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子朱允炆:朱标去世,五日不吃不喝;侍奉朱元璋,亲自提尿壶
迪丽瓦拉
2024-11-01 07:39:32
0

原标题:大孝子朱允炆:朱标去世,五日不吃不喝;侍奉朱元璋,亲自提尿壶

明洪武二十三年,太子朱标身上长了个大疖子,疼起来呼天抢地,非常痛苦。朱允炆心里非常难受,含泪为其按摩,昼夜不停。朱元璋从门外看到这一幕温馨场面,老怀大慰:“有子孙如此,朕复何忧。”此时朱允炆年仅十四岁。

自从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元璋心中凄苦,这样的场面对他来说最是治愈。朱允炆的表现直接打动了朱元璋内心最柔软之处,深得朱元璋之心。

两年之后,朱标再次得了重病。朱允炆对父亲的照顾费尽了心思。但不久,朱标还是去世了。朱允炆表现得恰当合理。他心中虽然很悲痛,但是行事却没有一样失了礼数。

不过,他在为父亲服丧期间,朱允炆却悲痛得形销骨立。朱元璋看他这样,心中很是心疼,便安慰他道:“毁不失性,礼也。尔诚纯孝,独不念朕乎?”哀而不伤,这是古代礼制的重要要求。朱元璋劝诫朱允炆你那样做是不合古礼的。你要是再病了,皇爷爷我可怎么办啊?你要是真的孝顺,就要考虑一下朕的感受啊。此时的朱允炆已经五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了。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才勉强收拾了下心思,喝了一点粥。他又向朱元璋提出申请,要为父亲服丧三年。但是遭到朱元璋的拒绝。太子去世,此时正是朝中紧要的时刻,如何能够放任他这样做?朱允炆虽然没有得到爷爷的同意,但是他在这三年之内,笑不露齿,不饮酒,不吃肉,不听乐,不看歌舞,不与妻妾同房。有人曾劝朱允炆不要如此古板,但朱允炆却说:“服可例除,情须自致。”虽然不用服丧,但是悲伤之情还是需要表达的。

朱标去世时,朱允炆的三个弟弟尚且年幼。他亲自照顾弟弟们,白天与他们一同吃饭,晚上一同睡觉。朱元璋将这些事都看在眼里,他对朱允炆非常满意。有一天,他来到朱允炆的寝宫,兄弟四人都在。朱元璋随口占了一个上联:“兄弟相怀本一身。”朱允炆对道:“祖孙继世宜同德。”朱元璋对其大加赞赏。

洪武二十五年,就在朱标去世后不久,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孝顺一直沿续到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临去世前,性格越加暴躁。他更加喜怒无常,许多人因此遭到诛杀。这时朱允炆照顾朱元璋就跟当年他照顾其父亲朱标一样。朱允炆虽然不能天天陪在朱元璋旁边,但也是非常经常。他有空就到朱元璋床前侍候。朱元璋吃药,朱允炆要亲自品尝。朱元璋上厕所,朱允炆亲自搀扶。像痰盂、溺器,朱允炆都会亲自提到朱元璋身前。晚上的时候,朱元璋有时起夜,他便呼唤朱允炆的名字。朱允炆有呼必应,听到后就立马起来。为此,朱允炆常常整晚整晚地不睡觉。也因为这个缘故,朱元璋的心情舒缓了很多,身边很多侍奉的人得以保全性命。

朱允炆的表现都快赶上二十四孝图了。朱元璋当初坚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除了坚持皇长子继承制及维护诸王平衡外,朱允炆的这些表现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虽然一直强调用霸道的手段治理国家,不惜多次为太子朱标现身说法,但是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品德高于能力,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评价人的重要标准。而看一个人的品行,就要看他是否孝顺。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都很盛行,别说古代了。朱元璋自然无法免俗。尤其是朱元璋发动了一系列大案,威胁到皇位传承的因素大多被消除。守成之君确实也没必要太过刚厉。朱元璋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

