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忠臣难得善终?皇帝到底顾忌些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20 06:02:43
0

文|逆北

中国古代最不缺乏的就是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些名言,都反映了忠臣群体的责任和历史担当。

一个颇为讽刺的现象是,忠臣群体固然以匡扶江山社稷为己任,时刻关注君王的施政,但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却多充满了悲剧性。这便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难道皇帝不喜欢忠臣吗?

事实可能的确如此,今天我们就不妨以两宋之际的名臣李纲的遭遇为例,看看为什么忠臣不受皇帝的欢迎。

01李纲重返朝廷中枢

李纲历事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三朝,妥妥的元老重臣。他的第一次大放光芒,是在钦宗即位后不久,李纲临危受命,组织东京城的防务。由于李纲的坚决抵抗与地方勤王大军的陆续开到,孤军深入的金人被迫放弃围城,暂时收缩。李纲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士大夫的崇敬与认可。

就在李纲的声望达到高峰之时,其手下将领姚平仲未经他许可,便贸然夜袭金营,结果以失败告终。李纲也因为当机立断,直接派兵支援姚平仲的行为而受到朝廷内部主和派的攻击,最终离开京城前往地方。

李纲这一走,此后东京防务再不能像他在时候那样精细完备,

后来金军瞅准时机二度南下,彻底打破了东京开封,让徽宗和钦宗皇帝沦为其阶下囚。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前夕,钦宗终于又想起了李纲这个人,遂派人找他回来当开封府尹。

但是,一切为时已晚,北宋高层因为其战和不定的蹩脚战略,永远失去了翻盘的机会。而李纲虽然之前因为主和派攻击离开京城,但当得到皇帝的召唤,仍然坚定不移地率军回援,此也可看出李纲的忠心。

后来,1127年的五月,距离靖康之变刚过去两月多时间,在建康重建小朝廷的高宗赵构,又想到了李纲这个忠心耿耿的大臣,遂不顾朝廷内部主和派反对,将其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录尚书事,成为了当朝宰辅。

李纲重新蒙受皇恩,自然是感激涕零,他和赵构的关系,也理应当进入到一个“蜜月期”,可是未曾想,

仅仅过去七十多天,李纲就因和高宗不和再度被罢职,此后再未受到重用,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统观点认为,李纲之所以被罢职,是因为他坚持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的战略,而高宗赵构却在黄潜善等人蛊惑下只求“南巡”扬州,图个安稳自在。这样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赵构后来确实采取了逃避金人威胁的措施,但他和李纲的分歧,其实远不止于这一点。

(宋高宗赵构)

我们都知道,两宋既是一个尊重士大夫人格尊严的时代,也是一个对士大夫提防最严密的时代。北宋中期范仲淹和王安石等人变法虽然动静闹得不小,但因为他们都勇于任事,和反对者也无法做到利益协调,最后辛苦半天,反被人怀疑有敛权野心,结果遭到皇帝的解职。

敢想敢干,这在北宋时期的官场并不是一件好事。

巧的是,李纲的性格和王安石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劲。当他刚被高宗任命为宰辅大臣后,其稍作谦让,就一股脑提出了十项改革策略,其中既有如何经营北方防线,抵御金人南侵,也有清洗内部不安定势力,整饬朝政的内容。这样的人如果放在徽宗以前,恐怕早就凉凉了。

但是,靖康之变的冲击又太大,大到让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不得不放下对大臣过分的钳制和提防,以使其尽可能贡献自己的才智。

02清除张邦昌余党

高宗赵构也是如此。他虽然成为了赵宋皇室唯一的希望,但他的皇位毕竟是从张邦昌那里接收过来的。张邦昌何许人也?这是金人灭北宋后扶植的傀儡皇帝。就在高宗准备召回李纲的时候,还有大臣胆敢直接站出来质疑高宗的任命,甚至要求高宗给张邦昌加官进爵,以讨好金人。这种犯上的做法,深深刺痛了高宗的自尊心,也让他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忠心不二的人来抑制这些朝廷内部的张邦昌余党。

李纲就是这样一个人。

让高宗满意的是,李纲当上宰辅后,便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张邦昌,他援引春秋大义,斥责张邦昌僭越礼法,理应当处死。一开始,赵构还假装表现出一些犹豫,想借机试探一下朝廷内部其他官员的态度,后来,当他发现李纲以去职相逼,时机已经成熟,遂把张邦昌赶到地方,将其处死。

张邦昌余党就此垮台,而李纲的执拗,也悄然成为了宋高宗巩固个人权势的工具。

但是,李纲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高宗罢免张邦昌不是顺水推舟,而是出于对自己才能的认可。于是,他又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派张所和傅亮分别担任河北安抚使和河东经制使,到北方去组织和领导抗金义军,牵制金人南下的步伐。另一个则是

要求宋高宗定都关中,如果不能去关中,也要到长江中游的襄阳一带去领导中兴大业。

(岳飞便曾是张所麾下的一员战将)

李纲的前一个要求,实际上反映出他已经不满足于文官的职责,而是意图在军事方面开拓业绩。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过去东京保卫战就是李纲亲自筹划的,而且现在适逢多事之秋,李纲这样殚精竭虑,未尝不是好事。

