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解放军坚持国民党60军必须留下一个建制?否则起义无效
迪丽瓦拉
2025-07-22 00:32:01
0

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便定下了策,务必要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

此军乃云南地方部队,世称“滇军”。

“滇军”一支,清末民初,拥护共和,起事反袁,颇有风骨。

及至抗日,参与台儿庄一战,令倭寇胆寒,战功赫赫。

抗战胜利后,却被迫征调东北,卷入内战,与国民党嫡系之间,恩怨难解。

60军最终倒戈,归入解放军旗下,协助解放长春,堪称居功至伟。

揭秘:为何解放军坚持国民党60军必须留下一个建制?否则起义无效

为争取滇军努力了20年

改造旧军队,我党有过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把国民党滇系第60军改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倒是别具一格,堪称经典之作。

一般说来,旧军队起义后,常常被拆得七零八落,东拼西凑入了别的部队,多少失了旧时风貌。

然而,这60军却得到了妥善保留,真可谓军人骨子里那份“滇军气”,竟连解放军也认可了几分。

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这支部队,许多人心中首先浮现的是它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

其实,这支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50军,原本就是国民党滇系的第60军,源自龙云麾下的滇军,正宗的云南血统。

滇军的历史,绕不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5年的“护国起义”。

早在大革命时期,党便开始向滇军输送党员,悄然进行思想上的渗透。

1927年国共分裂后,时局风云突变,大部分党员被迫撤回,但也有少数留下,暗中活动。

到了土地革命时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甚至与范石生的第16军结成了短暂的统一战线,滇军与革命的纠葛也由此愈发复杂。

时间跳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龙云当即号令滇军主力组成第60军,北上抗日。

共产党再次派出党员进入该军第184师,开展抗日救亡的活动。

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推动了该师及其师长张冲的进步思想,甚至还让人看到了滇军脱胎换骨的可能。

可惜好景不长,共产党地下工作暴露,国民党当局和滇军内的反共分子很快察觉。

1938年,张冲被撤职查办,地下党员大多撤离部队,余者潜伏,继续暗中活动。

抗战结束,龙云被蒋介石软禁,第60军也失去了主心骨,丧失了战斗意志。

加上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百般排挤,六十军连粮饷都不及时发放,装备更是差得离谱。

兵士们无奈,甚至开始抢夺百姓粮食,渐渐地,这支军队在人们口中竟成了“六十熊”。

如此看来,这60军起义之事,也并非偶然。

倘若局势再拖延些时日,六十军或许连“熊”的名号都难保,直接成了溃兵也未可知。

1946年4月,国民党滇系主力第60军、第93军被调往东北战场。

东北这片白山黑水,素来是是非之地,乱象丛生,这两支滇军原本南方习惯了山清水秀,来到这北方苦寒之地,倒也显得格外不适。

就在这节骨眼上,毛主席、朱德、刘少奇三位巨头亲自点将,派出了中央党校的刘浩夫妇,带着中央的决策,去东北专门负责策反滇军。

此等重任,落在刘浩肩头,也是党的别样信任。

刘浩到达吉林后,便火速行动起来,通过60军内部的党组织,展开了对中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

吉林省军区不甘落后,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

司令员周保中任书记,他与60军军长曾泽生同为云南人,便拿起笔来,挥洒了几封家乡信,温情脉脉,乡音劝降,效果却出奇地好。

随着国民党在东北的节节败退,60军内部的动摇逐渐显现。

尤其是到了长春,60军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起义之念在军中已悄然蔓延,像一股暗潮,涌动在每个军官的心底。

此时,刘浩的任务愈发重要。

他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前方办事处处长,兼第一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长,专责60军的策反工作。

长春被围得越来越紧,粮草将尽,兵心思变。

滇军上下,从军长到士兵,眼看着解放军的包围圈日渐收缩,恐惧与疲惫中夹杂着期盼,起义的愿望几乎成为全军的共识。

曾泽生等高级将领的心早已松动,只待时机成熟,举大旗易帜,便是水到渠成。

辽沈战场上宣布起义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的帷幕缓缓拉开,辽西与冀东一片风声鹤唳,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雷霆攻势,宛如泰山压顶,给60军带来了极大的震慑。

摆在曾泽生面前的,确是三条道:一是死守长春,结局大抵便是与国民党同葬黄土。

二是向沈阳突围,可途中兵败如山倒,十之八九是半路夭折。

三是反蒋起义,倒还有条活路,走向新生。

曾泽生对蒋家王朝早已心生厌倦,此刻面对战局,内心波澜未止。

但经过数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9月22日晚9时许,暗暗下了决心:起义!

