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迄今为止在汉长安城长乐宫内考古钻探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六号遗址,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50多米,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并结合史料记载分析, 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就是长乐宫的前殿遗址,也就是长乐宫里的大朝正殿,是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后理朝布政的地方。这里在考古发掘后,进行了地面结构复原展示。
长乐宫前殿遗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发掘展示,仅仅是前殿主体宫殿遗址的一半不到,其主体的另一部分尚未发掘。
整个建筑群由夯土台基、宫殿、庭院、天井、配殿、半地下房屋、通气道、廊道、地下通道、水井、沉淀池、排水管道、散水、院墙等组成,布局宏大,结构复杂。
长乐宫前殿遗址
长乐宫前殿遗址
长乐宫前殿遗址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紧邻前殿北边的另一处重要遗址,也就是四号遗址-临华殿的所在。
前殿是朝会的正殿,皇帝与朝臣们当年在此商议国政大事。临华殿则是生活起居的场所,除了半地下结构的卧室外,还修建有聚众议事的大殿。前殿与临华殿的关系,符合西汉时期前朝后寝的宫殿布局。
长乐宫六号及四号遗址平面图
这是四号遗址-临华殿里的F1建筑,是聚众议事的大殿。这些地面上的建筑,是考古发掘后,采用大跨度轻质拱钢结构修建的保护棚。
临华殿-F1建筑遗址保护棚
这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的照片,北端的入口,是东西相对的两组空心砖台阶,这个入口应该是专门为皇帝或太后从起居卧室那边过来专用的。进入后,向南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大殿的正厅。通道中间的西侧,设有一个门房;大殿正厅的南侧,还有两个入口,应该是群臣或觐见者们进入大殿的通道。
F1建筑-考古发掘时的照片
这是从北侧参观口进入后,看到的情景。
北侧通道
这是从南边东侧参观口进入后,看到的大殿正厅。
大殿南边的正厅
这是从北边门房过来的通道,是皇帝或太后进入大殿正厅专用的。
大殿正厅的北通道
大殿正厅南侧的两个入口,是前来议事的群臣或朝觐者进入大殿的通道。
大殿正厅南边的两个入口
这是聚众议事大殿的复原效果图。
聚众议事大殿-复原效果图
这是四号遗址内紧邻聚众议事大殿东侧的F2建筑,是长乐宫里唯一的一处经过考古发掘后,保留原貌对公众展示的西汉皇宫卧室遗址,半地下的建筑内竟然修建有逃生的门道。
F2建筑-西汉皇宫卧室遗址
这种半地下结构的房屋,冬季有利于保暖,夏天有利于隔热。
这是考古发掘时的照片,整个建筑由附室、通道、楼梯间、主室和侧室五部分组成。附室、主室和侧室都是南北两室的套间。
考古发掘时的照片
在主室的南间发现了涂成朱色的地面,在楼梯间内也发现了涂成朱色的台阶。这应该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赤墀”。能够使用“赤墀”,表明该建筑具有帝王级别的等级。
地面涂朱的这间房屋面积最大,应该是主卧室,其北侧连有一个套间,东侧配有侧室。
西汉皇宫卧室遗址
从主室可以经过通道和楼梯间到达宫殿的其它地方。
也可以向北,经过通道北端狭窄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小过道来到附室,在附室最北边,有一个门道,可以到达庭院。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考古发掘时,在侧室的东南角,发现还有一个门道。
这道门是用来做什么的?是发生紧急情况时,用来逃生的通道吗?有知道的小伙伴吗?
侧室东南角的门道
西汉皇宫卧室遗址-平面图
感谢您的阅读,再见。
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更为详细的视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