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有不少关于力气大的人才记录。
比如
唐朝的李元霸,他使用的武器是两个八百斤重的铁锤
,能够将八百斤的东西轻跑轻举,
李元霸的实力实在恐怖
。
《说唐》
中记载,“
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
”。
我们都知道项羽力气极大无比,力能扛鼎。秦朝时期,鼎的重量约莫在1000斤左右,但李元霸竟然比项羽的力气都大。甚至对待坚硬的铁器就像是捏泥巴一样。
这样强大的李元霸,也有着天下第一好汉的称谓
,许多人在讨论唐朝名将时也总能提起李元霸的名字。纵观唐朝历史,也有人认为李元霸可以被称为唐朝的第一猛将,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但令人遗憾的是,
李元霸其实是《说唐》中杜撰的一个虚假人物
,他的来源是李世民的三弟李玄霸。真实历史中的李玄霸,只有十六岁便不幸离世了,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子,史料中的记载知之甚少。
那么唐朝第一猛将的名号究竟该花落谁家呢?
隋唐英雄辈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但我们从真实的历史入手,用史实说真话,其实这个称号应当属于秦琼,秦叔宝。
一、秦叔宝入凌烟阁,居功至伟
秦叔宝,原名秦琼,他以使用双锏而闻名
。说起秦琼,我想只要对历史稍微感兴趣的人就绝不陌生,在我们小时候许多影视剧就位为我们提供了秦琼的初印象。
他性格豪爽,为了兄弟两肋插刀
,尤其是他的双锏,可以说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锏
”。隋朝末年,当时秦叔宝已经参军,当他的母亲去世时,领军来护儿亲自前往吊唁。
要知道军中丧事多,但来护儿却只吊唁了秦琼的母亲,后来他解释道,
秦琼骁勇善战,气节极高
,以后必成大器。后来秦琼在追剿叛军中,主动出列愿意担任埋伏侦查的前锋,随后率领将士们直破敌方阵营,顺利抓捕叛军。
没过几年,秦叔宝跟随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
当时的秦叔宝名声早已传遍天下,世人皆知有一个手拿双锏的秦叔宝是个将才。
而对于当时的李世民来说,秦叔宝的投奔是一份意外之喜,他早就得知秦叔宝的名声,两人更是“如鱼得水”。
公元619年,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前往征讨宋金刚。
而当时宋金刚手底下有一员大将,便是后来归顺李世民的著名将才尉迟恭。
尉迟恭力强气盛,是宋金刚的得力手下。
两军对峙,李世民派出秦叔宝和殷开山等人与尉迟恭迎战,交战过程激烈,但最终还是以秦叔宝的胜利作为结束。
整个美良川战役当中,秦叔宝冲锋在前,浴血杀敌,据记载,此战他斩杀敌人两千多人。这一场仗赢得漂亮和痛快,李世民对于秦叔宝更加喜欢。
直接将秦叔宝提拔为右三军统帅,同时赐加封“上柱国”。
“上柱国”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兴起的武将功勋称号,其意在守卫国家。这个称号一出,足以见得,秦叔宝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而后多场战争,秦琼皆作为李世民的先锋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敌闻生畏。
玄武门事变中,秦叔宝骁勇善战,随后更是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成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好不容易等到和平年代,但多年的征战留下的伤让秦叔宝没有看到李世民领导下的盛唐。
没过几年后,秦叔宝便与世长辞,在他死后李世民悲痛不已,让他入葬昭陵为自己陪葬,将他加封为胡国公。
贞观十七年,秦叔宝的画像被李世民命人挂进凌烟阁。
凌烟阁中画像共有24人,这24人都是在建唐中立有大功的臣子,
被称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秦叔宝能够赫然在列,可以看出他的赫赫威名。
二、手持双锏的门神,分量不一般
不论是从性情还是功业上,
秦叔宝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将才英雄,是李世民的一员猛将
。但秦叔宝的“猛”还不止如此,我们可以从他使用的武器中,窥探到几分真相。
《说唐》中记载,
秦叔宝持祖传双锏,这亦是他的成名兵器。两根锏相加足足有130斤重。
双锏与普通武器不同,他重量大甚至难以灵活驾驭。