可是,赵宋皇室对于军权是十分看重的,他们既希望地方军人能够为自己抵御金人进攻,又不希望他们和中央官员关系紧密,尾大不掉,干预政事。

因此,对于李纲的前一个要求,高宗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但其仍以地方转运使来暗中监视张所等人的军事行动。至于李纲的后一个要求,高宗先是犹豫了一下,后选择了维持南巡扬州的决议。当然,赵构这样做或许也有他的难处,因为他曾经在金营当过人质,亲眼目睹了金军兵强马壮的阵势,而赵构这个皇位来得又实在不容易,所以他从心底里不愿把自己置于险地,而是更倾向于“退避三舍”。

面对皇帝的南巡决定,李纲似乎也并没有就此事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可是二人的分歧却因此越来越大。原来,问题还是出在了李纲推荐张所等人到北方领导抗金战事上。

03李纲的“杀手锏”失灵了

张所到了河北后,很快得到了十多万散兵游勇的效忠,但河北转运使却将其解读为是地方势力坐大、不合于祖宗之法。李纲为了维护张所,没少了和高宗闹别扭。

担任河东经制副使的傅亮就没有张所那样的好运气了。有官员向高宗打小报告,称傅亮消极作战,赵构遂决定将其撤职,找回京城来问个究竟。

结果,李纲得知此事后,坚信赵构受到了黄潜善等人的蛊惑,所以极力反对,不仅如此,李纲又拿出了当初反对张邦昌时候的杀手锏——以个人去职相逼。

这下赵构可不干了——这朝廷又不是你李纲一个人开得,凭啥什么都得听你的,稍微不合你的心意你就拿去职相逼,要都这样干,以后你李纲还不得大过皇帝去!辞职就辞职,谁怕谁啊!

于是,因为维护傅亮不成,李纲黯然去职,当起了有名无实的大学士。此后,李纲再未能重返中枢。

从后来人角度看,赵构轻易撤换前线主将的做法, 的确容易给金人以可乘之机。李纲重视河东和河北的防务,因此坚持保护傅亮,不可不说,这也是为了赵宋的江山考虑。

但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赵构可不这么想,他只看到了李纲对自己近乎于耍无赖的要挟,他认为傅亮的留去只是一件小事,本不需要李纲去操心,但他反而为这件事和自己顶了牛,所以简直是胡闹。

赵构早年有过当人质的经历,回到建康后又被人威胁过,自尊心十分脆弱,现在李纲不念及自己对他的重用,反而屡屡拿辞职来要挟自己去迁就他一个当臣子的意志。两个人不闹翻反而奇怪了。

到头来,李纲对宋室中兴的一腔热血,终究只是感动了自己。不知道这是李纲的悲哀,还是南宋的不幸。

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邓小南《祖宗之法》,三联书店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各... 引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的名句告诫我们,时时刻刻不能停止学习和思考,否则就很...
原创 盘... 纵观历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能以一敌百的英雄人物,例如项羽、关公、刘裕、岳飞等等,然而不少人也会有这...
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民间外交纪实 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民间外交纪实 青岛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为拥抱全球化第一...
原创 韩... 韩国在很多方面的名声都非常不好,在体育领域,韩国滑冰选手为了赢得比赛刻意伤害其他参赛选手。 在历史传...
原创 1... 口述历史人:李俊伯,男,1928年1月出生,1950年7月,在湖南省平江县参加税务工作,1990年3...
原创 晚... 历史风云诡异变幻莫测,阅尽千古风流人物。看世间王朝沉浮,读青史入册。图为一组晚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后宫嫔...
原创 考...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位皇帝,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眼中,秦始皇就是千古一帝。由此千古一帝一词...
原创 秦...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孙子,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秦武王嬴荡的异母弟,是使秦业帝的秦王。 在战...
原创 为... 19世纪中后期,是世界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在殖民地扩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原创 满...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创建的朝代之一,满族的姓氏跟汉族是不一样的,当时满清有八大姓。这8...
原创 中...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搬运。 说起中国人的共同祖先,我们很自然会想到炎帝与黄帝,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
原创 纪... 在古代,有一位贫穷的年轻人名叫杨宇。他生活在一个贫瘠的乡村,朱门之外的酒和肉对他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江山动乱,天平天国纷纷起义。曾国藩在这时组建了湘军,由此曾国藩是手握重兵的人,同时他也是晚...
原创 9...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
原创 王... 前言 秦始皇能够一合六国,称霸天下,成为千古一帝,不仅是他有着雄心壮志,还因为他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
原创 为... “胡须”是一个人身上很常见的东西,尤其是在男性身上。现代人普遍都是将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在古代,...
原创 希... 三国时期有“五虎上将”,他们指的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都是...
原创 1... 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在仪鸾殿病逝,由此结束了长达48年的统治。可当时她的陵墓还没有修...
聚落考古呈现“多面”莫高窟   新华社兰州9月22日电(记者张玉洁)洞窟连绵是人们熟悉的莫高窟“正面照”,但窟顶模样却鲜为人知。...
原创 原... 他人生的第一个30年,给了宗教,是一名神学博士;中间30年,致力于外交,从事洋务运动;后40年,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