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死得如此突然,是正常病死被腌成了咸鱼,还是被赵高所杀?
迪丽瓦拉
2025-07-16 23:03:16
0

话说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之死,很多都是死得蹊跷,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很神秘的样子,这更是加重了历史的悬念、历史的厚度,甚至一直笼罩在阴谋论的疑云里出不来。

秦始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他第一次实际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辙,开创了封建大一统王朝时代。

秦始皇也志得意满地将自己封为始皇帝,幻想着随后是二世皇、三世皇到万世皇。然而,始皇帝做梦也没想到,秦朝只坚持了10多年就垮了。

他更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死了!一生豪气喜欢云游的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作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巡游,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壮游,因为他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这一次浩浩荡荡的皇家豪华“自驾游”上。

关于他的死,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向于是死于疾病,而死于什么病,却众说纷纭,有说是癫痫、脑膜炎,甚至于支气管炎、软骨病、中暑等等,不一而足。

秦始皇在躲过了“荆轲的匕首、张良的铁锥、高渐离的击筑”之后,壮烈地挂掉了。对于他的死,太史公甚至惜墨如金,“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寥寥几字就搪塞过去,看来也是对他的死颇感迷茫,对此中委曲不敢妄言,只能点到为止了。

对他的病死,很多历史典籍都已明确记载,似乎也没有多少疑义。不过从他暴死沙丘随从人员却秘不发丧,此后还发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诡异皇位更替事件,却也不得不让人怀疑此中有诈,让秦始皇死于非命的说法甚嚣尘上。

那么秦始皇之死有何蹊跷呢?

大家也知道,一生十分强悍的秦始皇,却是一个比较“怕死”的人,为这,他还曾命大忽悠徐福出海为其搜寻不死仙药。

自从被人伏击行刺之后,生命受到威胁的秦始皇就有点惶惶不可终日,总想寻找不死药来化消杀身之祸,尤其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铭文和“今年祖龙死”的仙家预言,让秦始皇更是有出外找长生不老药趋吉避凶的现实需要。

所以,在一位方士高人的建议下,即使已经很劳累,他也果断实施了这第五次的人生壮游,保命要紧啊。

始皇为了这次的巡游,决定了一个随行的名单。当时有左右两个丞相,一个叫冯去疾,一个叫李斯,他只能带一个丞相去,另外一个丞相要留守咸阳。最后始皇决定他要带李斯去,把冯去疾留在咸阳。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如果他带的不是李斯,而是冯去疾,说不定历史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此次出行,除了李斯陪同前往,还有秦始皇最疼爱的小儿子胡亥。从历史来看,男人似乎最喜欢的都是比较小的儿子,例如春秋时吴王寿梦最喜欢小儿子季札,三国时袁绍最喜欢小儿子袁尚,刘表最喜欢小儿子刘琮,历朝历代也大都如此。

反正,秦始皇君臣一行就这样,一路风尘仆仆又兴高采烈地东奔西跑,时间过得飞快,天有不测风云,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后,忽然他就病倒了。

原本就十分忌讳死亡的秦始皇,此时病态恹恹、垂死挣扎的样子,更是怕自己突然死掉,所以群臣都避开一个死字,不敢提起。

本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荣华富贵的留恋,病倒了的秦始皇还是硬熬着,又艰难地跑到了一百四十里外的沙丘来养病,最后也死在那里,难道是一言成谶?

据说此时秦始皇意识还比较清醒,虽然病越来越重,至少他还能让随行的宠臣也就是中车府令赵高兼掌符玺事务,负责把写好的盖上御印的诏书送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说明当时他应该还活得好好的。

只是封好的诏书,不知何故赵高却把之束之高阁,并未让使者送达扶苏,最终秦始皇还是逃不掉命运的诅咒,七月二十日暴毙于当时十分荒凉的沙丘行宫(而当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也是饿死于沙丘宫),终年49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鲍鱼:咸鱼】,以乱其臭。

翻译过来就是:李斯赵高他们用盐把死了的秦始皇尸体给腌了起来,这样才完整保留了秦始皇的尸骨,才能完整的安葬在秦始皇陵墓中。不然,炎炎夏日,没有任何措施的话,在回京的时间里,秦始皇尸身很快会因为腐败而尸骨无存。

诡异的是,秦始皇死后,大家一切都按照皇帝没死前的规格办事,包括陪乘、上饭,奏事,一样都不能少,还装得特别像,且宦官们就在辒凉车中装模作样地降诏批签,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说是病死,却因当时指鹿为马的权臣赵高的令人费解的举动,让后世人有了秦始皇被谋杀的合理猜测理由。

从后来的政权交接形式和结果,作为最大受益者的赵高,确实有着杀死老板秦始皇的最大嫌疑或动机,是头号弑君嫌疑犯。

因为秦始皇死后,一行人好不容易回到咸阳,居然接任皇帝的不是秦始皇钦点的扶苏,而是与赵高关系密切的无德无能的秦二世胡亥。

后续本应接班的扶苏死了,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氏兄弟也死了,甚至于跟从秦始皇巡游的“知情者”李斯也惨遭腰斩,这一系列围绕皇权承继的惨烈死亡,尤其是李斯的横死,正是最典型的杀人灭口行径。

至此,一切对秦始皇死于非命的怀疑似乎都有合理的依据。

但是,北京大学保存着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有一篇叫《赵正书》,也记载了秦始皇临终前的情形。赵正即秦始皇。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也有写作“正”的。

《赵正书》记载的内容,跟《史记》有很大差异,首先它说秦始皇驾崩的地点,不在“沙丘宫”,而是在“柏人”(邯郸西边):

“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太息,谓左右曰:‘天命不可变欤?吾未尝病如此......’”

