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顾光胜,男,仫佬族,1988出生,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人,2010年入伍,2012年退伍,现任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七支队十五大队大队长。2018年至2021年,他担任从江县斗里镇台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获“黔东南州青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2020年度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个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书记帮我们解决了用水难题,我家也用上了自来水!”“他闲不住,从早到晚都在村里忙,生怕哪家的困难没有及时解决,实在太管事了”……村民口中这个“闲不住”“爱管事”的书记叫顾光胜,是个“80”后仫佬族小伙。
黔东南州从江县斗里镇台里村,是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曾经是一个 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的极贫村。2018年3月,刚结婚一个多月的顾光胜接到组织通知,赴台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丝毫没有犹豫,迅速收拾行囊上任,还主动请缨担任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兼网格员。驻村以来,他带领队伍强根基,解民忧惠民生,多渠道促增收,用实干赢得了村民赞誉。
刚到村里,他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笔记本上写满了村民们提出的需求和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他组建了“台里村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党员突击队”,建立了“两本台账”——“群众满意台账”和“群众不满意台账”。
顾光胜帮助独居老人清理楼下猪粪,开展人畜混居整治
在走访过程中,顾光胜看到村民们住的木房子,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猪、牛等牲畜,人畜混居、房屋透风漏雨、危房改造等问题摆在眼前,“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要进行人畜混居楼房改造,比盖房子还难的是改思想。”顾光胜回想当时的场景说道。
“我们几辈人都是这样生活的,这些粪便可以用来种田施肥,为啥要清理?”刚开始,顾光胜带着队员走村串寨,入户动员村民改造人畜混居的住房,清理楼下的牲畜粪便,就吃了闭门羹,接连动员了十几户,没有一户肯行动。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顾光胜白天寻找施工队和建筑材料,晚上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他发现村民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房子改造了,牲畜养在哪?粪便那么多,怎么清理得过来?
顾光胜背着送给贫困老人的床步行在山路中
面对村民的疑虑,顾光胜迅速调整工作思路,把村干部召集起来,主动帮助村民把牲畜迁移到指定地方,还帮着村民一起清理 牲畜粪便。很快,村民看见被改造后的楼房,干净又卫生,生活空间也增加了,更多的村民自愿参与到住房改造行动中。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村民们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屋。住上了新房子,但村民的生活习惯却没发生大改变,家庭卫生环境还是脏乱差。
为了搞好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顾光胜想了办法,一是在村里实行卫生评比,对卫生好的家庭进行奖励,卫生差的家庭用村里大喇叭播报;二是对村民破旧烂的菜地栅栏进行更换,利用前期“一拆两治”拆除旧房屋的废旧木材进行加工后作为栅栏更换材料,既解决了废旧木柴乱堆乱放的问题,又美化了菜园子。
“以前家里都是乱糟糟的,现在家里整洁了,我妈说家里卫生不搞好,要被村头大喇叭喊名字。”常年在外上班的潘成福回来探亲后,发现了家里的变化。
“以前村里都是牛粪、鸡粪,大老远就闻到异味,一下雨,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是,卫生很差。”村民潘长江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得漂亮了很多。
不仅如此,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子充分利用村内的公益岗位资源,让公益岗位成为困难群众家庭的经济收入“保险柜”,成立了“台里村公益岗职工之家”,定期开展评选活动,表彰优秀职工。
50多岁的村民老潘就是公益性岗位的一个受益者,过去他爱喝酒,是村里的贫困户。2019年,在村干部的动员下,他成为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村子的卫生保洁和倾倒、装运村内垃圾,每个月领600块钱的工资。2020年,台里村帮扶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在村里设置了“护路员”的公益性岗位,老潘主动申请护路员的岗位,工资由过去的600元变成了1000元。
据悉,台里村的公益性岗位包括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护河员等工种,就业人员均是建档立卡户和家庭困难户。
饮水难一直是困扰村民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顾光胜带领脱贫攻坚指挥所成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争取到了帮扶资金和物资支持。他亲自带领村干部徒步寻找水源,协调施工队伍和管材供应。经过不懈努力,新建的自来水工程终于通水,解决了台里村300余户15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顾光胜到村民家察看小香鸡养殖情况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顾光胜积极协调帮扶单位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台里村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成立了“从江县台里苗岭生态茶油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实现了产业扶贫与精准脱贫的有效衔接,合作社生产的山茶油远销各地,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外,顾光胜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他协调帮扶资金建设扶贫鸡圈,引进优质鸡苗和技术支持,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如今,台里村的林下养殖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产业,为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增添了新的动力 。
顾光胜用1095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让台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荐阅读
1. 政策微故事
→
2.欢迎转发,贵州为烈士寻亲名单公布 →
3.贵州省八批优惠优待项目清单汇总→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甘业进
核发:蔡琳莲
统筹:刘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