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张飞的次子张绍被封侯,享荣华富贵,而关羽的后人则遭灭门之祸。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张后人的境遇
小说中,关羽张飞死后,“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儿子关兴、张苞继续成为蜀汉猛将,为蜀汉建功立业,为家族续写传奇。
实际上,这大约是小说为满足后世读者的期待,做了演义而已。
那么,关张后人的遭遇究竟如何呢?
先说说关羽。
关羽两个儿子。
关平,实际上是关羽的长子(小说称他为义子),常年追随父亲征战。最后,在临沮,他与父亲一起被俘遇害。
关兴,是关羽次子。关羽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关兴年少时有美名,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也对他赋予了很高的期待,在关兴刚满20时就让他做了侍中、中监军,希望他能为老关家续写传奇。
不过,天不假年,关兴还没上战场就去世了。
此后,关兴的儿子关统嗣位,也做到了虎贲中郎将,但也还没来得及有太大作为就去世了。
关统无子,于是,关兴庶子关彝续封,但似乎没有做到很大的官。
蜀汉灭亡之初,关家没有受到影响。
然而,很快,邓艾、钟会相继遇害,群龙无首的魏军在成都作乱,秩序全无。
庞德之子庞会,趁机杀入关家,为父报仇,将关家灭族。
当然,关羽还有一女。当年孙权求婚,关羽以“虎女安嫁犬子”把人家骂走了。此后境遇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张飞后人的情况就有差异了。
张飞的儿子张苞,很早就去世了。次子张绍继其嗣,官至上书仆射。而张苞的孙子张遵,虽未嗣爵,但也官至尚书。
蜀汉灭亡前,张飞之孙张遵随诸葛瞻率军到绵竹抵抗,战死。
而张飞次子张绍,则在邓艾兵临城下时,与谯周等人一起代表蜀汉出迎投降。
此后,张绍又迁到洛阳,并与谯周等人并封列侯。
蜀汉降人中,除后主子孙外,并封列侯者只有5人,足见张绍的待遇之高。
张飞另有两女,都嫁给了后主刘禅。
蜀汉灭亡时,张飞的长女已经去世,次女仍以皇后的身份陪伴后主。
此后,张飞次女随刘禅迁去了洛阳。
可以说,蜀汉灭亡时,关张二家的命运天差地别。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44年的等待:血亲复仇的习俗
219年,关羽斩了庞德。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因此,庞德之子庞会,自然做梦都等着复仇的机会。
苦苦等了44年,青涩的少年等成了白须老夫,终于等到机会。
263年,庞会跟随钟会、邓艾参与了灭蜀战争。
灭蜀之初,无论邓艾还是钟会,都下令禁止抄掠,因此庞会没有机会下手。
不久,邓艾、钟会先后被杀,魏军趁机开始在成都劫掠起来。
既然已经没有了约束,自然再没有什么能阻挡庞会复仇了。
于是···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庞会复仇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祸不及家人”,杀庞德的是关羽,而不是关羽的孙子。
不过,古代确实有着“血亲复仇”的习俗:对家族中任何一人的伤害,就是对家族全体人的伤害;复仇者可以将复仇对象对准对方的家人。在两汉时期,甚至连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容许这种行为。
看到许多朋友洋洋洒洒给关彝一家遇害找各种原因。
其实,何需那么多原因。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血亲复仇,就这一条,难道还不够吗?
当然,这里介绍古代的血亲复仇,只是为了介绍过去这段历史。
古人有古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就好。
既然生活在今天,我们自然要遵守现代的法律、道德。
张绍的立场
张飞的次子张绍,得并列封侯。其待遇超过其他的蜀汉降人。
对于其中原因,很多朋友将其归因为张飞与夏侯家的关系。
张飞的妻子,是夏侯家的女孩。
张绍又是夏侯氏的儿子。
所以,实际上,张飞与夏侯家还是有姻亲关系的。张绍可以说是夏侯家的外甥。
不过,个人认为,归因于此,颇为牵强。
当时曹魏的天子还姓曹,但话事人早已姓司马了。
三国时期的姻亲,说杀就杀,其实没有那么多“顾及”的,就连司马家的亲家,王凌、诸葛诞,司马家不也说杀就杀了,何况他夏侯家的亲人呢?
所以,把张家所受的特殊待遇归因于其与夏侯家的特殊关系是靠不住的。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如看看,和张绍一起,得到特别优厚待遇的人还有谁?
除刘禅子孙外,与张绍并列封侯者有:尚书令樊建、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
除张绍、张通二人事迹不明外,其他3人的共同点为:1、反对姜维北伐;2、主张投降曹魏。
而在蜀汉投降的具体事宜中,投降书是郤正写的,张绍、谯周、邓良则是送降书的人。
值得注意的:送降书人物中,领衔者是张绍!
显然,要送降书,自然要安排主降派去办,如果安排主战派,那是很可能要办砸的。
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张绍是当时主降派的代表人物。
成都之乱中,遇害者,或是执意复汉者(如姜维、张翼),或是可能被搬出来复汉者(如太子);或是与钟会关系紧密(如蒋琬的两个儿子)。
显然,虽然秩序已经乱了,但大人物不是说乱杀就能乱杀的。
张绍得以保全,又得以列侯,很可能主要是由其在投降问题上的立场决定的。
不管什么时候,主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魏灭蜀之战毕竟不是民族战争,无奈之下,不拼到最后一人,顺势而降,也不必过于指摘。
关羽后人被庞德之子灭族,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古代“血亲复仇”传统的结果。
但是,如果没有钟会之死,魏军保持军纪,庞会未必有机会复仇。
张飞之子张绍得以保全富贵,是由其当时的政治立场决定的。
但是,如果张飞当年也砍了什么魏将,人家后人来寻仇,张绍也未必能幸免于难。
历史大事,确实常有其规律。
但是,个人命运,则往往更多只能用“无常”来解释。
但乱世之中的个人命运,却如落叶一般无常,难以预料,不必做过多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