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一偏远村庄,村民都是同一罕见的姓氏,自称是明朝皇室的后代
迪丽瓦拉
2025-07-21 08:33:23
0

自从小学时期,大家就开始学习《百家姓》,这本著作,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姓氏。

不管是多么千奇的姓氏,几乎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么,有没有人的姓氏,是在《百家姓》中找不到的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国山东地区,一个偏远的村庄,所有村民全部一个姓。

但奇怪的是,他们的这一姓氏,在《百家姓》中并无记录,后来,人们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村里的人是明朝皇室的后代。

“昃家庄”的由来

在我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有个村庄,叫“昃家庄”,这个村庄的所有村民,全部都姓“昃”。

但奇怪的是,这一姓氏在百家姓中却并无记录,虽然这些年来,国人一直都在不断寻找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失传的姓氏,但却始终没有发现“昃”这个姓氏。

因此,有人推断,“昃”姓出现的时间,应该比较短,后来,人们通过走访当地百姓发现“昃家庄”的人很可能是明朝皇族后裔。

经过翻阅历史资料,大家也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昃氏族谱》中,关于这一方面,有着详细的记录。

在这份族谱中,上面明确说明了,昃姓的祖先龙、昃凤,全部都是明朝朱氏的后裔。

当初因为逃难到了博山县,而到达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古时人们认为,太阳偏西,便为“昃”,因此,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昃”姓。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明朝一直掌握在朱家人的手中。

明朝朱氏的后裔,也就是明朝的皇族后裔,而且,当初朱元璋为了让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不落入他人手中,上任之后,便设立了“分封制”。

他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镇守明朝江山,而根据“昃家庄”的人说,他们的祖先,就是明朝的衡王朱由棷。

那么,为什么当初明朝的皇族后裔,后来却要改姓“昃”呢?其实,这都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逼不得已做出的决定。

改姓“昃”的原因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就一直是满人当政。

当时皇太极建立起清朝之后,第一时间就是稳固朝政,而要想坐稳江山,他首先就要对明朝皇族后裔,进行严厉打击,以防他们再次卷土重来,复兴明朝。

当时,明朝大势已去,很多明朝的皇族后裔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开始进行了大逃亡。

朱由棷作为明朝的衡王自然也是清军追杀的对象,当时,衡王府被抄,衡王被迫开始逃亡。

之后,朱由棷便来到了山东莱芜县境内,为了能够活命,他又被迫将自己原来的“朱”姓,改为了“昃”姓。

这样一来朱由棷就能轻松躲避清军的追捕,既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还能为明朝的皇族后裔,绵延子嗣。

后来,几经逃亡,他们又辗转到了博山县,根据“昃家庄”的族谱来看,他们的祖先是龙和昃凤这两个亲兄弟,这也证实了,他们的确是明朝的皇族后裔。

当时,“昃家庄”地处偏僻,十分封闭,这样的封闭环境,也让他们免去了性命之忧。

之后,他们就安心在此居住了下来,即使清军再神通广大,他们也很难联想到“昃”姓与“朱”姓之间的联系。

而且,当时皇太极刚刚上位不久,急于稳定民心,自然不敢对寻常百姓,滥杀无辜,这也让“昃家庄”的人顺利逃过一劫。

虽然起初是为了躲避追杀,不得已改姓“昃”,但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一姓氏就彻底留了下来。

大家只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昃龙昃凤两兄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明朝“朱”姓的后人。

于是,就这样世代将“昃”姓延续了下来,以至于最后,整个村庄全部都是姓“昃”的人。

铭记亡国教训

明朝的皇族后裔逃亡到“昃家庄”之后,世代开始居住,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便开始在当地开垦荒地,广纳良田,种植农作物。

但因为村庄过于偏僻,当地经济也很难发展起来,所以一开始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越来越稳固,这些原本的明朝后裔,也逐渐放弃了想要复国的心愿,慢慢适应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生存的问题上。

但即便如此,作为明朝的皇族后裔,为了铭记亡国的教训,他们也下定决心,不做清朝之官。

这样的要求,看似是“封闭自守”,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

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并对明朝皇族后裔,展开追杀,有种要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开始进行大逃亡,每天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这也让他们身心俱疲,内心对于清朝的仇恨,更加深厚。

所以,即使后来在“昃家庄”安心居住了下来,但他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遭受过的屈辱。

既然没有能力复国,那就在其他方面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种亡国之痛,所以,最后他们便决定誓不做清朝之官。

对于“昃家庄”的百姓来说,他们世代在此居住,虽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但这样的生活,他们却也心满意足。

明朝皇族后裔的身份,也让他们倍感光荣,内心满满地骄傲。

结语

其实除了“昃”姓之外,还有很多姓氏,在百家姓中没有记录,这都是因为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出于某些特定原因,这些姓氏都没有来得及记载,或者一直没有被人们所发现。

“昃”姓的发现,也证明了,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些遗失的姓氏,相信终有一天,中国的《百家姓》,会囊括更多的姓氏,也会找回更多丢失的姓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吕祖谦著《古文关键》 首推唐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或“唐宋散...
原创 被... 一个强大的国家少不了人才,作为一国统治者,最重要的是要会用人,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如此才能使国家...
原创 启... 人类世界有多文明,就会有多野蛮;有多光明,就会有多黑暗;有多繁华,就会有多荒芜。目之所及,一切的根源...
原创 孙... 导语:说起孙膑,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他是战国时期十分出名的军事家,是齐国大将田忌麾下的谋士。今天要讲...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末年的珍贵人物旧照,彼时正是晚清灭亡的最后十年光景。本组罕见旧照非常直观的记录了当...
原创 岳...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抗金名将,领导宋军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关键...
原创 中... 据菲律宾《华侨商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47个国家的博物馆中均有来自中国的文物,总数达到...
原创 清... 前些天我们提到了晚清四大太妃,不少人对此表示比较好奇。 事实上,即便清帝退位,民国建立,当时紫禁城还...
原创 此... 我们国家有14亿的人口,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若说哪个国家和我们一样人口多的话,应该属印度了...
原创 曾...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这番肺腑之言,说的是晚...
原创 全... 桥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史记》记载的轩辕黄帝的陵寝,也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
原创 都... 项羽作为不世之英雄,在秦末混战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曾经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胆识,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内蒙古发现红山文化考古出土的体... 在9月22日召开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
原创 《... 首先说明,《说唐全传》与评书《隋唐演义》的设定不同,“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击败的不是翟让而是马三保,同...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背后的故... 孟丽静编制(新华社发) “北京中轴线”北段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供图 日前,在印度...
原创 早... 《——【·前言·】——》 古代职场中,存在一种隐秘而残酷的怪圈,这种怪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在这...
原创 李... 1 甲申巨变。大明覆灭。 李自成攻陷京师时,一度拥兵百万,但是军队结构混乱:一、农民军虽多,但都没有...
原创 黄...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渊源流长,在这片孕育生命的热土中,曾埋藏着很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些宝物从土中被...
中国最好的秋色,被宋朝人写绝了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两千多年前,文士宋玉因被革职,无法继续投入到复兴楚国的大业...
他是北宋最丑词人,为妻子写下一... 你读过的哪首词最让你潸然泪下? 有人说是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