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沙皇,我们知道是封建时期俄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沙皇其实是拉丁语中凯撒的音译,翻译成俄语的意思是大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沙皇是俄国的皇帝。不过沙皇对于俄国来说并不仅仅是封建时期的君主这么简单,而且是他们的精神领袖。1469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16年,奉教皇保罗二世之命,在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后,莫斯科公国便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要知道东罗马帝国可是东正教的中心,这下沙皇变成东正教的领袖人物了。按照东正教的说法,这也算是全体俄国人民的父亲。
沙皇在俄国的历史上一般来说是比较亲民的。因为欧洲君主和平民大多数时候都是统一阵地的,因为他们都反对贵族。而且沙皇由于是宗教领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自然是比较好的。而且由于沙皇用于封建统治,对人民进行不断地宣传,人民也就更加信仰沙皇。沙皇还经常举行很多盛大的宴会来与民同乐,说白了就是显示自己非常亲民。当时俄国沙皇和平民的关系非常好。不过一直到1905年发生了这件事,沙皇的慈父形象彻底消失。
从亚历山大一世之后,沙皇就很少与民同乐了。所以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远远没有之前高了。不过还好,至少他还是人民的最高领袖,虽然没有和百姓站在一起,但也没有站在和百姓的对立面。不过1905年的时候,俄国百姓发现沙皇竟然不和自己是同一战线了。这件事就是流血星期日。
1904年俄国和日本为了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日俄战争,当然俄国在陆地上还有海上全部输了。这件事让俄国人受不了了。因为当时俄国是第一个被黄种人打败的国家于是俄国到处开始游行。1905年1月22日(俄历1月9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件事,彻底影响整个国家的进程。沙皇军警野蛮枪杀前往冬宫向沙皇逞递请愿书的工人的事件,这起事件致使1000多人被打死,几千人受伤。这件事让沙皇几百年以来一直都是慈父的形象彻底消失。而此时,很多人号召大家起来反对沙皇统治。沙皇制度在俄国摇摇欲坠。
可以说,如果不是流血星期日的话,沙皇慈父形象会一直保持,而沙皇制度也不会被这么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