横竖是个死,倒不如给自己一线生机。

曾泽生当即与几位亲信密谋,陇耀、白肇学这两位师长,也早有此意,于是三人暗中筹划,分别做好起义的各项准备。

到了10月14日清晨,曾泽生派出两位得力的军官:张秉昌与李峥先。

这二位原本在此前被解放军俘虏,早已“弃暗投明”,如今又带着曾、陇、白三人的亲笔信,出城前往东北军区前方办事处驻地,去找刘浩联系。

16日上午,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方接见了他们二人,言辞热烈。

代表兵团司令部表示对60军起义的欢迎,并且提出了五点意见,要求曾泽生派出正式代表出城继续谈判。

当天黄昏,张秉昌与李峥先带着满满的消息返回长春,向曾泽生汇报。

曾泽生听罢,毫不犹豫,立刻命令李佐(60军182师副师长)和任孝宗(60军暂21师副师长)连夜出城。

他们赶往解放军营地,与第一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以及刘浩密会,商讨起义的具体事宜。

解放军提出的五点要求,曾泽生一一接受:撤除对解放军的警戒。

沿中山路(今人民大街)布防国民党新7军和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配合解放军消灭新7军。

扣押国民党特务分子以及60军52师师长李蒿及其三位团长。

与此同时,曾泽生在182师和暂21师内召集了一场气氛凝重的军官会议,表面上是讨论“部队前途”,其实心中早有了定数:起义,调转枪口!

他沉声宣布了起义计划,命令下达之后,全场静默,只有军靴的细微挪动声。

随后,他命部队立刻调整防线,枪口不再对着解放军,而是对准了国民党嫡系的新7军。

这一刻,决定了整个60军的命运。

回到军部,曾泽生毫不拖延,立即扣押了潜伏在军中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军参谋长徐树民。

这人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可惜棋差一招,被曾泽生一网打尽。

接着,他又命令52师师长李蒿带着三名团长前来军部“开会”,一如往常,但李蒿与三位团长哪里料到,这“会”开得竟是让他们彻底失去自由。

一到军部,便被扣押。

到了17日清晨,曾泽生提笔给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长春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写了一封正式的信函,堂而皇之地宣布了起义。

午后,刘浩进城与曾泽生面谈,商讨60军起义后的细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夜幕降临,在60军的引领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6师、独8师悄然进城,与60军接替防线。

至18日凌晨4时,交接顺利完成,60军2.6万余官兵有条不紊地撤出长春,前往九台休整。

起义如此干脆利落,竟让人几乎来不及细想其中的惊险。

10月20日,《东北日报》大张旗鼓地刊发了解放军总部给60军的贺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次“光荣义举”的高度赞扬。

60军的起义深深刺入国民党的心脏,新7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新7军暂编第601师第2团最先行动,直接与解放军接触,商议起义事宜。

副军长史说与参谋长龙国钧密谋一番,终于决定放下武器,投奔解放军。

至18日午夜,新7军派人与解放军接洽,解放军第1兵团参谋长解方代表东北野战军,正式与新7军代表签署了协议。

新7军自愿放下武器,解放军承诺保证郑洞国以下所有官兵的生命安全。

那些愿意留下的军官,可以获得工作,不愿留下的,遣返回家。

19日上午10点,新7军全军放下武器,解放军顺利接管长春西部,长春城宣布和平解放。

至此,吉林省大地重获新生,吉林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宣告最后胜利。此战,东北战局彻底改写。

从60军到50军

长春围困战,国民党损兵折将95855人,丢弃武器弹药无数。

这场围困战役,乃是我军战史上首度大规模施行的围城之策,且是首次以围困之法和平解放一个固若金汤的大城市,战果辉煌。

此役,不仅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撤退长春、回师沈阳、全力增援锦州的如意算盘,更让东北野战军得以腾出手来,专心辽西会战,大大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而曾泽生率部3个师共2.6万人起义,为这场和平解放添上了一抹亮色。

和平解放长春,辽沈战役大局既定,曾泽生此举功不可没。

为了将这支起义部队成建制地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东北军区可谓用心良苦。

上面一声令下,立刻从各个部队调兵遣将,专门挑选了一些有“改造旧军”经验的得力人物来操刀。

徐文烈,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这位老手早就改造过滇军的第一八四师,如今奉命坐镇哈尔滨。

王振乾,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曾有成功改造东北军第一师的经验,如今来管第五十军的政治工作,那也是驾轻就熟。

这二人接到调令,毫不犹豫,调集起海城起义的党员干部,继续他们的“改造工程”。

徐文烈对这些海城起义的老伙计可谓熟悉得很,这些人早在兴隆整训时便脱胎换骨,一支支部队被重塑得焕然一新。

他们中的精英,先后组建了三个支队,先上前线历练,再回到吉林军区成立独立第五团,任务层出不穷,个个被磨砺得精锐无比。

到了1948年8月,独立第五团再次补充主力部队,被编入第六纵队第十八师。

东北军区当时对这些起义的官兵颇为惜才,特意留了一批骨干没有编入伤亡频繁的主力部队,以免他们折损过多。

这些骨干战士却反倒觉得是种遗憾,战斗少了,荣誉自然也少了,心里总有点不甘。

终于,第三支队官兵正式编入第六纵队,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八路军主力”了。

一个个精神抖擞,满脸得意:“咱现在可是正牌的八路主力了!”

