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步。【七雄归一系列17】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关键人物,与魏冉齐名的范雎。范雎在秦昭王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魏冉形成了“黄金三角”中的一支。他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取代魏冉,而是在经过几年的积累后,成为秦昭王的重要谋士。
公元前271年,范雎来到秦国,受到秦昭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客卿。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取代魏冉等“四贵”,而是经过五年的间隔后,于公元前266年正式担任大秦相邦的职务。这种缓慢的过渡反映了范雎在秦昭王身边逐渐积累影响力的过程。
范雎对秦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帮助秦昭王清除了楚系力量,确保秦昭王能够更好地掌控大局。在与魏冉的相处中,虽然魏冉在秦国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昭王对掌握实权的渴望逐渐增加。范雎的到来为秦昭王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削弱楚系力量,让秦昭王在政治上更加独断独行。
其次,范雎作为秦昭王的工具人,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地位,帮助秦昭王驱逐“四贵”,包括魏冉在内。范雎的谋略并非直接向秦昭王提出排挤魏冉等人,而是通过在秦昭王信任度提升后,上书建议驱逐“四贵”。这种间接手段使得范雎更容易在秦昭王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同时达到削弱楚系势力的目的。
最后,范雎推动了褒斜道栈道的修筑,将原有的谷道改建成通行便捷的高速公路。这条栈道连接了关中和巴蜀,使得两地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一基础建设为后来的秦国巩固关中与巴蜀的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范雎的战略指导下,秦国的主攻方向明显转向了北方的赵国。在赵武灵王领导下,赵国崛起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强国。范雎的战略调整,将秦国的火力集中在北方,对赵国形成有效的压制,显示出他对战局的敏锐洞察力。
此外,范雎的修筑褒斜道栈道也为后来的秦国和巴蜀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一基础建设不仅加强了关中与巴蜀的联系,也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范雎在秦昭王时期的贡献虽然不如商鞅、张仪等人,但在推动秦国政治、军事和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与魏冉、白起形成的“黄金三角”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