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阿斗斗胆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此时才清楚他不傻
诸葛亮是三国一位著名的军师,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著名的操作都出自他的手。而且诸葛亮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而且还是一位正直之士,空城计、北伐曹操、刘备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尽力辅佐刘禅,这些事都表明诸葛亮有高尚的品德。
“扶不起的阿斗”这句熟语是人们用来指那些平庸无能之辈的,凡是被称作这样名号的人,变回视为无能之辈。要追溯这句熟语的来源,还得从三国时期的阿斗说起,“阿斗”是当时的蜀汉的国君,刘备之子刘禅,后世人一直以为刘禅轻而易举的投降司马昭,甘心做亡国奴,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白帝城托孤时,病榻上的刘备语重心长的嘱托诸葛亮照顾刘禅,还劝诸葛亮“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听完这句后,吓出一身大汗,赶紧承诺“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刘备用最后一次权谋术对诸葛亮实施了“道德绑架”,以图诸葛亮为了“名声”不会谋反。
诸葛亮为人忠心,再加之古代的忠君思想的深入人心,他自然不可能真的跟刘禅抢皇帝的位置,于是用心辅佐,用出师两表表明了真心,并教导刘禅治国的思想与方略,要刘禅整顿朝纲,兴师北伐,复兴汉室。
这在其他人看来自然是一件大大的盛事,只是对身在其中的刘禅来说,那感受又是如何呢?想必感觉不会太好,因为当时的诸葛亮不仅已经将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而且还有了可以取代自己的正当名分,刘禅心中的危机感大概会很强烈,于是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装傻。更具体一点就是尽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我们看蜀汉后期的时候,其实刘禅的存在感很低,诸葛亮还在的时候,那可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在诸葛亮临死时,阿斗问了一个问题,在当时跟之前傻里傻气的形象成了反差,那就是“您死后,数百年后您的子孙怎么样呢”,这句话无非就是暗示诸葛亮,万一他的子孙造反怎么办?在当时吓得诸葛亮脊背发凉:原来你在装傻!不过诸葛亮也很聪明,说道:家有田地,子孙自会自给,就是这样一句话才让刘禅打消了杀诸葛亮后人的想法,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