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协议之后,苏联一直以外蒙独立为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而蒋介石在此时也犹豫不决,到底应不应该答应苏联。不管当时蒋介石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从某方面还是不想做历史的罪人。至此,苏联方面也一直以不出兵来威逼。随后,1945年8月6日局势发生了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日本的广岛跟长崎被美国的原子弹轰炸。
日本自被原子弹轰炸以后那肯定是败局一定,所以日本投降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此时,苏联急了,如果日本突然投降,苏联方面肯定就没有了出兵东北的借口,并且此前提出的很多出兵条件就会成为泡影,相比之下,斯大林原本计划在1945年8月11日向东北发动的对日进攻,提前到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这很明显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中国没有跟苏联签订任何请苏联出兵的协议,此时苏联急急忙忙出兵,其目的可想而知了。
日本投降之后,1945年9月18日蒋介石就向苏联、美国提出:日本在中国的所有资产都应该作为日本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美苏两国对此也没有表示异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见宋子文时也曾公开表示:苏联仅对日作战数日,在向日本要求赔偿时中国有绝对的优先权。这样看来,日本在华资产作为对华赔偿的一部分,各国都表示理解和支持。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都认为没问题的事情最终还是出了问题。
苏联方面斯大林虽然口头上对中国表示支持,实际上它们早就另有打算了。在签订雅尔塔协议的时候,苏联就向美国提出了要求:恢复他们原先在东北的全部特权。苏联之所以插手这件事,这就是真正的原因。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们要将东北这些工业全面占有、重点拆毁、然后和中国开展合作。这个目的所占的比重显然更大,但这也正是它们不敢摆到明面上来的话。
苏联方面所谓的全面占有,实际上就是把在东北的所有日本资产都作为它们的战利品,由它亲自来接手。重点摧毁则是把这些东西里面最先进的最好的运往苏联本土,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剩余的部分就由中苏两国各占一半,然后两国之间开展排他性经济合作,第三国势力不得加入。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以服从苏联自己的利益为主要目的,这样周密和详尽的计划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想好的。
早在苏联占领东北的时候,它们就将日本这些工业的负责人都抓了起来,拘留之后严加看管,然后从这些人身上得到它们各种想要的的材料。逼迫这些负责人们证明东北的某某企业是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日本也在其中投入资本,以便以后为苏军将这些企业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提供证据。所有必需材料都准备齐全以后,苏联方面开始逼迫日本的负责人们在这些文件上面签字。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将某某企业的所有资产移交于苏联此类的内容。
日本方面的负责人表示,既然满洲国已经解散,他们就不能擅自签署这样的文件了。如果轻易签字,恐怕日后中方会对此表示异议。他们建议苏联方面还是先下书面命令比较合适,这样私下签订协议,自己对日本和中国都无法交代。但是苏联拒绝下书面命令,并且解释说:这些问题它们会和中国交涉。最终这些负责人经不起苏联的威逼利诱,都分别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一来,由这些负责人统管的七十二种工业,以及一百五十种辅助工业都转交给了苏联。
接下来就是拆运的工作,日本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拆卸,由他们把那些有价值的设备拆卸装箱,然后拖拽到铁路旁边。随后就有相关的苏联方面的护送部队分成两批,分别从不同的两条铁路运往他们国家。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对鞍山钢厂的拆卸工作,苏联亲自派出了八十名技术工人负责精密的拆卸工作。这次拆卸工作是由苏联的这八十名技术工人还有八千名日本工人一起工作四十多天才完成的,由此可见苏联对这个东北骨干企业的重视程度。
这些设备的运输也相当的隐秘,他们只在晚上开来火车进行运输,而且在白天的时候往往用其他物品来作掩护。东北的水电和火电发电这方面的东西苏联倒是没有全部拆走,还留下了一小部分准备和中国开展合作。整个拆运过程一直到它们从东北撤军才停止,实际上那个时候能拆的基本上都已经被拆完了。
就算苏联在1945年8月9日不出兵,日本投降了中国同样能拿回东北。八年抗战都打过来了,苏联不出兵就扛不过来了?所以日本投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眼看就要胜利了,苏联不请自来,其目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苏联也是深受法西斯战乱之苦的国家,它应该更为同情中国,中国视它为老大哥,紧跟着他的步伐,但是它却从背后狠狠的给中国来了这么一下。事实上,苏联在远东地区也有它薄弱的环节,但在薄弱的地区却还有如此强大的工业基地,这使它感到深深的恐惧感。所以借助占领东北的这一机会,迫不及待地对这个地区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破坏和利用了。为了自己的安全问题,只能牺牲这个“小弟”的民族利益!
文|峰揽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