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臣民的生死大权。可以说,他可以杀死任何他想要杀的人。如果有一个开明睿智的皇帝,那么臣民的生活就会更好。如果有一个愚蠢的统治者,那么臣民的生活将难以忍受。
人们认为朱元璋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但他天生多疑,尤其是在他成为皇帝之后。他一直认为那些帮助他的开国大臣有敌对意图,所以他也杀害了许多开国大臣。朱元璋的多疑本性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想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朱元璋建立明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农民家庭。当时,元朝政治腐败,官员私下贿赂和压榨农民。所以,像朱元璋这样的农民家庭一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必然有起义。朱元璋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正式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随着形势的发展,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他在军队和民间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朱元璋深知,光靠士兵和名望是不够的。他也不得不自食其力。后来,朱元璋还结交了很多见多识广的名士,并与他们讨论了前任皇帝的治理技巧。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建立后,明军北上,凶猛地推翻了元朝,结束了不到一个世纪的统治。朱元璋也成功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重。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
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很关心他的长子朱标,想把皇位传给他。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空白的太子之位。朝中充满了权力和野心,许多皇子都对他虎视眈眈。
朱元璋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次子朱允炆为太子,但实际上他对他并没有太大的信心。第四个儿子朱棣个性刚强,深受北方军队青睐,而朱元璋对他的恐惧与日俱增。这个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为未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朱标之死对朱元璋的影响
朱标死后,朱元璋开始经常做噩梦。在他的梦中,他看到一个身穿金色盔甲的战士挥舞着锋利的刀,在宫殿里与他激战,试图夺取他的皇位。
这个梦生动而频繁地出现。每次醒来,他都会大汗淋漓,心有余悸。他意识到这个灾难的梦提醒他有人在密谋反对他。
朱元璋身边的亲信太医为他诊脉,指出他近来心急如焚,需要好好休息。但是朱元璋却没有心情休息,他下令加强宫中的防御,并秘密派亲信去观察儿子们的行动。尤其是第四个儿子朱棣,朱元璋应该提防杜鉴任何的潜在威胁。
朱元璋对朱棣起了杀心
在寝食难安的情况下,朱元璋终于做出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决定。他想除掉朱棣,以维持朱标的地位。于是他把在北平的朱棣召回了皇宫。失散已久的父子俩坐在一起,聊得不亦乐乎。此刻,朱元璋的心里充满了对儿子的杀意。
所以在表面上,他慢慢地给朱棣剥橘子。朱棣看到父亲手里的橘子被剥得干干净净,心里很不舒服,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朱棣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和母亲分享了自己的疑惑。一向理解丈夫的马皇后大惊,对儿子说:“回北平去吧,你爹要杀了你!”
朱棣一听,心里大为震惊。他义无反顾地离开南京,逃回北平,从而死里逃生。朱元璋对朱棣一直怀有一颗杀心。好在马皇后不断劝阻朱元璋,让他暂时打消了杀朱棣的念头。但是,朱元璋对他一直都是非常谨慎的。
后来朱棣也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对侄子继承皇位没有别的看法。马皇后当着朱棣的面恳求朱元璋,说朱棣不可能成为自己梦中的那个人。再加上朱元璋不想走这一步,所以朱棣成功的回到了封地。然而,正是因为朱元璋一时的仁慈,他最终葬送了朱允炆的小命。1399年,朱棣假借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结语
朱棣当年举兵造反,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直接把侄子赶下台,自己当皇帝。由于他在皇位上的名义和言论不当,他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来消除朝中的负面声音。后来,他励精图治,开辟了“永乐盛世”,成为一位有才能、有能力的封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