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动法西斯战争时,波兰就是他要进攻的第一个国家。苏联与波兰恰好又是邻国,德国方面担心侵占波兰的过程中,苏联大军会趁乱加入战斗,从而进入苏波的包围圈。因此1939年8月2日,德国秘密致电苏联,想要与苏联保持互不干扰的局面。当时的苏联与西方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为了本国的国防安全。苏联与德国在8月23日的时候,签署了苏德条约。协议签订七天后,德军对波兰发起进攻,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
苏德两国之间都有自己的盘算,只是在波兰问题上达成暂时的一致,非战条约并不能作为双方长期保持和平状态的凭证。德军在西欧驰骋,战果丰硕,德国的欲望也更大。然而此时的孙连国内并不安稳,爆发了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这是希特勒的入侵提供了舆论支持,在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此条约效力过期,德军踏上了共产主义的领地,苏德战争爆发,这场大战尸横遍野,无数战士丧生。
为了快速占领苏联的西方领土,德军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的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不过难道苏军就是好欺负的吗,年底,德军在莫斯科吃了一个大败仗,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苏德两国之间并未就此罢休,斯大林格勒战役告一段落之后,苏联扭转了当时的局势,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向德国发起了猛烈的反攻。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战争的代价是数千万人的什么。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被苏联占领,八天后,也就是同年的5月9日,德国宣布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正式落下了帷幕,也就在这时,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就此闭幕。
在面对苏联军队时候的失利,也不意味着德军一无是处。二战刚被发起的时候,德军就像一道闪电一样,在欧洲大陆难逢敌手。德军能横扫欧洲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强大的火力、灵活的机动性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其所拥有的装备优势,还有德国将领在战斗中下达的正确指令,于是在二战前期,德国一下子拥有了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战线稍微拉长一点,德军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尤其是,它的对手还都联合起来对付它。现在,很多人回顾当初德国的作战计划时,认为如果当时,德国像横扫欧洲大陆那样,以闪电速度打下苏联,那么二战的结果就不好说了。还有一件事很多人都很好奇,关于二战后期,德国的战略规划,希特勒进攻路线的重点绝不会只是苏联。
如果在二战期间德国可以成功打败苏联,那谁会成功它下一个猎物呢?不少人都认为应该是中国。由于在二战时,德国的盟友日本,当时正同中国展开了战斗,在中军的奋力反抗下,日军慢慢的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德国也许会对日军鼎力相助。但就以作战路线来讲,中德两国相距较远,无法很好的保障其物资供给,从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德军不太可能会进攻中国。加之,在当时日本一直认为自己可以成功的攻下中国,打算将广阔的中国据为己有,是不会想让德国来一同分享胜利的果实的。那么以德国的实际位置出发进行选择,对于德国来说发动进攻后可以获得较大的利益,作战距离有比较合适的国家,那最好的选择就是英国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1940年底,德国的战果。当时的德国真的可以说是横扫欧洲大陆,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地区、奥地利、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以及法国北部和西部都在其统治之下。半个波兰也在其占领之下,甚至还有半个波兰,波兰走廊,这块本属于德国的土地也被德军收回了。当时的美国仍然持中立态度。德国在前期积攒的巨大优势让德军信心百倍,在德军准备拿下英国的时候,其制定的轰炸伦敦计划,却让德军的骄傲荡然无存,
英国空军在这种情况下却越战越勇,与德军的对战丰富了英国空军的战斗经验,英国空军实力反而有所提升,渐渐还夺回了失去的制空权。英军也不再被动挨打,甚至跑到德国去扔炸弹去了。意识到一时半会儿打不下英国,德军一想,不如就先打苏联吧,一旦打下苏联,英国还不是德军的囊中之物吗?
1941年夏至,凌晨时分,300万德军全部集结在800度公里的海岸线上,分为三大主力集团,大举入侵苏联领土,苏联与德国进入交战局面。苏联原计划是在德英交战中攫取权益,但是万万没想到德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苏联根本就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兵力被打散。英国知道,苏联一旦被德国攻破,只会进一步增强德国的实力,德国统治欧洲指日可待。所以德国刚入侵苏联,英国就排除运输部队支援苏联,给苏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美国本来处于中立,但是德国进一步强大即将威胁到它的安全,它不能在放任不管,在苏联保卫战中,持续不断的给苏联提供军粮、汽车等装备。毕竟苏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假如德国控制了苏联,将苏联的石油交易牢牢掌握在手中,那么德国就会将整个欧洲占领。
前苏联还存在时,国土面积高居世界之首,国境线从亚洲绵延到了东欧。其中不少地区还未被开发使用,就拿西伯利亚地区来说,相当于苏联领土总面积的70%以上。但由于气温极低,使得此地人烟罕至,再早些时候只被政府用于处理犯人。而希特勒虽然同苏联进行作战,但也没想着一次性就要把苏联全部占领。选择进攻苏联是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德国想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苏德大战中抢占先机,二是资源不足,第三个方面,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最后就在于想以攻占苏联这一事情,杀杀英国的威风,让英国向德国屈服。综合来看,占领英国才是德国的本来目的。
很多人喜欢提出这一一个命题,就是德国取得二战胜利有哪些方法,很多人认可德国不动苏联,说不定二战赢得就是德国的结论。真要说的话,德国如果最终取得二战胜利,只有两种方法,一,击溃苏联,二是别打英国。先分析方案一,那个时候的德军是急需各种资源供给的,资源充分永远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头号条件。苏联本来是不敌德国的,但是就是因为资源太过充足,补给充分,把德国逼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德国想赢苏联,就必须要把高加索地区的那些油田收入囊中。要是没和英国对立,德国也可能做到。
英国一直都很强,即使一战后没那么强悍了,可各种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也都是排的上号的。德国想下就把英国给占领了,但是由于英国毫不畏惧的抵抗,也没对其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所有的资源都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德国各方面的消耗都超出了预期,没精力继续在英国战场上浪费时间了。如果和英国有和平协议,也不会有这段战场上的僵持,英国就不会选择帮助苏联,有一个靠谱点的盟友,德国也就不会再欧洲战场上这么孤立无援。
随着二战逐渐落下帷幕,战后清算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者,不但需要赔偿四分之一的国土,还需要负担一笔巨额赔偿金。就比如说当时在德国东部地区居住的1200多万人,就被罚要放弃全部的个人财物,并且还被迫移居到已经缩小了国土面积的其他德国地区。实际上,作为当时的德国人,在等待清算结果出来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备受煎熬。同样的,那些深受战争侵害的国家,并没有因为赢得了胜利,那些伤痛就能一笔带过。也许,在战争结束时,不存在绝对的赢家,大家全部都是战败者。所有二战的参与国都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重新建设国民经济,忘却掉战争所留下的阴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死亡人数震惊世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之中,八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很多人关于二战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因为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的人,在对那些黑暗日子里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抵赖。承认错误不是耻辱,敢做不敢当才是耻辱。在这点上,敢于正视历史的德国是值得别人尊重的。他们认为,自己国家在二战时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容忽视的。德国每年都有纪念二战的活动,为当年的罪行进行忏悔,对在战争中受害的人民进行道歉,希望战争不再带给人民伤痛和苦难。除此之外,那些为了大方向的胜利,人民幸福所不幸献身的人,也值得我们挂念和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