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竹书生
编辑|修竹书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提起明朝,人们的脑海中总是想起
血骨铮铮的铁血王朝形象
,的确,无论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历史上少有的杀伐之君,他们一生功绩无数,
值得后人敬佩。
然而要说成就最高的皇帝,还得是仅在位
10个月的朱高炽
,虽然他在位时间短,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早已超过了太祖太宗,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
监国20年
自朱棣登上了皇位之后,他就整日的
睡不着觉,
说来倒也奇怪,明明身边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并且他还坐到了政治权利的
最高层,
朱棣到底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还真有一个,那就是
史记的评价。
自古帝王,追求的不过于一个
青史留名
,让后人看到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这仅仅是那些得位正的皇帝所需要的考虑的,
朱棣得位不正啊!
虽说“靖难”一役打的是
勤王的名声
,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大家都清楚,史官大笔一挥,那么朱棣便是万劫不复,
遗臭万年。
朱棣不想背上这样的名声,想来想去,他发现自己唯一能够阻止这一件事情的办法,就是做出
丰功伟绩,
用来
掩盖
住得位不正的事实。
在此之后,
朱棣修永乐大典
,准备打造一个
全世界最全的百科全书
,同时,他命令郑和下西洋,宣传明朝的威严。
这一系列措施,让明朝成为了
世界皆知的强盛王朝,
永乐大典,更是成为了后人
最宝贵的资料。
朱棣成功了,他的成就
早已掩盖了得位不正的事实,
成为了他
一生的功绩。
但是,这并不是朱棣一人的功劳,
而是无数人的功劳,
其中最为耀眼的人物,就是
朱高炽。
朱棣这个人,是一个
过于着急的人,
他在位期间,想要完成的伟绩太多了,无论是五次亲征,还是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都需要
庞大的资金支持。
但朱棣不懂这些,他只会将
所有的政务交给太子,
这也是太子的
无奈,
摊上这个“败家且什么都不管”的老爹,实在是委屈。
太子朱高炽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虽然朱棣把握着大权,并
时刻监督着朱高炽,
吓得朱高炽不敢有任何的动作,但他还是完成了
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
朱高炽不仅谦虚好学,
还爱民如子,
他将同朝的许多能人认作老师,仔细学习他们的能力,他尊重大臣,提起他,满朝文武都是
赞叹有加。
为了缓解财政的危机,朱高炽成立了
陕西茶马司
,为了让郑和下西洋更加的顺利,他设置了
“河南卫河提举司”。
修粮仓、垦荒地、筑河口,朱高炽监国期间,
几乎没有任何的劣迹
,百姓爱戴,官员敬佩,
朱棣满意。
能够做到这个份上,朱高炽的能力
可见一斑。
朱棣成为皇帝之后,
征战多达5次,
太子也就监了5次国,在这期间,除了政事上的麻烦,朱高炽还需要时刻的注意以及应对其弟弟的阴谋诡计,以及
父亲的怀疑。
朱高炽没有怨言,因为他知道,做儿子的,
就没有不受委屈的,
他一生唯一想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
孝子。
永乐22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时候
逝世
,朱高炽终于
熬出了头!
10个月皇帝,百年的政策
登上皇位之后,朱高炽下发的第一个政策,就是
赈济灾民、减轻赋税、
停止郑和下西洋等事务,
全力恢复国家经济。
当然,朱高炽在老爹一死,
就停了他的政策,
并不是不孝,而是大明朝已经
不堪重负,
永乐帝的胡作非为,总结下来就几个字,不顾民生,这样走下去,不利于大明朝的发展。
朱高炽的政策效果十分的显著,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
明朝百姓恢复了生机,
“仁宣之治”
的的帷幕,也逐渐被拉开。
朱高炽
一生为民
,仁政普照整个大明,这是一件
幸事。
可以说自明朝开国以来,
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朱元璋起义,到世界争雄,
生灵涂炭。
明朝建立之后,社会进入了
几十年的短暂安定时期,
但是并没有维持多久,朱棣造反,山河再一次破碎,等到了朱棣登上皇位之后,重税、征战,连绵不断,每一个都能
压垮百姓的脊梁。
除此之外,朱高炽还改变了
明朝内阁的权限在,
正式赋予内阁成员
参政的权力,
可以说,明朝内阁的辉煌,是朱高炽给的。
不过几个朝代,因为统治者对内阁证制度的胡乱运用,导致内阁被贴上了
“僵化”的代名词,
也是
“违背祖宗意愿”
了。
1425年,
仅登基10个月的朱高炽
,忽然逝世,年仅
47岁。
朝鲜的史书上记载,朱高炽的死因是因为
纵欲过度而亡
,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依据,真实性无法确认,不过不论如何,朱高炽的所创建的辉煌,
都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朱高炽登基时间并不长,但是他
对得起列祖列宗,
也对得起天下百姓,更对得起大明朝,因为他在位时颁布的政策,让大明朝彻底走向了一个
新方向。
朱高炽死后一个月,
他的儿子朱瞻基登上皇位,
他为朱高炽定下庙号为:
“仁宗”。
提起“仁宗”这个称谓,想必大家都
并不陌生,
宋朝皇帝赵祯在死之后,就被定为了“仁宗”。他是历史几千年时间中
第一个
“仁宗”。
据说当初他逝世的时候,京城上至大臣,下至乞丐,无
一不为他痛苦
,甚至消息传到辽国之后,辽国的皇帝也悲痛不已,命令手下要给赵祯建一个
衣冠冢
,这足以看出“仁宗”的分量。
而在宋朝之后,历史上能成为“仁宗”的人,少之又少,加上他一共才
仅有6位,
他们每一位,都是能够
万中无一
的。
结语:
朱高炽的死因不详,有的人说纵欲而亡,有的人说
死于心脏病发作
,从历史上来看,朱高炽死于
心脏病发作
的概率会大一些,不知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