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宜的“清河漼氏”有多厉害?她的地位其实比公主还尊贵!
在原著中,时宜并没有随了母亲漼三娘的姓,而是崔家这一代唯一的女儿,
她的父亲便是家主。时宜在还没出生之前就被寄予厚望,
因为她这一辈全是男孩儿,所以时宜必须是个女孩子,
这样才能送进皇宫,未来做皇后。
倘若这胎依然是男娃娃,那崔家也会想尽办法把她变成个女娃。
救命!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窒息啊!
时宜的父兄还是后边帮刘子行陷害周生辰的帮凶,怪不得她要舍弃崔姓。
只是剧版修改了这部分的情节,顺便也把时宜的身世做了调整。
古代的世家大族都十分重视自身的兴盛发展,比如家里的男丁要走什么仕途,
家里的姑娘要嫁什么样的人家等等等等。
而时宜的“清河崔氏”也是如此。
所以漼广才在临死前,让漼风娶了太后一族的幸华公主稳固地位。
但这些情节其实压根不会出现。
清河崔氏隶属于“五姓七望”,除了这一支外,
还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姓与崔姓分别各有两个世代盘踞的地界,因此称之为五姓七望。
《周生如故》的清河崔氏就是取自于此。
但历史上的这七家大族,最忌讳的就是与皇室联姻。
放在过去,“清河崔家”也不会低下身段娶一个公主。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是同宗,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姜太公。
因为封地名叫“崔邑”,才改了崔姓。
秦朝时,崔家的一对兄弟振兴了基业,分别在清河和博陵定居,才有了两支派系。大概就是《知否》原著里的宁远侯和襄阳侯的关系,都是顾家子孙。
光是在唐代,崔氏一门就出了29位宰相,是公认的“天下第一高门”。
所以时宜的舅舅才稳坐百官之首。
之后时宜被逼嫁给刘子行的时候,才有接受天下文人跪拜的“殊荣”。
在这些世家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
比起和皇家的公主郡主攀上关系,做个驸马郡马什么的,
还不如与五大家族的女儿结亲。
五姓家族之所以备受推崇,在朝代的更迭中屹立不倒,
是因为他们靠的是家族世代传承延续的基业。
不管皇帝是谁家的,他们都是财富和权力的中心,是连统治者都要拉拢的对象。
就时宜这样的家世,别说是储君了,
就算是已经继位称帝的刘子行,她说不想嫁立马就可以退婚!
那这么牛的家族,是从啥时候来的呢?
“她们”秒杀所有公主,是连天子都娶不到的女人!古代的最最最尊贵的“5个姓氏”有什么讲究?
“五姓七望”指的是自汉朝开始发展,
到隋唐时期达到巅峰的来自7个郡县的5大姓氏家族。
除了前面提到的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外,
李氏一族也有两个郡望,分别是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这两支不像时宜家的“清河崔氏”一样祖上是亲哥俩,
而是完全不相关的两户人家。
从古至今“李”都是大姓,尤其是在隋朝到唐朝统治的时期。
在唐朝,五姓女在“婚恋”市场上可比公主要抢手的多!
哪怕你是天子也不一定能娶到她们。
古代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对“驸马”“郡马”之类的官职限制有很多。
唐朝的贵族大多不愿意娶公主,反倒是世家大族被踏破了门槛儿。
《长歌行》中后期出场,接替杜如晦入朝为官的卫国公李靖,
就是陇西李氏的一员。他的人生也是一出传奇。
比如他的发妻是隋朝名将杨素府上的一位歌女,
他们背着杨素偷偷私定了终身,爱情就在乱世中诞生了,听起来还有点小浪漫!
《独孤天下》中的三姐妹里,大姐般若嫁进了皇室宇文家,后来成了皇后。
老幺伽罗嫁给了杨坚,后来和他一起携手建立了隋朝,也当上了皇后。
而同父异母庶出的曼陀则抛弃了未婚夫杨坚,嫁到了陇西李氏一族。
无论是剧里还是历史上,“曼陀”都不像她的姐姐妹妹一样,
在活着的时候荣登后位。
她的皇后是在死后追封的,因为她的的儿子后来开创了大唐,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所以便有了李唐是“陇西李氏”一族血脉的传言。
但其实对于这一点,在史书上是存在争议的。
一部分人认为李唐原本只是赵郡李氏的一个破落户出身,
李渊即位之后,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才把自己的名头改成了所谓的陇西李氏。但也有人说他们其实是赵郡李氏的正宗出身。
还有人说是李唐先祖为了躲避兵乱,才迁居到赵郡。总之是说啥的都有!
不过,这些说法后来也都不重要了。
因为唐代之后,这些世家大族一点点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
所以是不是贵族出身也就不重要了。那这么厉害的家族怎么说没就没了?
明明是豪门却一位皇后都没出过,这5个姓氏的女子敢和皇帝叫板,可为啥都活不过两代?
在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以及太原王氏中,
属王家拥有的郡望最多,是当世的最大家族。
特别是诗歌空前繁荣的唐朝,
像是王勃、王昌龄、王维这样顶尖的诗人,都出自太原王氏一族。
《武媚娘传奇》里“墨兰”饰演的王皇后,
她的原型是唐高宗的原配皇后太原王氏人,
只是后来被武则天下令赐死,没有任何追封。
除了唐朝的皇后之外,东晋时期王氏一门还出过3位皇后。
是五姓家族中,皇后最多的一个。
其余四姓家的姑娘基本都和皇室宗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更别说什么皇后了。
那这些家族里的姑娘一般都嫁去了哪儿呢?
俗话说:娶妻娶贤,纳妾求色。虽然人人都想娶五姓女,一度连公主都看不上,但五姓女可不是他们想娶就能娶的!
世家大族不仅看不上皇家,其他诸姓家族也看不上,
他们只和同样是大家族的“五姓七望”结亲。
连李世民身边的一代贤臣例如魏征、房玄龄那样的名人,
即便用天价聘礼也照样娶不来五姓女。
唐朝的第十五皇帝就想让自家太子迎娶郑家的女儿,
结果人家根本看不上,扭头嫁给了崔家一个九品小官。
可照这样的势头下去,世家大族等门阀的势力会越来越大,
搞不好还有越过皇室的可能,这是统治者最忌讳的。
所以在唐代后期,朝廷颁布了《禁婚令》,
用来抑制世家大族互相联姻的趋势,从而达到稳固皇权的目的。
此后的封建王朝更是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皇权十分集中,
这些名门也就一点一点地被削减势力。隋唐两代过后,盛世名望都大不如前。
尤其是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允许寒门子弟可以读书科举入仕后,
贵族子弟的仕途被大幅度限制。
爱读书的公子哥依然能找到好工作,不爱读书混吃等死的就真的要在家啃老了。比如梁晗在家里养尊处优,他的官位就是靠荫封得来的,
他读书读的那一肚子酸诗我看也没啥用。
而长柏和齐衡的官位全是自己打拼,夜以继日的苦读科举中榜才有的成就。
所以啊~爱学习的娃在哪都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