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迪丽瓦拉
2025-07-22 10:03:09
0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天都在人类社会之中上演,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特别是在乱世之中,一些实力弱小的政权只能在强国当中卑微求生存,但绝大多数的下场都是会被强国兼并。

在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偏远、实力弱小的燕国却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险恶的春秋时期。

并且一跃成为和秦国、齐国等大国并肩的战国七雄之一,那么为何地狭人少、生存环境恶劣的燕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一:行分封而铸乱世,兼并不休

1:广封诸侯以拱卫周王室

首先我们在了解燕国保持不败之地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前,先看看看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燕国有多不友好。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之后出于巩固周王室、扩张周朝疆土的需要,广封诸侯,其主体就是一些开国功臣和宗室子弟,据传当中周武王分封了八百诸侯,后面陆续又分封了一些诸侯。

据《荀子》当中记载周公时期的分封现象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见,姬姓是分封的主体,而燕国就是周王室的后代,但是燕国的封地在当时看了的确是有些"惨不忍睹",几乎在当时就是妥妥的"夷蛮之地"各方面都比中原诸侯国不如。

2:周王式微,乱世称霸兼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诸侯国实力日益强大,而此消彼长之下中央的周王室的实力却在走下坡路,最后周平王东迁后,中国步入了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孟子也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在强国称霸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国遭殃。

据《左传》当中记载唇亡齿寒的典故称:"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就可以看出当时有许多实力弱小的国家,在大国扩张或者称霸的战争当中遭受灭顶之灾。

很显然,燕国就是一个妥妥的弱国,在春秋时代无疑就是一些强国的"肥肉",但是燕国却成功"渡劫",成为了战国七雄。

二:从乱世小国到战国七雄的蜕变

1:国弱民贫、环境险恶的燕国

燕国是西周开国元老召公的封国,实际上燕国的开国君王是召公的长子克。同样是西周开国的两大元老,周公旦的封地为鲁、而召公封地在燕。

据《史记》当中评价召公的历史功绩称: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

但是两者在当时可谓是天差地别的存在。当时的燕国西靠太行山,东部有大量的沼泽地,交通不便。

南方是强国齐、晋,中部是平原,无险可守,除此之外,燕国还面临来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可以说是四战之地。

2:强敌来袭,多次险些亡国

燕国在建国之初就有着先天不足,在立国之后也多次因为强敌的入侵而亡国。首先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燕桓侯时期,孤竹国、山戎大规模入侵燕国,燕桓侯不得已出逃。《国语》当中记载称:"山戎孤竹 ,束马景从。"

实力弱小的燕国无力抵抗,燕国全境几乎被占领,不得已迁都临易。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还遭受了齐国的入侵。

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发兵,占领燕国全境,杀燕王及其子孙。由此可见,在燕国成长为战国七雄的路上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多灾多难。

3:挺过寒冬,一跃成为战国七雄

燕国在经过多次战争,多次变革之后,燕国成功的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燕国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称: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燕国向东向北扩张自己的疆域,极大的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此外,燕国还和当时的赵、魏等国合纵挫败秦国的扩张。

同时还打败南方的强敌齐国,一举收复了被齐国战领的国土,甚至还险些将齐国灭亡,由此可见当时燕国的实力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是货真价实的强国。

那么燕国是如何一步步由偏远小国走向战国七雄的呢?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三:为何燕国能够从边远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

1:燕国历代国君的不懈努力,让燕国保持不败

燕国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历代燕国国君的不懈努力,首先燕国的国君非常注重燕国国内的建设发展。当时春秋战国不仅仅是乱世,而且还是生产力大变革的时代。

燕国国君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对内大力发展冶铁业、对外商业,据《史记》当中记载称:"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燕国提供外贸来改善国内的民生,发展经济,有利的弥补了先天不足,为后面燕国扩张提供的经济基础。

在大变革的时代,改革自然是重中之重,燕国的国君还注重改革,特别是让燕国强起来的君王——燕昭王,重用人才,注重改革。

在和齐国的战争当中一鸣惊人,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的基础。据《史记》当中记载评价称:

"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司马迁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燕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七雄,而不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和一代代燕国君王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2:燕国长袖善舞,借力打力,保全自身

