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七品的六科给事中,是个什么官?为何能起到威慑朝廷大员的作用
迪丽瓦拉
2025-07-18 02:32:26
0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他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不但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而且设立了一些特殊机构来监察百官,这其中有一个机构就非常非常特殊,因为这个机构的主官只是个小小的7品“芝麻官”,但就算是一品大员都不敢惹他们。

六科给事中是个什么官?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六科分别是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虽然与六部是相对应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六部下设机构,但六科与六部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是一个独立机构。

六科给事中各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下设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若干名,均是从七品。六科给事中的职责是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六部事务。

六科给事中最牛的还是享有“科抄”,“科参”以及“注销”的权力,同时还参与“廷议”和“廷推”。

六科给事中在明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但让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对他畏惧三分,而且就算是皇帝有时候也得对他礼让三分。

六科给事中到底有多牛,我们去看看它的具体职责就知道了。

有封驳权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为了更好地管理政务,明朝皇帝在处理政务时,通常是下达诏令和批复中央及地方各部门的奏章后,会有专门的机构前来领取这些奏章。

六科给事中作为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的机构,每日会派员去领取奏章以及诏旨,这个过程被称为“接本”。领回来的奏章并没有及时给各部送过去,而是要经过六科给事中审核无误后,才能在五日内抄送至通政司再下发至有关部门,而原件则被送到内阁存档。

六科给事中在辅助皇帝处理奏章时,也是有封驳权的,如果皇帝下达的任何圣旨或者批复的奏章有不合理之处,他们是有驳回的权力。也就是说六科给事中所认为皇帝的批复、圣旨有不对,是完全可以将圣旨驳回的。

参与政事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六掌科皆预焉。

六科给事中不但享有封驳权,而且还有参与政事的权力,不管是军国大事、官员选拔、重大刑事裁决等都能参与其中。

虽然六科给事中只不过是正七品的官员,但他们却能参与到决策圈中去,与高级官员们商讨国家大事。他们的出现,可以很好地牵制朝廷中的不同利益集团,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监察百官,充当言官

朱元璋从建立明朝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包括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

朱元璋建立六科给事中后,就赋予这个机构充任言官的职责。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很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因此六科给事中的政治地位极为突出。

由于言官敢直谏,就连皇帝也惧言官三分。据历史记载,万历皇帝一日在宫里演戏嬉乐,忽闻巡城御史呵呼声,亟命止歌。为什么呢?他说:“我畏御史。”他连一般的御史都畏惧,更何况是比御史更牛的六科给事中呢!

明代言官最重要的职责是监督、制约朝廷重臣。查看明代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明一代中的内阁首辅,几乎没有人没受到言官的弹劾和抨击,而且大部分首辅都是在言官的舆论攻势中倒下政坛或离开要职的。

有选贤荐能之职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六掌科皆预焉。

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而能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人员。

明代廷推的意义是以重视选贤荐能,以为国用,期能贤人在位,能者在职,相与共谋国事之兴隆,而杜佞幸之窃位。六科给事中作为廷推中的一员,自然而然要担负起选贤荐能之职。

为科举考试把关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

明代的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众所周知,明代在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踏入仕途,就算日后在会试中不中,也有很大的可能坐学官或者知县。更别说在会试和殿试中脱颖而出之人会有多大的成就了。

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充任不同级别的考官,协助主考官完成科举考试任务,但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起监督作用,防止在考试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

结语:

六科给事中是明清时期的特殊机构,它上疏劾奏,反对宦官专权,极力维护皇权,对维护中央集权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六科给事中在各个行政环节中都发挥了有效的监察作用,起到了肃正纲纪,防范和制止政治腐败的作用。

有明一代,六科给事中的品秩虽然不高,其七品只不过是相当于地方上的知县,但就算是朝廷重臣也对其忌惮三分,这真是位卑而权重。

作为皇帝的近臣,明代对六科给事中的任用是非常重视的,但其选用又不拘一格,只要符合刚直敢言这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出身,进士也好,贡生也罢,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有可能跻身六科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历史开讲#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原创 历...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领袖能够以智慧、仁爱和勇气...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 转自:党史网 1944年9月8日,陕北初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上,一场庄严而肃穆...
原创 元...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说到常平五铢,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北朝齐国所铸造的常平五铢,大家知道吗,其实元代...
原创 元... 昨天写了一篇短评,被网友骂惨了。 只是因为点评了一下朱元璋与明朝“分封制”的弊端,很多网友不满意了。...
原创 唐... 贾岛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同一个闪亮的代表,让我们对唐朝这个繁荣时代的文人墨客们产生更深...
原创 斗... 公元前306年,年仅19岁的秦昭襄王即位。3年之后,这位秦国新君加冠亲政,开始了他半个世纪攻伐六国的...
原创 为...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个民族遗忘了自己的历史,那他们还有什么能够在世界立足的资本...
原创 刘... 刘伯温在55岁那年,被朱元璋任命为应天城的选址师,刘伯温站在高高的应天城城墙上,追溯着应天城过往的历...
国图: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
原创 令...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匈奴一直是北方的头号难题。那个时代,无数帝王为了应对匈奴威胁,不遗余力地修筑长城、...
原创 独... 一组上色的清末民初在天桥一带撂地卖艺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市井风情和民间艺术的时代。天桥,...
原创 古... 在古代,土地和人民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以确保管理的有序性。我国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即为“三省六部制”...
原创 这... 01. 命运巧合,吴氏进宫 电视剧中的赵构 君无戏言,君仁臣忠。作为一个皇帝,必须要言而有信,这是...
原创 都... “小冰河时期”是气象史上的一种称呼,大约从1305年到1850年这段时期内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平均气温比...
女中诸葛守城池,巾帼英雄死不降... 今天这个小人书故事是上海人美于一九六一年出版,田衣编文,严绍唐、朱元红绘画,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名为《...
原创 英... 欧洲的“恐俄症”由来已久,第一次爆发,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场十字军东征。这场“信仰之战”的最初目标...
晚潮|“豆腐知县”汪度 潮新闻客户端 马善军 在上虞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布衣蔬食、清正廉洁而著称,每天以豆羹为主食...
原创 为...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最为“平等”的东西。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至尊帝王,也不能阻止死亡来敲门。在分...
原创 魏... 魏国是战国时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魏国的历史很短,但是,它的历史依然十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