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周朝之后,存在着一个不好的传统,即每逢国破家亡的大事,女人往往被当作罪魁祸首,这甚至衍生出了一个著名的词汇——“牝鸡司晨”。而周朝的史官们更是通过创造“脍炙人口”的故事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夏桀之于妺喜、商纣之于妲己,以及周幽王之于褒姒。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夏朝和商朝,母系社会的遗存和影响仍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将女性简单地定位为“牝鸡司晨”是站不住脚的。
“牝鸡司晨”一词指的是女人干了本不应该由她们做的事情,以至于把事情搞坏了。然而,以褒姒为例,她作为一个被褒国送给周幽王的女人,实际上是毫不情愿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褒姒成为周幽王的王后,以及周朝灭亡呢?
在周幽王即位后不久,国内发生了地震、旱灾和连年征伐,人民生活困苦。大夫赵叔带劝谏周幽王应该与民休息,专心处理国内事务,但这却得罪了虢公石父,虢国君主。虢公石父认为赵叔带劝谏妨碍了自己的发展,向周幽王建议罢免赵叔带。赵叔带见势不妙,带着全家迁往晋国,后来成为日后赵国的始祖。褒国的国君褒珦站出来为赵叔带鸣不平,但周幽王却因此生气,将褒珦关押三年。
此时,褒国人四处求情,最终通过一系列手段,周幽王得知虢公石父喜爱美色,于是找来一个美丽的女子,送给了周幽王。这位女子就是褒姒。褒姒被送入宫后,由于其异常美貌,深得周幽王宠爱。然而,褒姒并不知为何而笑,这或许是因为她被当做礼物送给周幽王的心情十分不愉快。周幽王为了逗她笑,甚至点起了骊山上的烽火,敲起了大鼓,但褒姒并未对此作出反应。
而关于“烽火戏诸侯”的传说,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而《左传》中也提到了夏桀之于妺喜、商纣之于妲己、周之于褒姒,将三代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这三个女人。然而,这是否真有其事尚待考证。如果看得更早,《史记》中提到夏桀、商纣和周幽王分别因妺喜、妲己和褒姒而灭亡,但并没有具体描写“烽火戏诸侯”的情节。
值得注意的是,褒姒的笑被后世利用,将其与西周的灭亡联系在一起。然而,褒姒笑并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在周幽王废黜王后和太子的过程中,也许褒姒并没有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废黜申后、废黜太子姬宜臼的行为,更多地是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而采取的措施。而申后所生的太子被废后,褒姒的儿子伯服被立为太子,这引起了申侯的反叛。
申侯联合犬戎攻进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和褒姒的儿子伯服。废后、废太子、改立非姜姓女人为王后,打破了周朝与姜姓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导致了姜姓诸侯的反叛。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周幽王朝的灭亡。
总的来说,女性在古代的政治地位确实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母系社会到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逐渐下降。然而,简单地将女性定位为导致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是片面的,真实的历史背后往往有更为复杂的政治原因。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深入地探讨各种因素,以避免对历史的误读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