朱允炆曾因明初法律太过严苛,遍考礼经,参照历代刑法志,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用刑比较重的条款重新修订。朱元璋看后非常高兴。他对朱允炆说道:“吾当乱世,刑不得不重。汝为治世,刑不得不轻。所谓世轻世重也。”乱世用重典,治世用轻典,法律要跟随时势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这说明,朱元璋到了晚年,他的心思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对朱允炆的要求,不像对当初的朱标一样,没有过于强求皇帝一定要刚厉。

其实仁厚不代表就不懂计谋,不代表就是软弱、傻白甜。以前曾讲过朱标高明的政治智慧,朱允炆对于众藩王的认识一直都非常明确。尾大不掉的道理他在还未登基时就有深刻了解。

朱元璋有一次曾意气风发地对朱允炆说:“朕将抵御北虏之事交给诸王,一定能够保证边境安宁,让你有一个太平盛世。”

朱允炆当即反问道:“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如果诸王反叛,我又应该怎么应对他们呢?

朱元璋被朱允炆问得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又将这个问题踢了回去:“以你之见,应当如何处理呢?”

朱允炆的回答很高明,而且滴水不漏:“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满意地点了点头:“是也,无以易此矣。”你说得很全面,很有道理,应对之法,无外乎就这些。先礼后兵,既保全了宗亲之谊,又不至于姑息纵容,引起大乱。

此时的朱元璋对待藩王的态度上,与明初相比,同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没有像对待叶伯巨一样,责骂朱允炆,反而非常赞许朱允炆的处理措施。朱允炆即位之后就开始削藩,直接略过德、礼这两步而削除其地。谁又能说他软弱呢?

(参考文献:《明史》、《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众所周知,埃及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正因为如此,这里自然存在着许多的“宝贝”...
原创 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东汉末年,各个势力逐渐崭露头角,经过多次的交替,三...
从帝王能力角度看,赵构就没有收... 对赵构,人们评价都比较低,是软弱的代名词。其实,赵构能力还是可以,至少对得起他的“高宗”谥号,虽说不...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名将主要分为2种:统帅型与猛将型。像周瑜、陆逊等人属于典型的统帅类名将,他们更擅长排兵布阵...
原创 当... 1959 年 8 月,纽约市发生大停电,停电持续了13 个小时——回想起来,时间并不算长,可对于美国...
成都一袭汉服:在辉煌灿烂的唐代...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古代,民众对基本温饱的追求尤为迫切。唐朝,一个文化璀璨、经济...
原创 大... 前言: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四川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起兵造反。月鲁帖木儿手下叛军人数...
原创 古... 公元前259年的正月,在赵国的京城邯郸,诞生了一名婴儿。 这个婴儿并不是赵国贵族,他是秦王稷的曾孙子...
原创 军... #头条创作挑战赛# 曾国藩名言:“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原创 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汉末三国这段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得益于罗贯中的不朽巨...
原创 康... #历史开讲# 提起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被称之为千古一帝,他...
原创 同... 入闽作战、解放台湾,这是第十兵团在上海战役后得到的新任务,他们必须先扫除台湾外围两个重要的屏障,厦门...
原创 刘...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三国志...
原创 朱... 封建社会十分讲究等级之分,能做到皇帝的都是人中龙凤,凤毛麟角般的存在。这些人往往会为自己渲染“天子”...
原创 最... 苏联解体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俄罗斯人是如何看待前苏联解体的。 2020年俄罗斯卫星...
原创 原... 1848年1月24日,加利福利亚的一个磨坊老板在自家的磨坊水轮上发现了一颗15克的大金沙,于是加州旧...
原创 皇...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
原创 岳...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张... 一提魏国名将,就不得不提张辽,张郃二将。这两位均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都是能征惯战,智勇兼备之将。...
原创 鲜... 文│任微言卿 说起清朝历史,就不能不谈八旗制度。八旗是清朝的特有制度,被立为“国本”,以旗统人、以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