从边缘到核心,这一转变让他们心中无比自豪,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948年10月17日,解放军代表刘浩与曾泽生会面。

这日,刘浩对曾泽生郑重告知:起义后,60军将被完整保留下来,编入解放军的序列。

这消息无疑是一颗定心丸,毕竟,起义易,保留建制却难。

曾泽生心中五味杂陈,60军几经风雨,如今得以保留编制,实属幸事,也可谓是解放军给这支起义部队的特殊“嘉奖”。

60军在起义后,顺利帮助解放军接管长春城,堪称大功一件。

保留番号,既是荣誉的象征,亦是对曾泽生的认可。

此事一出,滇军上下也稍感欣慰,毕竟,起义不是叛逃,而是正名,是归于光明。

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正式授予这支部队一个崭新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曾泽生被任命为军长,徐文烈为政委。

此时,部队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政治整训,党的组织一一健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生根发芽,50军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之后的50军并未闲着。

鄂西战役、成都战役,这支部队接连参战,战场上的硝烟未散,他们又移师湖北沙市、钟祥一带,转而投身于农业生产和汉江大堤的修筑工作。

战场杀敌也好,脚踏实地搞生产也罢,50军的转变从一支国民党旧部,渐渐蜕变成一支政治觉悟与军事作战兼备的人民军队。

这一过程,既是历史赋予的机遇,也是滇军自我重生的契机。

“滇军”已成为过去,但这番号下的精神,却在新的50军中延续着。

参考资料:

改造旧军队的典型范例——从国民党第60军到共产党第50军高戈里国民党60军起义王艳梅

说说你的看法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子岂谈论因名字获罪的名人案例 因名字获罪的名人案例在历史长河中虽不常见,但确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实例。以下是根据权威资料整理的几个案例...
原创 日... 视频加载中... 震惊! 日本侵华竟另有隐秘目的? 一份绝密档案揭露惊人真相,颠覆你的认知!原来,日...
赓续历史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奋... 本报记者 王 珏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游人如织。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129师战斗序列表,以及主要干... 在1937年国共合作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而改编后的八路军共下辖三个主力师。...
原创 鬼... 鬼谷子我想大家都知道,他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是战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而且精通百家的学问,几乎没有他不...
为何都说“世上一半黄金在布达拉... 说起布达拉宫来,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很多人虽然并未亲自去过,但常听身边人提起,大概也都耳熟能详了。学...
原创 北... 1948年冬,北平城内风声鹤唳。作为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此时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
原创 在... 曾经的苏联,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其巅峰时期总兵力高达600万,军事实力强大到连美国等西方资本...
原创 新... 广袤的蒙古草原,风卷云舒, 牧歌悠扬 ,一如千百年前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年代, 这位被誉为“一代天骄”...
原创 埋... 作者:庞晓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作为当今首都护城河的河北省,也是一个文物众多,人杰地灵的...
原创 蝴... 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发生在欧洲东南部的一场大规模冲突。这场战争的主...
原创 邓... 邓艾兵临成都,刘禅若马上禅让给他,蜀汉不会亡。 邓艾打到成都那一刻,后主刘禅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去...
原创 广... 在灯红酒绿的官场中,往往披着光环的人物,背后却是无数暗潮涌动的故事。刘裕昌,这位曾经在公众视野中如日...
原创 世...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约从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
原创 有... 晋江这条江的名称起源有两种观点。 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史实! 第一种,泉州林教授研究发现,乾隆福州...
原创 唐... 民族间经济关系,尤其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关注的重要内容。 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
周总理晚年时,为什么说:周门不... 周总理是世所公认的伟大的外交家,面对任何复杂的形势都能游刃有余,处乱不惊,但是,在1973年发生的一...
原创 武... #头条首发大赛# 大家现在想到武圣第一个想到是肯定是关羽,可是按照历史事实来讲关羽真的算不上武圣。 ...
原创 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
原创 康... 董鄂妃请求顺治过继皇子给她,顺治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还选中了玄烨。 听到顺治的承诺,董鄂妃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