燕国能在乱世当中保全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最终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离不开燕国在其他国家之间游说,借力打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早期的燕国,主要面临困境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像孤竹国、山戎部落等,都是燕国的心腹大患。

而燕国国力弱小,无法抵挡凶悍的游牧民族,只能依靠外力了保全自身。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燕国君看重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帮助自己解决了山戎部落的威胁。

据《武侯兵法》当中记载称:"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足可见燕国的智慧。

燕国在假借他国之力,铲除了心腹大患山戎之后,大力发展国内民生,迅速的扩张自己的实力。同样的中原的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此时的齐国对于燕国可谓是虎视眈眈,险些灭亡的燕国。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燕国又积极的联合其他敌对齐国的势力,乘齐国内乱之际,发动战争。

据《战国策》当中记载燕国谋齐的策略称:"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事实也是如此,齐国最终仅仅剩下两座城池,实力大衰。

像这样的事件在燕国的历史上屡屡上演,燕国提供合纵连横,借力打力的方式,在消除外部威胁的同时,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3:地处偏远,伐燕不易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燕国地处偏远是燕国的劣势,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恰恰也是燕国的优势。

燕国位于周朝版图的极北之地,在当时的中原诸侯国的严重就是边远苦寒之地,而且还是一个保守游牧民族入侵之苦的地盘。

所以,在春秋之前的一些强国即使想征服燕国也是鞭长莫及,简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燕国之所以能够躲过多次亡国危机,还是和燕国偏远的地地理位置有关。

当时的强国秦国、楚国等几乎威胁不到燕国的存在,而相爱相杀的齐国也没有心思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占领燕国。

多次入侵燕国也仅仅是掠夺一番之后就撤军。如果燕国地处中原繁华之地,恐怕战国七雄的历史就要被改写。

四:结语

燕国在立国之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远小国,虽然有着显赫的出生,但是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什么用,实力才是硬道理。

而燕国崛起之路上,历代燕国国君的不懈努力是放不开的,他们将燕国带入了一个与天下大势相契合的时代。

此外燕国懂得借力打力,依靠他国力量来壮大自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燕国地处偏远,不易被征服也是燕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战国策》

《荀子》

《史记》

文/南宫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嬴...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据史料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宠幸面首,尤其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白皙俊美...
原创 欧... 关于朝代,历史没有给出准确的概念,现在较为权威的说法是:一个人或者其家族以君主制度统治一个国家的整个...
原创 1... 说起沙皇,我们知道是封建时期俄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沙皇其实是拉丁语中凯撒的音译,翻译成俄语的意思是大...
原创 黑... (文/陈达)曹廷杰是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学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
兰州:一条河,一座城 转自:中国水运报 西北偏北,黄河之畔,金城兰州。   甘肃省会兰州市,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曾是古...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为历史写实类小说开宗立派。以“七分写实,三分演义”的写作手法,将整部汉末...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顾光胜:1... 【人物简介】顾光胜,男,仫佬族,1988出生,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人,2010年入伍,2012年退伍...
原创 他... 故事开始发生在2013年,陈大军来自贵州山村,由于他家是弟兄三个,25岁的他排行老二,大哥还是光棍,...
原创 日... 在日本的历史上, 其实也曾出现过一位类似于战神的人物,就是源义经, 源义经在战场上一般都是战无不胜的...
原创 魏... 三国里,卖草鞋出身的刘备长期无一寸土地,逢战必败,还前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原创 老...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
原创 张... 因为九一八事变,少帅身上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张学良是爱国的,也为我国做出了不少贡献。 一、九一...
原创 三...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他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汉三杰”的作用尤为突出。所谓...
世界最早的实用地图出土地隐匿了... 放马滩木板地图被学术界称之为“专题性地图的萌芽”,其“实用地图”的内涵证实了秦人重视实用之学的文化传...
原创 为... 近代以来,清政府封建昏庸软弱无能,毫无家国理念,更无主权意识,导致我国主权沦丧有大量领土丢失,久历百...
原创 元... 01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 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凝烟...
原创 玛... 在对待古代历史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一方面是持有极大的兴趣,而一方面也是有一定的怀疑,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
原创 让... 在中国历史上,我国北方多次出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南下侵袭给中原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原创 这... 一般我们会将那些喜欢挥霍无度和生活奢侈的人称之为“败家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很多...
原创 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53年秋,北京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