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壬辰倭乱:努尔哈赤率部崛起的良机,他却更加频繁的朝贡以示臣服
迪丽瓦拉
2025-07-20 06:32:25
0

万历二十年(1592年),八月丁酉。

此时,北京的天气已经转凉,秋风虽然高爽,但也夹杂着几分萧瑟。

紫禁城外的朝贡队伍

紫禁城外,一队人马从远处蜿蜒而来,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牵着数不清的牛羊,马铃儿叮当响个不停。

这些人身上的着装与汉人明显不同,充满了异域风情,脸上写满了疲惫,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一路走来。直到那座雄伟恢弘的紫禁城出现在目光尽头时,脸上的疲惫才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难掩的激动。

走在队伍最前方的那位身披华服,脚踩马镫,胯下战马看上去也比其他人的更为雄壮。显然,他是这支队伍的首领,此刻也极目远眺,望向由远及近的紫禁城。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北京,却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他暗自发誓,早晚有一天要成为这座城的主人。

很多打算进城的百姓,目光都被这支特别的队伍牢牢吸引住,他们的眼中带有好奇、畏惧和鄙夷。

当然,也有一些住在紫禁城的百姓,见到这支队伍不为所动,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早已经见惯了这样的场面,知道他们是来自建州女真的朝贡队伍,他们的首领叫努尔哈赤。

可疑之处

但也有人看出端倪,努尔哈赤此次亲自率队朝贡,时间上有些不对劲儿。按照明朝对女真各部的规定,朝贡时间应该从十月初至十二月末,怎么他八月就率队而来呢?但从这支朝贡队伍的状态来看,应该是得到明朝允许了,否则硬闯入关,当不会是如今的一番景象。

“十月初验放入关,十二月终止;如次年正月以后到边者,边臣奏请得旨,方准验放”。——《大明会典》

努尔哈赤这次率队朝贡确实可疑,时间提前只是可疑之一,更可疑之处,是此次朝贡以后两个月,来到明朝规定的女真各部朝贡时间期间,在努尔哈赤的授意下,建州卫竟然又与其他卫进京朝贡。

努尔哈赤虽然在建州卫第二次朝贡时并未亲自入京,但建州卫在1592年朝贡的次数,就已经达到了两次。

按照明朝对女真各部的朝贡规定,除东海女真“去中国远甚,朝贡不常”,未设硬性规定以外,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每年朝贡的次数明文规定为一次。

既然明朝有相关的明文规定,努尔哈赤又为何要在1592年搞特殊,主动申请额外朝贡一次呢?而且,笔者查阅了《明神宗实录》,发现努尔哈赤不仅在1592年朝贡两次,此后的1595年、1597年,也都朝贡两次及以上,直到1598年才重新恢复一年一次。

这样的情况不禁引人生疑,159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件,让努尔哈赤一反常态?1598年又是什么特殊时间节点,令努尔哈赤重新按明朝的规定行事?

壬辰倭乱

笔者对比发现,这七年时间正好被壬辰倭乱贯穿,难道是巧合吗?

如果不是巧合,这场壬辰倭乱是一场被后世称之为“影响了明朝国运”的战争,明朝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明朝在此期间对女真各部的打压力道应该骤减才对,努尔哈赤为何朝贡更加频繁呢?

努尔哈赤是一位百年难遇的雄主,昔日仅凭祖、父的十三副遗甲起事,一路打出了名气,赢得了明朝廷的认可。这样的人物,自然与“昏聩”、“愚蠢”等词汇有什么交集。所以,努尔哈赤在明朝对女真掌控力下降时,没有想着尽快脱离明朝掣肘,反而增加朝贡次数,以示忠诚。

1592年,壬辰倭乱爆发。丰臣秀吉率领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军迅速溃败。朝鲜王李昖因为此前隐瞒不报,向明朝求救时,被疑为“与倭寇同叛”。直到明朝完全确定了日军入侵朝鲜的事实,这才起辽东之兵入朝抗倭。

这场大战,席卷了整个朝鲜,令明朝、朝鲜、日本卷入战争漩涡,一时间难以他顾。尽管战事胶灼,日军让朝鲜和明朝头疼不已,但最让他们头疼的人却不是丰臣秀吉,而是虎踞建州的努尔哈赤。

朝鲜虽有亡国之危,却不敢倾全国之兵对抗日军,防备建州女真的守军,时刻关注着努尔哈赤的动向。另一边,明朝也不敢对努尔哈赤掉以轻心,在辽东之兵大部分援朝抗倭以后,仍保留一定兵力镇守边陲,以防建州女真趁虚而入。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确实是一个奇人,他在明朝和朝鲜都将自己视为卧榻之侧的豺狼时,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出人意料的主动向明朝上奏、向朝鲜进言,只要他们一声令下,待寒冬封江,建州女真的铁骑可以随时入朝,抗击日军。

“……待严冬冰合,即便渡江,征杀倭奴,报效皇朝。”——《朝鲜宣祖实录》

然而,面对努尔哈赤的好意,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并未答复,朝鲜则将其视为“夷情叵测”之举,果断拒绝。最终,努尔哈赤虽然并未率兵援朝抗倭,但他的话已经说出来了,至于不肯接受是明朝和朝鲜的事情,这份情还是得领吧?

