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中谁最善于打仗这个问题,堪称无解。历史上的十大武庙豪杰个个都是战略高手,而且在战场上各有所长。要论谁在历史上武艺出众,很多人会首先想到项羽、吕布、岳飞等名字。这些将领无论是带兵还是单挑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实力。项羽曾举起重达350斤的铜鼎,被清朝才女李晚芳称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形容吕布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而岳飞少年之时拉开300宋斤的强弓,展现出非凡臂力,常年操练武艺,战场上经常率先冲锋,曾有一人干掉十几个敌手的壮举,其领军之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然而,历史对项羽的评价并不全是赞美。项羽少年起义反秦,成为推翻秦朝的主要力量。但在灭亡秦朝后,项羽封诸侯,试图重现分封的时代,但被诸侯们不满,纷纷反叛。缺乏战略指导的项羽虽然屡战屡胜,却未能伤及刘邦根本。他的将领开始叛变,谋士也逐渐归附刘邦,甚至范增也转投对方。孤身一人的项羽在垓下被团团包围,虽然最后率领几千骑兵突围,但汉军紧追不舍,在乌江自刎,尸体遭肢解。
项羽的失败可以说是他自作自受。他所到之处城市基本被屠杀,进入咸阳城后,直接将子婴杀害,并纵火焚毁秦宫室,火势燃烧三天三夜。当有人建议他在咸阳定都时,他却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为由拒绝,结果被讽刺为“沐猴而冠”,遭到项羽的直接杀害。
然而,除了灭秦立下的大功外,项羽所做的多数事情都有损国家福祉。加之他战略短视,最终走向失败和死亡。然而,项羽却认为是天命所归,这种想法被历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是荒谬的。即使他夺取了江山,最终却失去了一切,还怪罪上天。值得称赞的是,项羽有着一份个人仁义。他在乌江边不愿过江,因为他发现一个秘密。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名臣王安石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杜牧认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则有不同看法:“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项羽率领8000江东子弟反秦,却一个也没有存活。秦朝灭亡后,项羽势力达到巅峰,但义帝只是一个象征,实际上掌权的是项羽。然而,项羽杀害义帝后,变得众矢之的。项羽不愿回江东,是因为他明白即使回去,也无法改变现状。刘邦强大,韩信也夺得不少土地,项羽的手下也多面叛变,围攻之下逼到绝路。如果回江东,刘邦必然会追击,江东将成为他们的屠场。所以项羽选择了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