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金庸的故事仿佛在读一部另类史”,那是因为金庸的故事中有时代背景设定,甚至直接引入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武侠和历史交融在一起,着实妙极。
不过金庸的故事中借鉴的可不仅仅只是某些历史元素而已,他甚至会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加入自己的故事中。
(虚竹剧照)
而多数人不解《天龙八部》结束之后,金庸为何没有续写尚处于当打之年的虚竹的故事,其实这就是引用其他文学作品带来的“后遗症”了,因为某个组织的崛起让虚竹也只能避其锋芒。
一、群雄散场,本该称雄武林的段誉与虚竹
自萧峰死后,武林中的顶尖高手已经所剩无几,逍遥三老都已仙逝,扫地僧携手萧远山、慕容博退隐,鸠摩智功力尽失,当年的“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也就只剩下段誉和虚竹这两兄弟活跃于武林之中了。
从读者的视角来看,这两位年纪尚轻的高手还处于上升期,他们完全可以撑起一部《天龙续集》,可金庸却为何强行让二人退隐了?
其实段誉的退隐是可以理解的,你或许有所不知,段誉并非金庸原创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正是大理宣仁帝段和誉,也称段正严,这位皇帝最后的结局就是当了三十九年皇帝之后避位为僧,新修版中段誉的结局就被改成了这般。
而且从段誉本身的人设来看,他也无心江湖之事,练就一身绝世神功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
(段誉剧照)
但虚竹的退隐其实就有些与他的人设不符了,倒不是说虚竹有心参与江湖纷争,而是金庸在新修版中赋予了他一个不得不执行的任务,那就是“完成丐帮武功传承”,事实上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原著道:“过得多年,丐帮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为人稳重能干,人缘甚佳,群丐公议,推之为主。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既然后来的灵鹫宫和丐帮的关系还十分密切,那为何武林中没有任何关于虚竹的消息了?
这或许就与金庸将另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组织引入故事所带来的影响了。
二、郭靖的祖先,梁山好汉郭盛
郭靖是金庸虚构的人物,但也许是为了让这个角色身上多几分传奇色彩,金庸给了他一个非比寻常的身世,那就是梁山好汉的后人。
在《射雕英雄传》第一回,郭啸天登场时,曲三就说过这么一句:“
你二人的底细,我若非早就查得清清楚楚,今晚岂能容你二位活着离开?郭兄,你是梁山泊好汉地佑星赛仁贵郭盛的后代,使的是家传戟法,只不过变长为短,化单为双。
”
(郭盛剧照)
别看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身世背景交代,其实这话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梁山好汉是客观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的,也正因为如此,虚竹有了不得不退居二线的理由。
梁山好汉崛起的时代正是在“后天龙时代”,也可以称为“前射雕时代”,而金庸不可能让虚竹与梁山好汉发生摩擦,毕竟金庸不会改编梁山好汉的命运,而你看他笔下的梁山好汉有多强。
三、金庸笔下的梁山,高手如云
“浪子”燕青在梁山排名三十六,他强在近身搏击、摔跤,综合实力其实并不强,不过金庸笔下的他却得到了强化,他传下了两门神功。
比如飞狐系列中的马行空用的相扑技巧:“
那燕青是宋朝梁山泊上好汉,当年相扑之技,天下无对。这一路拳法传将下来,讲究纵跃起伏,盘拗挑打,全是进手招数。马行空年纪虽老,身手仍极矫捷,窜高伏低,宛若狸猫。
”
(燕青剧照)
还有鹿鼎记中,李西华用的“卧云翻”,原文道:“
这一招‘卧云翻’,相传是宋代梁山泊好汉浪子燕青所传下的绝招,小巧之技,迅捷无比,敌人防不胜防。
”
如果燕青传下来的还只是“雕虫小技”,那么“花和尚”鲁智深传下的便算是顶尖神功了。
《射雕英雄传》中,丐帮中就有会使用鲁智深的“疯魔杖法”的高手。
原文道:“黄蓉竹棒伸出,一招‘拨狗朝天’,将钢杖杖头挑得甩了上来,笑道:‘不用多礼,只怕我本领不及你。’
这钢杖是简长老已使了数十年得心应手的兵刃,给她轻轻一挑,竟尔把持不住,杖头翻起,砸向自己额角,忙振腕收住,更加暗暗吃惊,当下依晚辈规矩让过三招,钢杖一招‘秦王鞭石’,从背后以肩为支,扳击而下,使的是梁山泊好汉鲁智深传下来的‘疯魔杖法’。
”
从燕青和鲁智深传下的武功来看,他们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都是被定位为了顶尖高手,而鲁智深与燕青哪里是梁山上最强的高手?梁山之上强于他们二人者大概还有十人左右,不过很明显,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好汉的实力自然也会得到“武侠化”的加强,只会比原著中的实力更强。
(鲁智深剧照)
如此看来,那梁山之上便有了一百零八位高手,试问武林中的哪个组织能够与这么一帮狠人作对?
当然,虚竹还是那个虚竹,他身兼逍遥三老之力,又有逍遥派的各路神功,但一旦他与梁山好汉产生交集,金庸也绝不会让梁山好汉死在他手中,毕竟他不会去改变名著中的角色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避免虚竹与他们的相遇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虚竹对崛起的梁山好汉避之不及也不全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而是因为他们是金庸取自名著《水浒传》的人物,不能在他自己虚构的武林高手面前吃亏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后天龙时代”的故事也一定是十分精彩的,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提到方腊曾统领明教作乱,如此看来,金庸笔下一身神功的梁山好汉们与身怀乾坤大挪移的方腊还有一战,或许是担心被扣上“亵渎名著”的帽子,金庸才没将这段故事写出来吧,对于读者而言,着实遗憾。