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性格里面就有一种慕强的性格,对于强大的国家,日本从来都是比较尊崇且具有依靠性的。在唐朝这个盛大的朝代,免不了和日本有过一些交集。
日本对中国的学习要从一场战争说起,在一场与唐朝
白江口之战
中,日本遭遇了重大失败,从这一刻起,日本就对中国肃然起敬,开始向中国虚心求教和学习。在与中国的学习中,日本国民整体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也逐渐地得到了提高,在唐朝的许多古籍里面,有过许多关于日本的描述,对于日本的印象和日本人的称呼都有着特定的色彩。
一、资源匮乏贫穷岛国,位居东部蛮夷之都
在《旧唐书》中有许多的文字描述了日本的贫穷和物质的匮乏,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这样描述“
以木为栅,以草为屋。
”这句话总体概括了日本的民族和国家在整体的面貌上是十分贫穷的,当地的房屋都是用草搭成的,非常的简陋,因为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十分有限的。
旧唐书中还说到日本这个国家的男女比例是严重不协调的,大多数都是女生,男生比较少。
而在岛国上人们穿衣服都是只有几块布围着,很少能够全部遮盖住身体,非常能够体现出当地人民贫困落后的状态,能够看出他们当时的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
当时日本的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征服了许多国家,从奴隶制度国家变成了封建专制国家。日本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它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虽然日本当时有很多的渔场,可以果腹。同时在一些坟地里面也可以看出有许多的铜镜等物件,表现出他们极大的贫富差距。
日本是一个有很多山地的国家,这种山地丘陵地带对于耕种是非常的不利的,土地耕种资源非常的有限。
从坟地可以看出当时贵族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但是从普通人民看的话,他们的贫富差距又非常悬殊。但是唐朝进入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这时候的唐朝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非常繁荣,君主高度的统治使得唐朝的贸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与生俱来的攻击性,较大的慕强精神
日本天皇的名称渊源较深,在这背后有一个神话故事,日本的天皇取自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天皇”的意思是太阳的后代。当时的日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国土资源较为匮乏,因此他们就有了向外扩张的念头。
日本靠近朝鲜等国家,在唐朝时期,日本与唐朝的国王一直都具有较为融洽的关系,
663年,
唐太宗派军去攻打百济,第一次与日本交手,
就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白江口之战。
这场海战统领了一百七十艘船只,击退了一千多艘战舰。
在战场阵势上来看日本胜券在握。但是当时唐朝的军队虽然船只较为少,可是他们的船都是非常有质量的,船体非常的坚固,能够抵挡很多的流箭。
当时得意洋洋的日本人看到唐朝的军队的船只,立马就派遣了几百只船向唐朝的船只冲去,日本的船在瞬间就全部触礁,日本的军队的士气一下子就弱了很多。
这时候日本才瞬间明白,自己的船只相较于唐朝来说相去甚远,因此他们感受到了唐朝军队是有不小的实力在里面的,就下定决心要向唐朝的军队好好学习。
这一战以后使得日本对中国刮目相看,不敢再轻易地对中国发起进攻,他们坐船回到了他们的岛国,决定蓄势待发,在学习了中国的一些过人之处之后,养精蓄锐再发起进攻。
由于日本的地理环境以及国内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的土地还是特别地憧憬,他们的野心只是暂时被压制住
,对于庞大的中国的进攻性一直都是有的。
三、沉心学习复盘,谦虚谨慎有礼貌
此后,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改革。他们派了很多的官兵和大使,去学习大唐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政策。日本这个国家在当时就选择去复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规则,在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他们都向唐朝学习,形成了当时的革新制度。他们多次派遣了大使去向唐朝学习人数多达600多人。
来到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所不同的,他们有的学习的是渊博的儒家文化,因此很多的日本人都温文尔雅的。有的人潜心学习佛学,将佛教带到了日本,因此现在我们看到日本很多的装潢的风格以及他们的生活哲学都带着浓厚的禅宗思想。
日本人的好学是名副其实的,最具典型性的就是一个日本学生,名字叫
阿倍仲麻吕
。他进入中国后,广泛学习了诗书,礼记,春秋等各个中国的经典文化,并且还参加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在人际交往上,他的朋友圈里面有很多文学大儒,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交往非常的密切,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能和许多具有才华的人有着共通的语言。
在他56岁的时候,他开始怀念他的家乡,想要回到日本,就去祈求唐玄宗的同意,唐玄宗同意他回日本以后,他便坐上了回归日本的船只。但是不幸的是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雨,船只撞到了险峻的礁石上,因此他的讯息全无。李白得知他遇难,非常的心痛,为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悼念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朋友。
日本这个国家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较为的偏僻,在一个多丘陵地带的荒岛上,经济和文化都是较为落后的。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一个民族的特点和性格,导致他们懂得在无数次失败中有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的精神。
同时正是由于极其恶劣的环境和匮乏的资源,使得他们时刻具有一种危机意识,懂得向强大的国家学习,并且也有一种侵略性,这也是后期日本参与了法西斯战争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文化很大程度都受着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唐朝这个经济文化政治都发展到了顶峰的朝代。
由于哲学思想等深深地受着唐朝思想的影响,因此日本人的性格和他们的一些看待事情的眼光,都和中国的民族有着非常相似的点。
正是因为受着中国的一些思想的影响,才使得日本从一个经济和政治落后的荒岛国家变成了一个经过革新后的日益突飞猛进的国家。
结语:
从唐朝的发展来看,日本和唐朝的文化的交合,使得日本的许多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制度都和中国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中国民族的一种内敛,包容,中庸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但是,由于近年来日本的明治维新等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人的这种谦逊温和的思想被西方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想所替代,导致了日本的侵略性被激发,日本本身地理位置偏僻以及资源的匮乏也进一步促使了他们不断向外掠夺和扩张,他们的武士精神也是在后期慢慢地演化而来的,因此唐代对他们的影响也随着时间逐渐衰微了。
参考文献:
《旧唐书·东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