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7月13日上午,年过六旬的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突然驾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太子杨广命人给自己的庶母宣华夫人送去一小锦盒,盒内竟是几个同心结。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隋文帝的去世经过。隋文帝在仁寿宫避暑期间突然病重。太子杨广得知后,立即传密信给宰相杨素,要他提前准备太子登基事宜。然而,杨素的回信却被传到了隋文帝手中。
隋文帝看到信中的内容后,愤怒不已。尽管他本已身患重病,但仍然命令亲信起草诏书。他希望重新拟定诏书,废黜太子杨广,并召回长子杨勇,恢复他的太子之位。
然而,这个举动会使得杨广多年来的谋划付诸东流,对此他绝不甘心。为了夺取皇位,杨广毫不犹豫地派兵包围了仁寿宫,以保护隋文帝的名义,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
隋文帝本已病重,再加上儿子的这番动作,他很快就离世了。隋文帝的去世使杨广顺利继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与此同时,他一直打造的孝顺形象也彻底崩塌。
历史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在杨广还未成为太子之前,由于身在扬州远离父母,每当杨坚或独孤皇后派人探望他时,不论来者身份如何低微,杨广都会特地前去迎接,以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然而,他在隋文帝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彻底颠覆了他多年以来塑造的形象。
更让后世对他诟病的是,他在父亲去世的当天下午,对庶母宣华夫人所做的一切。
事件一名为“同心结”。隋文帝去世仅几个小时后,杨广匆忙派人给宣华夫人送去了一个小锦盒。盒子上的“封”字是杨广亲自写的。宣华夫人看到盒子后吓得不敢打开,以为里面是毒药。
后来,使者催促宣华夫人打开盒子,宣华夫人这才拆开了。结果,里面装着几个同心结。
宫人们见到这一幕非常高兴,互相说着“我们逃过一劫了!”然而宣华夫人却犹豫不决,坐在一边不肯致谢。
使者和宫人们纷纷劝说她谢恩,气氛逐渐紧张,宣华夫人无奈地领旨谢恩。随后,使者高高兴兴回去复命。
当晚,杨广终于如愿以偿,与宣华夫人共度一夜。
在这里,宣华夫人的参与度如何呢?
宣华夫人陈氏从小进入宫廷,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很受人喜爱。在独孤皇后还活着的时候,她并不喜欢隋文帝宠幸其他人,但却特别容忍陈氏侍奉隋文帝,并允许隋文帝宠幸她。
独孤皇后去世后,陈氏被封为贵人,受到隋文帝的宠爱。隋文帝病重时,她又被封为宣华夫人。
杨广调戏宣华夫人正是在那个时候。
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陈氏因为不争宠爱而得到了独孤皇后的青睐。而在隋文帝病重时,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也是陈氏为自己日后生活着想。
所以说,如果细细思考,杨广与宣华夫人早已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只不过他们只是盟友关系而已。
换个角度来看,杨广调戏宣华夫人可能只是他们合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隋文帝早日离去。
否则,杨广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安排一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并送出同心结呢?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那么,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请关注我,继续为你讲述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