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苏联,国力雄厚,军力强大,科技发达,可谓如日中天,经过与美国三十多年的冷战,逐渐占据了上风,国际局势呈苏攻美守之势。
然而强盛的表面下,危机正在潜近,病毒正悄悄啃噬着这头红色巨熊的躯体,这种病毒,就是腐败!
八十年代的某一天,一位克格勃官员突然想吃鲱鱼,于是就托人去弄了一批鲱鱼罐头。
苏联的分配体系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特供商店,专门为各级官员提供服务,另一部分是普通商店,给普通百姓供货。特供商店提供的商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而且货源充足,普通商店里则长期物资短缺,有钱买不到东西,门口经常排起长队。
作为克格勃官员,完全可以到特供商店采购,可是这位官员连这个途径都不用走。因为当时克格勃的权力很大,除了国际情报外,还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所以这位官员可以绕过特供商店,直接拿到他想要的鲱鱼罐头。
鲱鱼罐头很快就送来了,
这位官员打开罐头正要享用,却发现罐头里装的不是鲱鱼而是珍贵的黑鱼子酱。化了买鲱鱼的钱却吃到了昂贵的鱼子酱,这是占了大便宜,本应该高兴才是,何况国营工厂的职工不负责任,装错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事在苏联很正常。可是这位克格勃官员却不这么看,出于职业习惯,他感到这其中可能有问题,于是就将此情况汇报了上级。
克格勃就派人调查这批鲱鱼罐头的来源,结果挖出了一个由300名高级官员参与的腐败集团,其中包括索契市长、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领导人、渔业部副部长、前苏联外交部渔业销售管理局副局长以及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乃至莫斯科的国有酒店的负责人。
原来苏联渔业部的一些官员与西方公司签订了一个鲱鱼销售合同,通过正常途径将鲱鱼罐头销售到国外,然而在装运时,用珍贵的鱼子酱替换鲱鱼。西方公司收到用低廉价格买来的“鲱鱼”后,打开罐头,取出里面的鱼子酱,重新包装后再高价出售,从而获得暴利。
苏联参与交易的腐败官员可以从中分得大笔红利,由外国公司替他们把这些钱存入瑞士银行户头里。调查发现,这种内外勾结的犯罪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年,这个案子给苏联造严重的经济损失。
黑鱼子酱十分珍贵,与鹅肝,松露,并称三大美味,而且只有白鲟、奥西特拉鲟和闪光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才可称作真正的黑鱼子酱。产自里海的大白鲟的鱼卵质量最好,制作出的大白鲟鱼子酱为世界最顶级珍品。大白鲟生长极为缓慢,从幼鱼到成熟产卵最少要18年,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大白鲟已经濒临灭绝,白鲟鱼子酱也因此愈发珍贵。大白鲟一年的鱼获量不到100尾,因此黑鱼子酱被称为“黑黄金”,在英国伦敦,每公斤能卖到5000多美元,百岁大白鲟鱼卵制作的鱼子酱,更是论克出售,采用24克拉金罐包装,一罐价格是25,000美元,而这种珍馐只产自苏联的里海黑海一带。
由于黑鱼子酱价格昂贵,这起案件的作案时间又持续了好几年,所以此案的涉案价值巨大,达数百万美元,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非常惊人的。
克格勃进一步调查后发现,索契市市长沃隆科夫负责罐头的生产和分发,他得到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最高领导人麦杜诺夫的庇护,而且麦杜诺夫也参与了分赃,得到了一大笔钱。
因麦杜诺夫身居高位,而且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亲信,所以克格勃也不敢擅自处理,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亲自向勃列日涅夫汇报了这个案件。
勃列日涅夫听完汇报后,盯着安德罗波夫问:“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麦杜诺夫?”安德罗波夫坦率地说:“麦杜诺夫身为党的高级官员,却知法犯法,影响非常恶劣,应该依法严惩。”勃列日涅夫稍一沉吟后就说:“不能这么处理,他是一个大区党组织的负责人,人民信任他,跟他走,而我们现在却要把他送上法庭?再说,他治理得也还不算太坏啊!先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表现再说吧!”