但是秦叔宝却持双锏,在战场上所向无敌。这并非一般常人可以做到的,独特的武器配上秦叔宝的一身武艺,为他的勇猛再添上几分。
除此之外,
秦叔宝还是门神的象征。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贴门神拜门神的习俗,认为门神可以替住宅中的人挡去危机和灾难。于是门神也成了人们安全感的象征,
唐朝以前门神是由神荼和郁垒担任。
神荼和郁垒都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
可在唐朝之后秦叔宝和尉迟恭逐渐成为了门神的代名词
。看过《西游记》的对这个故事想必也有了解,因为魏征砍了龙王,所以李世民梦中被龙王寻仇。
为了镇住龙王,李世民想到一个办法,据说杀气重的人可以挡住鬼神侵扰,
于是这两个人选就落到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身上,他们二人多年征战,身上自由杀伐之气。
却没想到这一站果然有用,李世民一夜好眠,这个故事被传到民间,渐渐地他们二人便成为了门神的代名词。
后人在张贴门神时,也认为秦叔宝和尉迟恭能够抵挡灾邪。
其实秦琼能够被誉为门神,和他多年的战场经历有关。从沙场中杀进杀出,一身煞气。而他更是帮助李世民赢下多场战争,
最后还能成为新的“门神”,从多方面来评判秦叔宝都是一个难得的勇将之才。
三、秦琼儿子墓出土,揭露秦琼武力
在许多人眼中,秦叔宝虽然厉害但仿佛并不出挑。尤其是
比起秦叔宝,门神的另一位,尉迟恭的名号比他更甚。
那么两人究竟谁更厉害,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却不曾想到,其实尉迟恭也曾是秦叔宝的手下败将。
1974年,在我国洛阳当地发现了一处唐朝墓葬,墓的主人姓秦,名怀道。
秦怀道的父亲正是唐朝著名将领秦叔宝。但在随后的发掘保护的过程中,当专家修复了墓志铭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
在秦怀道的墓志铭上记载着,“
祖叔宝,隋龙骧将军,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
寥寥几字,便描写了昔日秦叔宝在美良川的战绩,随后被封为上柱国。但之所以令人震惊的是,
在描写秦叔宝对战尉迟恭时,使用了一个字“擒”。
要知道尉迟恭跟随李世民打天下时,接连征战,单枪匹马将李世民从李元吉的包围中救了出来。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担任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朝建立后他官至右武侯大将军。
而尉迟恭在死后也入驻凌烟阁,成为了二十四功臣之一。
虽然秦叔宝与尉迟恭二人常被相提并论,可以说两人当时已经是唐朝最猛的将领了,许多后世人为了分个谁强谁弱,常常闹得不可开交。
但谁也不曾想到,秦叔宝竟然“擒”过尉迟恭。
“擒”这个字并不常用,例如我们常说“擒贼先擒王”。
与其他的不同,
“擒”这个词更多代表的是“碾压力”。
比如“七擒孟获”,诸葛亮将他擒之后又放了,擒人很轻松,目的是要让孟获服软。那么秦叔宝能够活捉尉迟恭,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的武力是绝对在尉迟恭之上的。
否则又怎么可以凭借实力压制达到活捉的地步呢?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秦怀道为了彰显秦叔宝故意夸大撰写
,
但其实本来秦叔宝就比尉迟恭大了足足十四岁,光是作战经验就比尉迟恭丰富。
至于真相是如何,我想也不算重要了,毕竟从史实中我们知道,这一战是秦叔宝压过了尉迟恭。
综上所述,很难不认为秦叔宝是唐朝第一猛将,能够力压尉迟恭甚至能够震慑住龙王,这个名号自然实至名归。
四、秦叔宝虽身死,神犹在
贞观十二年秦叔宝去世,死后进入凌烟阁。
有人戏称,秦叔宝被李世民排在凌烟阁的末位
,难道李世民并不喜欢这个臣子吗?实则不然,能够让秦叔宝为自己陪葬,这样的待遇可不是哪个人都有。
如果从排位来看,影响排位的其实是因为官职的大小,而秦叔宝的早早离世也自然不如其他人的官路晋升。
秦叔宝为人正直凛然,一身侠肝义胆,他曾在救助朋友的路上,路过了一个岔道,一头是救助朋友的路,另一头竟是回家的路线。想到家中的妻儿,他最终还是决定先解决答应朋友的事情。此事被后世传成美谈,称其“两肋插刀”,意在讲义气。
从他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不光是在战场上的奋勇,还有他对待君主的忠诚,更有他信守承诺讲究义气的果敢。我想这样的精神,值得流传向后代,值得更多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