中的宏伟作品在董卓占据洛阳之后因为十八路诸侯讨伐他最后仓皇而逃,在走的时候一把火将这里的石头经内容烧毁的看不清楚,成为了文化界的一个灾难,但我们从这里也知道了古代读书人对于求学的那种如饥似渴的态度,我们知道了古代人想要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就光是为了学习如何认识和书写汉字就需要几万次的重复练习,更别说再去翻译和理解古文之中的内容了。

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文言文才会以哪种闻言大义的形式出现,但对于繁体字的一个改革在整个中国古代似乎都没有开始,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人也意识到了书写汉字耗费时间的这个巨大问题,但他们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字的本身内容精简,即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绝对不会用两句话去给你说清楚。

对于汉字的简化工程则是一个自然而然且十分漫长的。到了现代中国开始出现简体字之后才算的上是中国汉字的一个划时代杰作,使得整个中国境内的文盲几乎消失,到现在的中国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感受到简体汉字的一个方便之处,但也因为汉字的简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很多部分开始缺失。

过去对于汉字改革的太快,使得汉字之中很多文字结构与组成不能像原来的繁体字一样准确的表达出来原有的意思。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之中,一些功成名就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身体力行的呼吁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恢复和使用繁体字,那针对恢复繁体字这件事情,不知道中国人的文史学家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呢?

冯小刚与易中天的汉字争论

汉字简化之后很多人本来都已经习惯了,但依旧有一些人喜欢一些复古情节,并且还携带了很多对于文字字面意思都一个补充,基于文化的需要他们突出了恢复繁体字书写的一个必要性。其中以冯小刚和张国立在两会上面的建议最为出名。

他们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其中的书写方式和造字方式与中国人的历史息息相关。里面蕴藏着很多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网络文化和简体字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繁体字了,更别说如何书写繁体字,这对于今天恢复发展传统文化势必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所以基于这个观点他们提出了要恢复繁体字在年轻人之中的使用,倡导全民学习和认识繁体字。

其实如果客观一点来分析他们二人的观点也并没有什么错误,繁体字在书法上面确实是更加优美,一些字形也的确可以体现出来造字文化的魅力,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他们二人的观点其实是违背了中国汉字历史都一个发展潮流的,其中反应最大的就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文化历史学者易中天老先生。

易中天老先生如今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他自己本人就是经历过了繁体字书写年代的人,所以在时代背景之下他比这两个人更加有发言权,而且易中天还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著名的学者,从他口中说出的话也是更加的权威,更加有说服力。那易中天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去反驳冯小刚,友列举出来了一些什么样子的证据去批驳的呢?

易中天认为今天被绝大部分中国人使用的简体字其实是顺应了中国汉字简化历史的发展,如果以汉字最古老为最好,那我们是不是要恢复到秦朝的篆书,或者说是恢复到商朝的甲骨文呢?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一个时期有着一个时期的文字特点,这才是中国历史发展该有的结果,每个时期的汉字相对于之前来说其实都是一种简化,繁体字还是从隶书和篆书发展过来的呢?

而且今天的简体字本来就是在老一辈文史学者磋商多年之后才制定出来的心血,在书写和使用方面都是十分的成熟,不会输给繁体字多少,相反的是繁体字笔画众多,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如今使用繁体字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的自娱自乐就可见一斑。为此易中天还专门列举了繁体字之中一些笔画众多的字让有识之士和简体字进行对比。

如易中天所列举的“亂竈龜鬱”,这几个字不要说书写了,就算是拿出来让今天的中国人去辨别,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不认识,可是如果用简体字书写出来那便是乱灶龟郁,这样一来大家虽然暂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是什么,但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上绝对知道这几个字怎么读的。

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重新恢复和使用繁体字实在是没有必要,繁体字一旦恢复影响到的是整个社会的书写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势必会增加更多点学习精力,出现更多的繁体字培训速成机构,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的印刷和排版方式。

基于繁体字的诸多弊端,还是建议爱好繁体字的人可以去自学,这样就有了一手好看的字,也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文化,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会用简体字,能够看懂一些繁体字就已经足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四... 武侠小说有个惯用的套路总喜欢搞个组合。就是几个武功品行旗鼓相当的大侠聚集在一起,然后起一个拉风的名字...
原创 秦... 在那列国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为了图强求存,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变法和...
原创 日... 据报道,日本的国歌总共只有四句话,但是当歌词转化成中文后,就会懂得这四句话当中体现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南充中专学生瞻仰顺泸起义纪念碑,深情缅怀革命先烈 10月26日,南充中专学生齐聚南充市西山顺泸...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几个法治典...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他一生勤奋,著作等身,是继司马迁之后,在中华文苑升起的又一颗璀璨的巨星。司马迁的...
原创 三... 我们打开名著《三国演义》,会看到赵云各种生猛的记录:长坂坡七出七入救阿斗、桂阳郡忠于职守败赵范、黄鹤...
原创 清... 康熙帝是清朝时期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康熙帝仅仅8岁就即位,之后康熙帝开始除鳌拜、平三藩等等,总之这时...
从“小国巨制” 探究隐于青铜器... “神秘的微笑” 西周晚期 噩侯驭方鼎 随州羊子山M4墓葬出土器物合照 神面纹卣 “小...
原创 宋... 宋代朝史: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纠结万分的他是如何下定决心的?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
原创 不... ###历史与虚构之间的舞蹈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物虽非真实存在,却因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形...
大量非洲学生还首选中国?西方反...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
原创 戚... 他是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他戎马一生,镇守边关,创立军事之思想,同时还有诗人和书法家的称号。 他极其惧...
原创 她... 她是溥仪的七妹,一生甘于平淡,临死前自言自语:要为人民服务! 众所周知,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原创 昔... 我们国家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有辉煌的成就,也有屈辱的经历。 尤其是在近代,我们...
原创 丞... 作为百官之首的“相”,位高权重且身份显赫,成为无数古代文人的终极目标。 很多人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又在...
一口气看懂泓水之战,宋襄公打仗... 公元前638年,在今天的河南省拓城西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战争。 这场战争双方的主角,分别...
原创 北...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十二篇):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民国九年的夏天,北...
原创 古... 在影视剧《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被被判刺配孟州充军,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林冲也因为得罪高俅而...
原创 他... 自古以来,皇帝无论是即位之初还是统治后期,为了加固自己的威严,都十分喜欢用刑罚来管理国家,以起到威慑...
原创 同...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两位真龙天子、布衣皇帝——刘邦与朱元璋,从泥腿子到九五之尊,这一路走来,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