这边明朝大军刚刚入朝抗倭,努尔哈赤便上奏明廷,乞升赏冠带、敕书、龙虎将军衔。明朝此刻无暇顾及努尔哈赤,更无力像以往那般对女真各部的发展进行打压,只能靠恩赏来暂时稳住努尔哈赤,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如愿得到了所求的一切。

显然,努尔哈赤看出来了,壬辰倭乱,实乃建州女真崛起的绝佳机会。但他并非贪婪无度之蠢人,努尔哈赤深知明廷自建国以来,便对女真各部心存忌惮。一直暗中搅动女真各部互相争斗,又不许一家独大,确保女真的军事力量分散,无法威胁明朝边陲。

壬辰之乱爆发,辽东之兵骤减,明廷此时最希望稳住的人是努尔哈赤,但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努尔哈赤。所以说,此事处理得当会是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崛起的良机,处理不好也会是努尔哈赤濒临灭亡的危机。

努尔哈赤的真实用意

努尔哈赤最终的决定是,趁机向明朝和朝鲜示好,弱化双方对自己的戒心。而讨好明朝,让明廷放下戒心的最好方式,无疑便是朝贡。

朝贡,其实就是一方对另外一方臣服的表现。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贡献出来,交给自己自己臣服的一方,取得对方的信任。

努尔哈赤在壬辰之乱爆发以后,不仅没有减少朝贡的频次,反而主动增加了朝贡的频次。

一来,努尔哈赤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明朝放下对他的戒心,同时利用自己与明廷的“亲近”,来震慑其他女真部落,获得地位优势;

二来,明朝的朝贡体系颇为特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弱者向强者进贡这件事儿,其中更多的牵扯到外交关系。明朝接受朝贡时,往往将自己视为“天朝上国”,在颜面上获得极大满足,但在经济上却有着巨大的亏损。

明朝在朝贡中得到的物资,经济价值一般都不会特别高,但明朝对朝贡方的恩赐却十分丰厚。所以,明朝时期接受朝贡这件事儿,表面上看着风光,实际上却是亏本买卖。努尔哈赤增加朝贡频次,自然就会增加经济收入。

最重要的是,除了这些恩赏以外,建州女真入京朝贡的队伍,还可以趁机进行贸易,换取酒、茶、盐、谷子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早在成化年间,女真各部就尝到了向明廷朝贡的甜头。由于明朝当时就已经对朝贡队伍的恩赐有明文规定,按照官职和人头有不同的赏赐。所以,女真各部每次入京朝贡,人数不断增加,仅恩赐朝贡者,就成了明朝一笔不小的开销,“供给浩繁”。(出自《大明会典》)

礼部尚书邹干上奏朝廷改制,这才规定一年一次朝贡和每次最多入京五十人的限制。1592年时,虽然这项规定仍被沿用,但已经宽松许多,朝贡次数可以凭借申请而增加,入京人数也不再严格限制为五十人。

以建州女真为例,在壬辰倭乱的七年间,入京朝贡的队伍人数,基本都固定在百人左右。队伍壮大以后,自然就可以从明廷获取更多的恩赐。

综上所述,努尔哈赤在壬辰倭乱期间,朝贡更加频繁,表面上看是对明朝的臣服,但实际上却是趁火打劫,借朝贡之机获取大量恩赐,再通过朝贡贸易、马市贸易,换取发展所需的物资,壮大经济,为日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大明会典》

《朝鲜宣祖实录》

《明神宗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张博:清代士人非常时期的日常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重点开始转向日常生活史的范畴。常建华先生...
定陵之痛:后无皇陵再遭掘,吴晗...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如同暗夜中的星光,既照亮了过往,也映射着未来。1950年代,当北京...
原创 此... 此人是梁山上的内奸,招安后官职高于宋江,皇帝对他信任有加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如同璀璨...
原创 汉... 今天冯唐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他说越高阶的人越研究人。 他说,越是底层的人,处理人际关系...
原创 美... 美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幸刚从美国出差回来,有些肺腑之言呀,必须要给大家说说了。 美国在世界上,可...
原创 亡...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明太祖 朱元璋) 我们知道,有明以...
原创 为... 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清朝,如果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算,到1912年结束,一共有国祚2...
原创 兄... 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可有一个人,他的名字永远和仇恨绑在一起,那就是李元吉,作为唐高祖李渊的第...
原创 孙... 当历史的齿轮缓缓转动,一代伟人孙中山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榻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口述了他的遗嘱。这一幕...
原创 周... 1976年1月8日,一个寒冷的冬夜,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离开了我们。次日凌晨,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
原创 无... 清朝巅峰时期的版图,是一块完美的秋叶海棠,那首《梦驼铃》里唱的海棠血泪,讲述的就是秋叶海棠变成大公鸡...
赵崇甫: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征战四... 雄才大略,上帝之鞭,这都是对成吉思汗及其军队的赞誉,也或者说是恐惧。 问题来了,发迹于蒙古高原苦寒之...
原创 没... 是什么,让苏联从占世界工业产值2.6%的农业国,快速变成世界第三、欧洲第二工业强国的呢? ——美国及...
原创 南...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淡闲身信马蹄。”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衡山观赏...
原创 江... 日本有一种家族文化叫“通字”,即家族世代成员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比如织田家和武田家的“信”、毛...
原创 赵...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的号角吹响,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朝登上帝位。这位新晋皇帝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棘...
原创 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
原创 辛... 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包容、和谐及团结才能真正促进各民族的独立和发...
原创 诸... 文|敏锐霍普5V5 编辑|敏锐霍普5V5 听说点赞关注的人,都能心想事成,财源广进哦!想要梦想照进现...
原创 公... 汉水之战,赵云单枪匹马营救黄忠,结果张郃徐晃二人竟然不敢迎战,令人大跌眼镜!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张郃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