而秦始皇的这最后一次壮游,最初的肇因却是迷信,是要化解自己被人诅咒的生命危机。

《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有一次长谈,明确提到了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李斯和冯去疾建议,由于路途遥远,防止发生意外变故,请立胡亥为接班人: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这段记载丝毫没有提到赵高,更没有所谓“沙丘宫变”,立胡亥是经过秦始皇首肯的。由此可见,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后事,其实算不上暴亡。

秦始皇死后的真正遗诏到底是什么样,已经成为历史之谜。他选择强势皇子扶苏或者弱势皇子胡亥都是可能的,甚至从蒙毅的说法来看,秦始皇想立胡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简单来说,无论秦始皇想立扶苏还是胡亥,这事情其实已经不是临死的秦始皇自己的意志能控制的,让谁继承帝位的问题,将由宫廷系统(内廷)和朝臣系统(外廷)的利益集团们共同商定。而李斯和赵高,某种意义上则是这两个集团推到前台的利益代言人。

显而易见的,沙丘的阴谋不是赵高和李斯两个人的实力能搞出来的。李斯只是左丞相,地位还低于右丞相冯去疾;而赵高在秦始皇的内廷中地位也不如蒙毅。如果秦始皇真的打算立扶苏为太子,以蒙毅在秦始皇身边近乎头号亲信的地位,联合冯去疾等人发难的话,李斯赵高两个人恐怕得当场翻船。

许多人觉得扶苏太傻了,后来因为一个命令就直接自杀了,如果联合蒙恬起来对抗咸阳搏一把,会不会比这么窝囊的死了要强呢?

不会,扶苏蒙恬手里的边防军虽然强大,但是其补给体系全部是掌握在关中朝廷手里的,扶苏和蒙恬只能拥有这支军队的日常管理权,而不会有真正的所有权。

因此,军队里的中上层军官,以王离为代表,都是直接效忠于中央政府本身,而不会效忠扶苏蒙恬个人的。这就意味着,一旦扶苏蒙恬要利用这支军队对抗中央政府本身,大部分军官还是会选择效忠中央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在二十岁至三十八岁期间,秦始皇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统一天下上,长期的辛劳有积劳成疾的可能。统一天下后,他的精神支柱似乎也就随之崩塌,整个人被一种虚无感所笼罩。因此他在宫中待不住,就喜欢四处巡游,刻石纪功,寻仙问药。

但是古代的巡游,可不像我们今天旅游这么舒服,车马没有避震,舟车劳顿,都容易让人抵抗力下降。再看一下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路线图,可以发现他的出巡路线,经历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三大流域。

水系的不同,还极有可能造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突然转换水系,本来喝的是长江水,又去喝了黄河水,那就容易水土不服!尤其盛夏时节,还最容易出现食物腐败,也就是病从口入,最终导致秦始皇身体出现崩坏,撑不住而病倒了。

因此,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迫下,秦始皇之死,演化出了万千可能,不一而足,让人无限猜想。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说好千秋万载永存的大秦,没几年后便亡了。自己得意一时的阿房宫,也被楚人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只留下了一座光秃秃的孤坟,在原地述说大秦曾经的辉煌......

#宅在家里看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武则天在古代社会当中也是个另类,一介女流之辈能够成为唐朝的皇帝,这无疑是让人非常的敬佩。武则天在掌管...
原创 法... 在罗马历史上,恺撒与庞培之间的对抗以及两位统帅之间的战争走向,成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这一时期的战...
原创 玛... 玛雅人一直都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世界上一直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一直以来,他们的诞生和消失都是一...
原创 李... 在华夏历史上,唐朝和明朝是两个统一的帝国,但它们在创业初期的权力移交过程中都经历了动荡。分别发生在这...
原创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挥剑浮...
原创 宋...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明清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也与这个世界彻底脱轨。 但是在明清之前,我国...
原创 越... 近年来,国内一直很流行复古风,随处可见复古风格的饰品,装修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穿起了汉服,一时间,复...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
原创 金... 今天笔者给大家聊一聊电影《满江红》里给奸臣秦桧写信的金国宗王完颜宗弼以及他的后人情况。 完颜宗弼,他...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清两代皇朝对待内廷人员的态度和选拔标准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在当今对历史的认识中常被...
原创 三... 吴国(公元229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吴”,...
原创 他...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名利面前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位...
原创 投...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和土地相对有限。在日本未强大之前,它经历了与清朝一样的欺凌历史,...
原创 司...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篇章之一。这段乱世时期不仅...
不愿做官的北宋名医 北宋的赵及在京城汴梁担任三司副使,因身患严重的慢性病,多年来四处求医吃药,均不见效。后来听说卫州(治...
国家宝藏!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首... 今年(202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50周年,9月8日,“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
原创 武...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今江苏浙江一带)。三国时期吴国政...
原创 以... 引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在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中,我们被呈现了一个关于出身卑微的...
原创 宋... 大家知道,唐朝之后是宋朝,北宋被金国灭亡,此后金国又被蒙古灭了。朱元璋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建立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