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冷冷地说了这十一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就是这十一字让刘备毫不犹豫的要了长子刘封的性命。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封性格刚烈勇猛,等到刘备死了以后,再难有人能够控制驾驭他。
刘备自是担心刘封会谋权篡位,彼时他的阿斗就失了江山,那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但是刘备真的就只是听了这十一个字后就立马改变主意赐死刘封的吗?
其实不然,诸葛亮只是起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之前种种早已让刘备怀恨在心。
关羽惨死于麦城
关羽被誉为武圣,也是五虎上将中最有名望的一个,但他的结局却让人唏嘘。
关羽大意失荆州,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典故,荆州本来就是诸葛亮从孙权手里借来的,可是蜀国却迟迟不肯将荆州归还。
这就导致吴蜀两国之间盟约破裂,孙权对此十分介怀,在夺回荆州之后更是不打算放过关羽。
关羽失了荆州无奈之下只能败走麦城,十分狼狈,而麦城在孙权的精锐吴兵强攻之下,也是岌岌可危。
关羽为了能够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只能采取缓兵之计,一方面派亲信速速寻求增援,另一方面又假意向孙权投诚。
但是关羽的名望太大,他的性格也是人尽皆知,一是他之前过五关斩六将,让孙权觉得留着他始终是个祸患。
另一个是他华容道放走曹操。让孙权觉得他是典型的忠肝义胆之人,如今凭什么向我投降呢?
关羽的计谋一下就被孙权识破,为了避免关羽等到援军,孙权下令快速攻城,夺下麦城,杀了关羽,最终一代武圣,身首异处。
刘封拒增援关羽
再说回关羽写信寻求援兵,其实关羽早在荆州的时候就开始写信求援,如今都败走麦城了,为何援军仍旧迟迟不来?
有一种可能就是根本没人派兵增援,但是刘关张三人的情谊谁人不知,为何面对关羽求援见死不救呢?
这就要提到文章一开始写的刘封了,刘封这个人虽然是刘备的长子,但是根本与刘备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在刘备还没有阿斗之前,刘封便被刘备收为义子,并且视为己出,可见两人关系匪浅。
但是毕竟是没有血缘关系,他与刘备之间的情谊,远不及刘关张的兄弟情。
当刘备得知关羽惨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刘封不肯派兵增援时,就大发雷霆质问刘封。
刘封当时的处境也确实尴尬,他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确实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关羽。
刘封奉命镇守上庸三郡,这个地方才刚刚被攻下不久,内部政局并未稳固,同时土地也需要兵力整顿,如果他们增兵给关羽,恐怕自身难保。
毕竟蜀国大军一共就只有十几万人,而分到他们的屈指可数,如果想要成功守住荆州,那必然要全军出击,损失也会惨重,这并不值得。
刘封说得有几分道理,而朝堂之上也无人能反驳,这导致刘备不知道该如何治他的罪,但心中对他已然不满。
再到后来,刘封的副将孟达投靠曹操,使得上庸三郡丢失,刘封之前的说辞反倒成了笑话,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刘备对其就不满。
诸葛亮说出那样的预测,刘备必不能容他,于是杀之而后快。
蜀国气数不久矣
关羽死后,蜀国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倒不是说蜀国没了关羽这一个武夫就运转不起来了,而是当时的夷陵之战让蜀国损失惨重。
为了能够为关羽报仇,张飞过于鲁莽横死在夷陵之战前夕,而黄忠在汉中之战后也过世。五虎上将折损严重,没有堪用之才。
蜀国没了武将,而刘备因为夷陵之战死了五万大军和数位亲信一直郁郁寡欢,积郁成疾,随后也在白帝城中含恨去世。
刘备是一位拥有智慧和权谋的明君,他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共情和身份去拉拢部下,这就使得蜀国一直是一个很有情谊的团体。
但是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这个扶不起的阿斗,让很多蜀国大臣很是不满。
一些老臣可能是基于刘备的嘱托愿意辅佐阿斗,但是更多人则是想要取而代之。
这就导致整个蜀国内乱不止,朝堂之上尔虞我诈,一国不平何以扫天下?
那些曾经响当当的角色都生老病死,留下的全是虎父犬子,蜀国迟早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