安德罗波夫见总书记是这个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问道:“那把他送到哪里去?”勃列日涅夫说道:“当个副部长什么的,可以吧?”结果犯下严重罪行的麦杜诺夫竟成了工作做得还“不错”的干部,辞去原任职务后,被调到莫斯科,摇身一变成为苏联粮食食品部副部长,还配备了一座豪宅继续当官去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案件就这样草草了结,期盼这个案件得到严肃审判的人们对政府大失所望。
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但这并不是勃列日涅夫领导有方,而是窃取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
赫鲁晓夫在任时,在政治上批判了斯大林的恐怖高压统治,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上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着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要求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赫鲁晓夫的改革使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赫鲁晓夫还对官员任期制做了很大调整,废除了苏联的干部终身制,采用干部轮换制的方法,他宣布要对苏联的70%的官员进行考核替换。
赫鲁晓夫的改革触犯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于是苏联的高级干部们联合起来反对赫鲁晓夫,声称:赫鲁晓夫是在窃取苏联人民的劳动果实,必须把赫鲁晓夫赶下台,挽救苏联!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用突然召开中央全会的办法,一举将亲手提拔自己的“恩师”赫鲁晓夫赶下台。而赫鲁晓夫当年也是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的,勃列日涅夫算是青出于蓝,以师傅之道还制师傅之身。勃列日涅夫攻击赫鲁晓夫,说他施行了主观臆测式的改革,是彻底失败的,可是勃列日涅夫却直接享受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享受了苏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这段黄金岁月,而赫鲁晓夫却没能收获到改革成果。勃列日涅夫的运气很好,他上台后,苏联前几十年大力建设的西伯利亚油气田开始大量产出了,这又给苏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兴旺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勃列日涅夫又成了这笔财富的收割者。
勃列日涅夫知道官员腐败问题严重,他本来可以利用财政充裕的时机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调整不平衡的工业经济结构,整顿党纪党风,净化政治空气。可是他却反其道而行,继续维持重工业强轻工业弱的结构性缺陷,人民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对干部渎职腐败采取放任态度,用手中的财富大力收买各级领导干部,强化特供体系,用这种办法赢得他们的支持;他还废除了赫鲁晓夫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改革,致使干部越来越多;为了安放不断新增的干部,又不断因人设岗,增加各级管理部门,以致许多人和部门在重复做一件事;机构臃肿和干部队伍庞大又降低了政府运转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导致政府变得人浮于事,死气沉沉,人人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勃列日涅夫不是用理想信念去教育干部,也不用严肃的纪律却约束干部,而是靠耍弄权术和小花招来笼络人心。比如一天深夜,某省委书记正在熟睡,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他恼怒地拎起电话,却听到话筒里传来勃列日涅夫的声音。省委书记顿时吓得睡意全无,正在忐忑时,就听勃列日涅夫用昵称称呼他:“某某同志,把你吵醒了吧,因为我们政治局刚才讨论某重要事件,正要做出决议,在没有决定以前,想听听您的意见。”省委书记不过是个中央委员,最高领导人竟然在政治局做决议前,连夜来征求自己的意见。这位书记顿时感激涕零,觉得自己是最高领导人信任的人,从此对他死心塌地。
勃列日涅夫就是靠这些手段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却使苏联失去了活力。
勃列日涅夫很清楚苏联党政官员的腐败和颟顸,有时连他自己都看不过去了。
有一次,勃列日涅夫来到他的私人猎场扎维多沃打猎,看到猎场的负责人竟捧着一大盆鱼子酱大口猛吃。勃列日涅夫看着他吃完后走过去对他说:“同志,这可是鱼子酱,不是稀饭,你怎么能吃这么多?”于是,他立即下令削减了身边工作人员的伙食费。可是这种所谓的整顿犹如挠痒痒,对改变风气根本不起作用。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裙带关系盛行,官官相护、贪污受贿、渎职滥权、徇私舞弊等等犯罪行为迅速滋生。可是,勃列日涅夫却对这一切腐败横行的现象都视而不见,甚至就算已看到了也并不理会。他一味宣传自己的功绩,宣称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
苏联一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冷战,军费开支和对外援助花费巨大,一方面又要供养庞大的官僚集团。随着美国与沙特结盟操纵油价下跌,苏联失去了财富来源,财政变得捉襟见肘,最后,这头巨熊终于支持不住了,轰然倒下,“牢不可破”的联盟四分五裂。不过这一切勃列日涅夫没有看到,他早已死去,正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斯大林曾经说过:“领袖来复去,人民却留着。只有人民是永远不朽的!”人民是留着,他们留下来品尝勃列日涅夫这样的领袖给他们留下的苦果,至于鱼子酱,是吃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